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者!可以让人敬仰三分,而才貌俱佳者,那将是求之不得心常爱。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又善于鼓琴,有个富足的家。似乎所有的好事都被她赶巧的碰上了,往往完美之处定有瑕疵,早早就丧偶,看似悲情,但是听到过、或者读过《凤求凰》,《白头吟》等等其中故事的人,冥冥中有种念想:或许生命中蒙蒙间会有可以的安排,或许是为了使故事的更完美。
有人这样评价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寥寥数行字,却给这个女子一生莫大的评价。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善音律的她就已经深深地为他折服。在那个“待字闺中”女子嫁娶由不得自己的年代,一个女子为了爱情,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能够“文君夜奔”那是有多大的勇气,宁愿跟着一贫如洗的司马相如在乡下开了个酒店,自己当个酒店老板,有时还亲自端茶倒水,一改之前富家闺秀,胭脂粉黛的修饰的面容,粗茶淡饭的厮守白头。那是何等的勇气,有时倾注着多大的爱才会付诸于言行的,实乃令多少人汗颜。
后来司马相如得到了武帝的亲赖,封了官职,有了功名。或许事物往往都是这样的:苟富贵,忘了当时愁。离别久了,情也淡了,或许因为忙碌,一时忘却天涯别处的糟糠之伊人。但是天涯久远,水长山高路险阻,怎敌得过闺阁之女子夜夜哀思?一封家书,复又来。等待知道了丈夫有弃妻纳妾想法后,他既没有伤心也没有发怒。而是作一首《白头吟》用凄丽的文字将相识、相处、相爱、相思、最后决绝的心思表现出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对爱情的忠贞,对情感的执着。
最后用一首《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将夜夜思君,君不见,年年桃花红,月圆月缺,每当此时最难抵思念的刻骨之思念,有怨恨,有思念,有重修旧时光,共卧鸳鸯枕的心愿。一起赏月看柳红桃绿,回忆旧时景。描写之精妙,用意之巧妙,整诗文笔之好,真令人叹服!
有如此之才华者,貌美心灵亦美丽者!上帝自然也不会不眷顾。从此白头到老,安享天伦岂不美哉?
一个敢爱又敢恨,心思缜密,文辞优美,对爱执着忠贞,真是精致之至。
作者运用王权主义这一概念所建构的体系总体上来看是脱胎于国家—社会的框架,亦即国家层面的政治权力在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中占据绝对地位,进而通过政治权力系统形塑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观念体系。政治权力中最原初的王权自然是这一体系的核心,而且在作者看来,王权支配社会这一历史事实为其理论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
作者对于王权主义的政治权力系统的分析太过绝对化,固然王权或者说皇权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统治性力量,但是对于王权的分析太过极端化。王权主义是被作者看做是一个对于政治权力系统的概括性分析,未能考虑到即使是当做一个整体的国家这一上层建筑,其内部之间的权力关系分析又岂止是王权主义四个字能够概括。钱穆在之后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于官僚系统内部有过详细分析,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分析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而作者将王权看作是绝对的、无可置疑的,是否有待商榷。
而在社会层面,作者指出王权主义以政治权力系统为骨架,形成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国家作为脱胎于社会的存在,其自存在之日起也就拥有了强大的自主性,以政治权力来建构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转。而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也不是由正式权力治理的,“皇权不下县”就是对这种状态的形象描述。封建社会的中国像是两层结构,自县而上是正式的官僚体系在进行统治,而在最基层则是由乡绅等阶层根据宗法制度,乡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在实行治理。而作者则过去强调王权主义的绝对性的支配作用,固然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的支配作用非常强大,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利益的分配也基本上取决于政治权力的分配。但是,政治权力体系作为上层建筑在本质上还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形态的社会经济基础,才会产生相对应的政治上层建筑,进而政治上层建筑才能够对社会施行支配。
最后,在本书中作者强调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王权主义所形塑的社会观念体系,在国家-社会分析模式之下,作者加入了另一个重要的分析部分,那就是人们的观念体系,而这一部分也是作者所重点论述的。王权主义所对应的政治权力体系以及以其为基础所建构的社会结构,更重要的是其在这个长时间的统治中所形塑的人们的观念体系。故而,基于王权主义对于社会以及人们观念体系的形塑,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训体系,建构了运行几千年的社会秩序体系。
布娃娃的眉毛底下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樱桃似的小嘴长在那张俊俏又红扑扑的小脸上。金黄色的`头发扎扎成两个小辫子,上面系着一个粉色的蝴蝶结。他还穿着粉色的裙子,还有一双粉色的高跟鞋。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突然,作业本上出现了一道非常难的题。我埋头思考了大半天,草稿纸用了许多,还是没有算出来。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草稿,真是让我头疼极了。我再也不想做,这是我看见了布娃娃,它好像对我说:“小主人,别灰心,你应该克服困哪呀!”这时,我的心里有了一百八十度转弯,于是我重新拿起笔来。经过再三思索,终于做出来了,克服了这个困难。我打心眼里感激布娃娃。这时布娃娃好像在说:“小主人,你真棒呀,又克服了一个困难。”
还有一次,我至今难忘。那天夜里,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姐姐到外婆家去了。说真的,这还是我头一回一个人在家呆着,我害怕极了。这时我看见了布娃娃,他好像再鼓励我说:“小主人,别害怕,还有我呢,咱们一起玩过家家吧!”
我爱我的布娃娃,他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统治!这不是说我们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对待别人的思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鲁迅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这样精彩的写到: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对待别人的思想也可以研究和挑选。这里想强调的是研究是挑选的基础,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人为了自己的一些原始***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是一重悲哀!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贵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则在别人思想的`统治之下低贱的活着!
人类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这样骂人:你这畜生!为什么骂“畜生”呢?因为畜生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中国的社会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伟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隶!因为统治者知道思想的威力,他们都擅长用思想来统治人民!所以,人们大都还在麻木!因此我说:醒醒吧!
何为“王权主义”?在作者看来王权亦等同于“君权”“皇权”等,而在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未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整个社会的矛盾主要是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利益关系的调节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并不是由经济方式来调节的,而是经由政治权力来进行,无疑将政治权力放在了社会的核心位置。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权力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皇权,或者说王权,是其他政治权力的出发点。而以王权为核心,封建中国的统治阶级建构起了一整套的王权制度体系,来维持社会秩序。故而,作者认为他所提出的王权主义,既不是指一种社会形态,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权力系统,而是指社会的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
王权主义作为社会的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有三重内涵:一是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二是以这种权力系统为骨架形成的社会结构;三是与上述的权力系统以及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观念体系。据此,作者将其所提出的王权主义统合了国家、社会以及观念体系,试图以王权主义这一概念来建构一个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进行统一的解释的理论框架。
本来是为了华兹华斯的论文,并受了箭飞老师校对翻译的吸引才看的这本书,读了两章却大概意识到了这本书和大多数具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不会有太多关系,又因为伯林的情感确实很充沛,谋篇布局也颇让人想知道他会如何化用各路哲学家,最后也就顺势看完了。
整本书从“浪漫主义”是什么的历史疑难出发整理了哈曼、康德、席勒、费希特以及之后的浪漫主义哲学家的思想,书写了我们认为的浪漫主义的前史(也就是前拜伦),并最终梳理出浪漫主义的两大特征:意志的必然性以及世界结构的缺失。正是这二者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多元主义、法西斯主义等互相矛盾的思想。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非理性地获得了歌德尔不完备定理,认同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对人的限制,人也不可能获得某种世界运行方法的认知。因此,任何政府、哲学理论、伦理要求(包括必须理性思考)都是对自由意志的限制,现世的一切规则都是对人之意志的限制,所以必须突破一切限制。这种努力本身相比于追寻某种确定标准做事更受到人们尊崇,因为后者只是一台输入指令输出指令的机器而已,并不值得被称作人。这一思想自哈曼起,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彰显,并在费希特处得到完整地呈现。由于人必须遵照的只有他自己想遵照的,而他本人实际上又不可能追求到最终的结构,因此需要更大的努力,也即某种追求着的集体,这成了民族主义的基础。又有于人之意志无可限制,我们便有必要遵守这种无常,并未这种无常保驾护航——如果浪漫主义要求最大规模的平等,它便必须首先摧毁那些乐意染指其他圈子的思想体系。
有趣的是,另一方面,因为人总是追求自己的信念而非其他规则,浪漫主义者嫌弃其精神领袖歌德对政府的效忠。他们尊重按照自己想法做事的人,憎恶倒戈向权力的人。所以,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对多元价值观的支持——每个人对自己信念的努力都值得支持。伯林以此说明自由主义亦受惠于浪漫主义的激情、非理性。
我认为,这些分析显然可以作为伯林本人对浪漫主义的阐释,作为演讲无可厚非,但就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主要结论而言都经不起推敲。尤其是最后自由主义的部分。我们首先认同其概括的浪漫主义的两大主张。那么,自由主义便是故意忽视“根本结构的缺失”这一部分而选择了“人的意志值得尊重”。而这二者在浪漫主义中,照伯林所说,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只选择后者,人就没有突破现有结构的理由,因为所有其他人也有其意志,也需要尊重,包括那些认为人的意志不值得尊重的人。我一向把这种人称作人道主义者,并且认为他们是让不人道复杂化和深度化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只选择前者,它也可能导致虚无主义的盛行,继而导致行动的缺失。必须二者合一,即世界结构的缺失的原因正因为人的意志是世界的结构,所以一切试图让人的意志服务于其他世界结构的行为都必须被消灭,行动因此成为必须,而甚至连自我和词汇都变得不甚重要。伯林当然可以说吸收一部分也叫吸收,但如果这么说,一切理论都来自于之前的一切理论。我相信自由主义肯定也受惠于马克思、斯宾诺莎乃至于希特勒。
另外,我对这个观念史研究方法也有些怀疑。可以看出来,伯林认为浪漫主义是一场由德国思想家引发的席卷全欧洲的运动,并认为它深刻的改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但如果从法国来看,启蒙运动显然势头压过了浪漫主义,德国也同时有黑格尔这类极度理性主义的哲学。就之后的哲学史(甚至文学史)来看,人们更多认为19世纪是理性主义的世纪,世界的秩序被探索完毕,人们的理性可以解决一切。若非如此,象征主义又为什么是与浪漫主义不同的文学——如果我们对比波德莱尔和华兹华斯,其用词的差距远小于其理论思想的差距——呢?若非如此,叔本华和尼采为什么是反叛者、敌基督者而非顺势的潮流呢?就此而言,知识分子的观念史总是知识分子本身元哲学的'反映,是对各个哲学流派的某些侧面的概括,这种概括必然是相对的。
这点最明显的体现在:伯林所用的历史材料依然是各位耳熟能详得那些大哲学家,他们被阐释出一些思想,这些思想被其他思想家提及,因此他们也就影响了其他思想家以及诗人。虽然不可以不说是一种解释方法,但文学史一向认为的,《判断力批判》中的天才概念更深刻地影响了英法浪漫主义文学,这一观点居然完全没有被提及,不免让人觉得伯林只是给我们了一道选择题——如果我们依然在以往的学科建制里,我们当然不愿意选择《实践理性批判》,尤其是我们一般不读这本书的情况下。
另外,深刻的改造人们的思想,应该不仅仅指改造一些思想家以及被大部分普通人讽刺的诗人。我们很容易想象,一个外省的农民更容易感受到共和国带来的利益和险恶,并收到理性主义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收获粮食。但我们着实不好说,一些说着人们实际上不能理解——包括华兹华斯,他居然对着一片水仙说它像银河——的话,疯疯癫癫还不付酒钱,人们可能更容易抵制或者至少无视这种思想。浪漫主义没有填补其冲淡的启蒙运动所开拓和占领的领域,尤其没有攻克科学的长驱直入,它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时代被普遍接受的意识和无意识——与后现代主义做个对比,后者带来的影响可以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几乎所有人文领域,包括做饭和建筑,而且,除了盎克鲁萨克逊版解构主义,它们实际上也并不违背其时的科学,甚至有意避开或者只是揶揄地引用科学。
就此而言,观念史研究如果不想变得滑稽或者资本主义,就必须得到民众的观念而非大思想家写出来的观念。浪漫主义究竟如何影响社会,必须去问伦敦的市民、普鲁士的士兵、外省的农民。我们可以承认不是所有人一起造成了世界历史的扭曲,但我们也不能承认一个人的话语就可以造成整个世界的观念转变。
当然,就一种阐释学而言,里面有大量的内容可以拿来引用。这一引用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带有揶揄性质的历史依据(它嘲弄顺传统而来的理论),并且给我们一个话头来开始我们的理论。而且,既然它提供了这一历史资源,沿着它进行更深入的寻找也是必须的。这本书因此可以作为一本文学性很强的目录,带领我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