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都是名载史册的英雄,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业,后者却无奈乌江自刎,这难道真如项羽所言此乃天意吗?不是,刘邦项羽二人相比,项羽比刘邦更有才能,但项羽他恃才傲物,很少与属下谈心沟通,一意孤行,又兼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最终走向了灭亡。相反,刘邦没有突出的个人才能,但他善于听取各方良言,身边谋士极多,常常与他们交心倾谈,上下沟通,月下千里追韩信就是明证。因此,他可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终成为楚汉之争的胜者。
时间又过了几千年,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位历史伟人--康熙皇帝,他有着比刘邦更为出众的`才华,有着比项羽更为强健的体魄,有着比铁木真更为勇猛的军队,照说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上龙椅。但是,他却遭遇了关内百姓的强烈的反抗,只因为他是满人,而他治下的却大多是汉人。在汉人的眼中,他永远是夷人,是外来者,因此,各地的反清斗争不绝,这也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但是,他从未想过使用武力让汉臣服。一次,他去长城察看城墙的毁坏情况,面对早已破落的长城小学 ,有的大臣认为要加固,以防来袭,但康熙却坚定地说: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长城,这比真正的长城坚固好几倍!是啊,这是明君的抉择,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后来,他多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无数百姓,终于使百姓臣服,成为一代明君。
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纵古观今,我们不难看出:成就大业,一统天下,与老百姓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妈妈是线。
我知道,十几年来,妈妈牵着掌心里用爱拧成的线,一点点地,把我放飞了天。
而我,承载着妈妈从不放手的温暖,穿过阳光,透过风雪,一直飞往妈妈望不到的彼岸。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妹妹我总是受委屈的那个。到现在,妈妈却有点偏爱我。做饭前总要问我想吃什么,然后餐桌上出现的一直是我的最爱。别人都说她偏心,她说,那丫头挑食,得让她多吃点,太瘦了。我很挑食,不喜欢吃的就干脆不吃了,因为这样,我只爱吃妈妈的菜。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粒罂su种子开在心头,随着时光的流逝,愈来愈浓,不能自拔。我又很懒,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不吃不喝,感冒后从不懂得自己找药吃。她也拿我没办法,点着我的脑门说,你啊,看以后离开了家怎么活啊。我嘟囔着说,那就不走了。
她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把家打理得很干净,因而总说我们很邋遢,还会唠叨唠叨着就发开脾气,然后眼泪就像是拧开的水龙头。她也因为这样总是会胃痛,我们也领悟了不少,见她埋怨就不吱声,她数落完了就安静了。我有时候就会想,女人真是个麻烦的动物。可我又很怕她会病倒,我想现在她成了我们的习惯,习惯了她的'唠叨,习惯了她的味道。就像是一杯热奶茶,捧在手心里越来越温暖。她是个倔强的人,和她生气是一种折磨,因为她从不肯先示好,只是冷着冷着,直到我受不了了。我想她就是抓住我的弱点了,就是仗着我爱她。我也有着驴一样的个性,可是唯独对她,我不能不服软,不敢也舍不得。
这样看来我也算是个很乖的孩子,至少在她的嘴里是这样的。她从不会在别人面前说我的不好,也不会大篇章地吹捧我的懂事,别人问起时她也只是说,挺好的。我知道,她是很在乎的,比如看我拿了奖回来时乐得裂开眼,闪着光,比如听别人夸我的时候会笑着不说话。她告诉我一个人怎么样不是要靠自己说的,别人说好才算好。她没有什么文化,可说起大道理却是喋喋不休。小的时候我趁他们不在家偷拿了柜子里的四毛钱,被发现后遭了一顿打,我还依稀记得她当时怒气冲冠的眼睛,脸也涨红了。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做小偷,之后就再也不敢了。那年我六岁。我庆幸有一个这样恶毒的妈妈,她在我开始伸向黑暗的时候狠狠地拽住了我。以前的我很胆小,没有勇气站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她就鼓励我大胆往前走,我在她的注视下越走远勇敢,长成了快乐的样子。
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我有多么优秀,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无比优秀的妈妈。我是个幸福的小孩,因为从未搁浅过的爱,从未放手的温暖。
妈妈说她现在很怕,怕会抓不住时光的手,怕现在美好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溜去了,怕有一天我们一个接着一个远走高飞了,四个人的家成了两个。她生气的时候嘴上说盼着我们走得越远越好,其实都是假的。她怕我们会孤单,会吃不好,会照顾不好自己。四个人一起吃饭是幸福的话,少了谁就绘不成画。我明白,妈妈的线,即使到了很久很久以后,都不肯稍稍的松下来一点。
我是风筝。
妈妈是线。
我知道,这十几年来,妈妈一直紧紧地抓着那根缀满爱意的线,不停地奔跑,不敢松开,不敢停歇。她怕轻轻地一松手,她那颗牵挂的心便无处挂念,她怕脚步一慢下来,女儿的翅膀就不能早一点到达蓝天。
我还知道,不论以后的明天,我飞得多么遥远,笑得多么绚烂,是因为我的身后系着的那根线,线的另一端,连着妈妈从未放开的爱。
前段时间刚看完她写的《岛》。如果把《岛》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红酒,那么《线》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故事讲了两个彼此深爱的人,从小时候到老年的整个人生的经历。两个人小时候在不同的城市分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长大相识后又一次感觉到了二战的痛苦。虽说小说是以战争为背景,但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很缓慢,读起来也很舒服。小说中对战争的描写也很细微,包括敌军的残忍和人民的痛苦,但是却还是感受到了人们暧暧的爱。总之很享受这么慢慢的,一点点的读下去的感觉。也许只有女作家写起战争小说才多了这么多的柔情吧。这本小说多少也让我了解有关二战的知识,也仿佛亲眼见证了希腊在战争中的衰落与顽强。在那个时候,在我们中国,日本也宣布了投降,却在国内却展开了更让人心痛的国共内战。看来自己的历史真的是糟的一塌糊涂,刚刚了解,原来全世界都会经历共产主义时期,很可惜希腊的共产党并不是那么幸运,虽然很接近人民群众,但还是被貌似政府给压制了(这里只能说是貌似了,因为自己国家都这样了,还有啥资格评论外国的是非呢!!。
思绪回到小说,女主人公温柔善良,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像的她瘦瘦的,头发有些发黄,又有些自然卷,个子倒不算高,1米67的样子。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总是她年轻结婚前的样子,甚至我还想像她穿着白围裙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白围裙,跟她的工作一点也搭不上!她是一个裁缝。男主人公描写的也很真实,他为了国家选择了共产党,一心想把德军赶出希腊。但最后他发现自己手上也会沾满了无辜人的鲜血,他犹豫了。他虽然心中一直有为人民解放的信仰,但是他有时候并不赞同共产党对无辜百姓的伤害。后来他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并不是放弃信仰,而是有时候信仰与现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书中每个人写的都那么到位,以至于换位思考时,真的觉得那些心情,那些事,那些说话时流露的感情都那么真实,总想像成如果是我,跟着情节发展下去的样子。想像如果我要是和亲人失散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想像如果我收留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会怎么对她,想像如果我的婚姻不幸福,我会和男主人公的妈妈一样沉默下去,自愿与外界失去联系吗?想像如果我是女主人公,心里那么爱一个人,当时以为他死了的情况下还会嫁给别人吗?想像在战为纷纷的年代,如果是我,会活出怎样的人生呢?呵呵,一切只能想像了!
虽然《线》和《岛)都是出自维多利亚·希斯洛普之手,但是如果把《岛》比喻成一瓶稍有些烈性的红酒,那么《线》就是一杯柔和的清茶,给人淡淡的略带甜味的感觉。故事内容宁静,不争,它不用你去记忆或留恋什么,只是简单地诉说,你用心或不用心听都充满着一个优秀者的滔滔不绝之情。
“那一天,我知道自己和什么东西分离了,可我无法记得与我分离的到底是什么。”五岁的卡捷琳娜与母亲、妹妹失散。她孤身走过陌生的街头,找过每一条街道,找过每一顶难民帐篷,她时时刻刻时时刻刻都不断提醒自己:永远记住妈妈样子!永远记住妹妹的样子。二十年后,她终于收到母亲的消息,是一个噩耗:母亲死了。她哭不出来,她已经完全记不起母亲的容颜,妹妹的样子也早已忘得干干净净……故事才刚刚开始,一场令人荡气回肠的生死悲欢徐徐展开。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卡捷琳娜虽然与妈妈和妹妹走失,却遇到了的尤金尼娅,迪米特里,和在伊里尼街的善良的人。
就在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动乱之中时,卡捷琳娜和迪米特里的爱情故事也娓娓展开。卡捷琳娜直到迪米特里去为祖国而战时,她才看清自己的情感:迪米特里虽然早就明白自己对卡捷琳娜的爱,却迟迟不肯表明心意,就在迪米特里每天在战场上为祖国而时两人心中也是彼此挂念,后来犹太人被赶去了雅典,莫雷诺家的工厂就此***,卡捷琳娜被邀去德国人的工厂工作,被那里的老板看上,不得已嫁给了肥胖可恶的无良富商,之后又经历了许多波折,卡捷琳娜和迪米特里终于在一起了,他们有自己的孩子,孙子,与他们平淡地讲述着他们的坎坷经历。
这本书以战争中的塞萨洛基尼为背景,讲述了迪米特里和卡捷琳娜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动荡年代荡气回肠的传奇,以爱开始,以幸福结尾,给人以深刻印象。
总之,卡捷琳娜的天真善良让我喜欢,迪米特里的忠贞爱国是我佩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会为自己所爱的人放弃的自己某些原本无论怎样都不愿放弃的东西,爱是伟大的,而受过苦难的爱情更容易天长地久。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就在想,若我是卡捷琳娜,那在我经历这么多的苦难后,我还会不会对生活充满着炙热呢,会不会去冷眼看这个世界,当天色渐渐暗淡黑夜悄然而至时,会不会在心中还保留着一种信念,呼唤黎明的出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