儿子从城里到乡下来探望父亲。父亲对儿子说:“今天割草,拿上草耙子和我一起去,也好帮我一把。”
可是儿子不想干活,他说:“我学了一肚子学问,庄稼人的词儿都忘光了,草耙子是什么啊?”
他刚刚来到院子里就一脚踩着了草耙子,耙柄翘起来打着他的头。这时候他想起什么叫草耙子了,摸着额头说:“是哪个傻瓜把草耙子扔在这儿了!”
那时,在梅树村里,电视机是很稀奇的东西,整个村里只有村尾肖大婶家里有台黑白电视机,总有人趴在她家窗户下,蹭着看会儿电视,但总被肖大婶呵斥着赶走。热心肠的小林看不过去,他用积蓄买了台彩色电视机,让村民免费去他家看电视。渐渐地,小林家里热闹了起来。
一个月后,小林去交电费,看到电费单时,他愣住了,电费多了九十多元。但小林一咬牙,没和村民们说。
这一切,村民们可都看在眼里了。这不,卖水果的隔三差五就送些梨给小林,卖烤鸭的时不时送来半只烤鸭一瓶黄酒,卖杂货的每隔几天就送些日用品来……
小林算了一下,村民们送的东西的价值远多于电费,他很过意不去,便对村民们说:
“如果大伙执意要送我东西,不如每人交六七块钱,这样就差不多抵上多出的电费了。”大伙听了,却一句话也没回应。
第二天,小林回到家,见一个人也没有,走出门一望,才发现大伙都在村尾,直勾勾地盯着那台黑白电视机……
礼尚往来的情意有时经不得明码标价,把账算清了,情分就不知不觉薄了。
在这次假期里,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一切生活方式。
本来计划好的一切活动都取消了,每个人都要呆在家里不能外出,不能去亲戚家串门,每家每户每两天只允许一个人外出一次,采购生活用品。我们开学的日期被延期了,在家里面上起了网课,生活全被改变了。好想念同学们,想念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声。
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了,开学前一天,班主任在钉钉上开了一次家长会,就是关于如何进校的。虽然开学了,但是不能和以前一样背着书包和同学们一起开开心心地进校门了。学校大门口的两旁立着“请保持1米距离”的字板,而且还围了一排排的围栏,设立了距离1米的警示线,进校门后,还要量体温要消毒手。
课间不能和同学一起玩耍,吃午饭时每个同学都要架起隔板,午间也不能去操场上玩了,校园生活全被改变了。
好想念以前那种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跑玩耍、游戏的画面。我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这样人们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了,我也可以和同学和好朋友一起去玩耍了。
疫情能快点儿被控制住,这样我们就能恢复正常了吧。
因为疫情,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返校之前,我天天宅在家里,就像一只巨大的囚笼把我紧紧锁住,我多么想要开学,终于盼到“出笼”,却每天都要戴口罩,进校门总要测体温和同学们要保持一米间距……
第一天返校,我对这一切十分不适应,口罩戴着,说几句话我就会觉得缓不过气来;跑两下子脸上就全是汗,气踹吁吁,上课基本上不再齐读,怕我们读多了,戴着口罩会呼吸困难。一整天都戴着口罩,实在太难受,经常喘不过气来。进校门要测体温,导致校门口经常堵着,加上每人之间都要隔一米距离,队伍更长了,进校门到走上楼都是三到五分钟,我不得不改掉我卡点到校的习惯。坐在教室里,所有的.人都分开了一定距离,谁都没有了同桌,下课我们也不能近距离玩耍,只能远远的说说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渐渐开始适应这样的校园生活,每天也适当玩耍与朋友保持一米距离聊天,过得也很充实。
现在的疫情我国已经得到了控制,新增病例每天也都在一点点减少,但是海外疫情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时常以每日几万病例的速度持续增加,在一些国家甚至还发生的病毒变异现象。病毒势力持续增加,谁也无法想象未来是什么样的。如果疫情成功被控制住,我们便可以摘掉口罩,一切恢复正常,可以去各地旅游,可以与好久不见的朋友聚餐……那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明天吗?但要是疫情进一步恶化,我们会不会再次离开学校,宅在家里?还是变成满街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宇宙人”?但愿这不会发生。
真希望疫情能快点儿被控制住,这样我们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了吧。
不可否认,手机的出现、发展或许会造成“低头族”、“手机依赖族”的出现,但我认为,手机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造福人类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手机而改变,我们用手机拉近彼此距离。以前,人们只能通过面对面或者写信的方式交流,而现在,手机的出现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阻隔,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沟通,相隔千里的人可以用手机相互交流,出门远行的人们一个电话就可以报平安……不得不说,手机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生活因手机而改变,我们用手机便捷生活。以前,我们都经历过出门忘记带钱包而无法付款,医院挂号排队时间长等窘况。现在,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讯那么简单了,智能化的手机更多地开始进入人们的工作、娱乐和交往活动,手机可以用来挂号、预约门诊,动动手指头便可交水电费;上学的路上听歌,出去旅行的时候拍照发微博;无聊的时候玩游戏……可以说,手机功能的.强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世界因手机而改变,我们用手机拥抱世界。以前,中国的通讯行业并不发达,人们只能通过书籍或旅游的方式了解世界,对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这几年,随着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时代,发展速度、用户规模、都呈现出世界领先的发展势头。一部部智能手机,织出了一张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让世界为之惊叹,手机的不断发展也让世界了解今日之中国。华为手机越来越受外国人欢迎,不仅说明了中国制造的手机得到世界的认可,更是说明中国的手机制造业正积极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用中国的手机拥抱世界。
从“家书抵万金”到现在随时随地可以发短信,从现金支付到扫码付款……手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在这个信息化的手机时代,我们是何其幸福啊。
时代在发展,手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不能止步于此,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在享受手机的便捷之余,更应该用手机做有意义的事,让手机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刘墉
到北大去演讲,走在校园里。
“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我说。
“你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过话,“大树底下全睡了人,老头儿、老太太全有。都是从全国各地陪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
“能躺几天呢?下大雨怎么办?”我说。
“是啊,”学生一笑,“而且孩子也不会让他们躺,多丢人哪。说是老的陪小的,但小的能放心吗?总得从宿舍里跑出来看老的,到后来,哪里是他们陪孩子?根本是孩子在陪他们。”
是谁陪谁呢?是我们在牵孩子,还是渐渐地我们老了,不知不觉地把手搭在了孩子的肩上?我们说自己是在陪孩子,也自认为在陪他们,岂不知孩子长大了,早已不是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他们。
俞敏洪
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明的,比苹果早很多,但为什么智能手机没从诺基亚出来?因为这与原来的团队基因相抵触,当整个团队已熟悉原有的运作系统,并且可以靠原来那一套拿着很多钱过得很舒服时,你让他们改变非常难。
改变有两点:第一,让人重新动脑子。动脑子不是想吃什么饭,穿什么衣,而是变革自己和变革正在做的事情,想出新的做法,革自己的命。试问,有多少人在重新动脑子?人的惯性思维是非常严重的。第二,就算意识到要重新动脑子后,行为上能不能改变?这也不太容易。就算个人行为能改过来,当你还有一个团队时,你能不能把整个团队的思维改过来,这依然是件难事。整体的改革必须被绝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够成功。
在改变的过程中,你可能失去了很多机会,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过去。诺基亚就是这样被超过去的,苹果将来也会这样。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这个世界不断在变,但有些东西你不能变。做一件事时,你必须要考虑是否热爱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只是为了赚钱,最后还能够做得特别成功的。你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有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太会轻易放弃。
商业背后是一切人类愿意接受的原则。不要一想到商业,就想到互相欺诈、互相骗钱,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只有创业家、企业家越来越多时,中国社会才能真正转型。
我建议大家有几个心态:
第一,不要怕生生死死,做任何事情只要命不丢就行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赤裸裸的`,你怕什么?
第二,缺什么东西就去要,就像看见喜欢的女孩就去追,追不上是你运气不够,但是不追会一辈子后悔。当年,我最不起眼的学生跟我要资源,第一次时,我不回信。可到第五次时,我必须回信,要不然良心过不去。这个世界上95%的事情,只要有勇气和胆量,加上“死不要脸”的韧劲就能成功。
第三,紧跟时代,否则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牛,多么好,都有可能失败。比如开书店是一个理想,但书店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它们跟不上这个时代对于新商业模式和新需求的呼应,跟不上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我现在最担心我跟不上时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最后,变革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能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