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诗约:“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面对喧嚣,青竹留一份正气给自己;面对喧嚣秋菊留一份淡泊给自己;面对喧嚣,寒梅留一份孤傲给自己。面对喧嚣要有自己的选择,当你选择融入它享受他时你已经赢了它。
山野里渔讴鸟歌,市井中喧嚣尘上,喧嚣不止,狂心不已。当时代飞速的进步,那昔日的宁静已经退去了属于它的色彩。常常对比过后,不适应喧嚣中的嘈杂与迷乱,但喧嚣只是一种表象,于是面对喧嚣需要勇敢面对。
面对喧嚣,从容安然。宋朝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君主的软弱,佞臣的猖獗,边境的战乱,官场的黑暗,而在这遍处阴霾而嘈杂的年代,有一名垂后世的文豪,他被三贬、被冤狱,饱尝宦海沉浮之苦,可谓生不逢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此般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积极应世的豁达情怀,给自己及苍生一个无边的'天空。
面对喧嚣,挺身而出。1943年为了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她出使访问美国,她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认同,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她所到之处,人们鼓掌欢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美国国会更顺势飞出实行已有60年恶名昭著的“排华法案”,提高美国华人的地位。她是宋美龄,她面对众生的喧嚣选择去击败,她不怯懦,因为这份担当,给予国共抗日更多的战争便利条件。
面对喧嚣是要种勇气,避世的表象是超然的态度,而其内在其根本就是逃避,闪躲自己的恐惧,尘世中尚且有怡然的生活,可灵魂又怎能偏安一隅?当许多人屏息静气,努力在喧嚣的尘世之中寻觅一种纯净、和谐之音,却只是一己之逃离,何不坦然的去面对,用逃避的力量去迎击。
面对喧嚣,只有怀着一颗纯净无杂的心,才能享受喧嚣,只有沉淀下内心去享受喧嚣,才能享受生命。
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喧嚣?还是安静?这个世界该是什么样的?喧嚣?还是安静?
繁华的大都市,凌晨的四五点就有人开始匆匆忙忙地张罗了起来,准备接下来一天的超过十二小时工作,慢慢地,东方的旭日升起,逐渐熙熙攘攘起来的街道,大马路上人人急匆匆的脚步,一个个左手拿着公文包,右手拿着还剩一半的面包接着啃,穿过车河上班去了。时间依然不肯停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街边的小贩也多了起来,卖衣服的,卖吃的,买装饰的`,卖水果的,甚至还有直接拖着一大堆大型家具占了一大半马路面的都开始拿着个喇叭吆喝了起来。
七八月的中午,太阳正当头顶,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十二点多的时候,各大小吃摊,餐馆里人声鼎沸,油炸声,炒菜声此起彼伏,一刻也消停不了。到了一点多俩点,依然有人在小吃店里火急火燎地吃着,生怕过了钟点少赚了俩分钱,但其中,有很多人都是从早上做到现在的。傍晚的六点半,太阳关下了灯,去叫着月亮上班,夜幕降临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年轻男女,成群结队的小伙伴,路边石楼上做着的老夫老妻,以及那一整天都不曾有过没有人时的公车站亭。看着人们那悠闲享受着春晚风带来清爽的表情,你会感觉到城市真正地繁华。
其实,在这些个城市里说它繁华但却并不繁华,说它安静却又不曾安静。这些个在我们看来热闹繁华的城市,就是一个圈子,只不过看这些圈子的尺寸大小来掂量繁华的程度,生活在看着热市的城市里的人们,看到的繁华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日月星辰将一个个圈子划分为俩半,处在俩边的人们一边跟着太阳一边跟着月亮,他们跟太阳与月亮一样轮流,白天工作的人为晚上工作的人创造繁华,晚上工作的人为白天工作的人带来仁安,只是时间点不同而已。
相比起城市,农村为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感受,生活在农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也是跟城市人做着差不多得事而已,就像刚才说的一样,农村的繁华与安静的程度也取决于这个人们生活圈子的大小,只是在农村,人们不用过度地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那么奔波忙碌,也是因为经济的关系,还是得看向现实,但在农村,安静的时候以热闹的时候多了一点而已。
说到底,人世间的喧嚣与宁静是处在人心最近的位置。人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太多的话要说,有时,在忙碌中累了,会想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躲起来让自己放松,但有时安静的变成孤独的时候有很渴望热闹。矛盾!但无论喧嚣或是安静,那都是一样的,只是看心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对待你所看的热闹与所处安静而已。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古语云:性气宜平,心思宜专,平则不偏,专则不杂。
鲁迅说:“这世界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纷纷扰扰,不过都是过眼云烟,又何必违本心而从之?
面对喧嚣,东坡宁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接受山间明月的洗礼,江上清风拂面而来,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之无尽藏也。忘情山水之间,做最本真的自己。
面对喧嚣,太白放荡不羁。开心时便直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遭排挤时,不卑不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逆境中他仍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太白的每一次呼喊,都铿锵有力。正如所言: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面对喧嚣,嵇康托身竹林,吟诗会友,竹林就是他的水源,于自然的陶冶中,竹之气节已成为他灵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是后来受人牵连,被奸人所害,在临刑之际,作出那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广陵散》,成为后世之绝唱,但竹林灌溉出的气节却千古流传。
张颐武说过:“年轻时,一是性格躁,被情绪左右,着急上火瞎激动,做什么事都按着兴致来;二是做事浮,见异思迁,随人起舞,培养不出专长。二者相连,躁就瞎着急,不干正事;浮就没长性,不下功夫。人得有用,把年轻当作借口也不成。”
面对喧嚣,我们应该度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怀着一颗平和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沿途的风景再美,也只为错过,错过是为了懂得,为了在终点明媚的阳光和笑容。心要专,才不会被外物所左右。
这本书的作者赫拉巴尔是个奇人,出身殷富人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却没有走法律这条康庄大道,他先后做过仓库管理员、推销员、钢铁厂工人和废品店打包工人,年近半百开始文学创作,四十九岁时才出版第一本小说集。
这本《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总共才90多页的书却酝酿了25年,前后3次全盘推倒重写,以致他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这其实是他的精神自传,里面有涓涓细流的倾诉,也有恣意汪洋的宣泄,虽然有些句子经常重复,但丝毫也不感唐突和啰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诚实的情感流露。
主人公汉嘉是一个底层的普通人,三十五年来,他都在废品店臭气熏天的地下室里干着为废纸打包的活。从那些沦为废纸的书中,汉嘉发现了一个无比喧嚣宽广的世界,于是他与歌德、荷尔德林、席勒、康德、老子这些伟大的灵魂终日厮混着。他写道:“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shenti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汉嘉最崇尚的就是老子,书里经常会引用老子的名句,他的个人生活也如老子,放浪形骸、超然尘世,经常脸上趴着苍蝇,袖子里跑出老鼠,这样惊世骇俗的人注定是寡人一个。虽然总是形只影单,但他却很自得。“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最后汉嘉走了,他觉得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落幕,那些毫无历史感并与传统割裂的“新人”已经开始主宰这个时代,甚至连他容身的废品店地下室也被占领,于是他毅然选择跳进压力机与书籍一道打包离开,飞升至那无限和永恒之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但我认为更确切的意思是找寻那个真实的自我。一个想活得明白的人,总会或多或少的思考这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可惜没有一本书或一个人能给出标准答案,这个答案要靠自己去寻找,去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寻找那个自己所认可的答案。汉嘉卑微如尘埃,也未曾将自己喷薄欲出的思想写出片纸只字,但那又如何?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在离开之际不曾对自己的一生有过一丝遗憾,他的内心依然是充盈的而非茫然。我不认同汉嘉的活法,但我欣赏他,我欣赏所有用短暂生命来做出最真实自我的人,无论他是光芒四射的伟人,还是卑微如尘埃的小人物。
我承认自己是个俗人,我做不到放浪形骸、超然尘世,这种过于喧嚣的孤独我也承受不来。但那个真实的自我又在哪里?我还不确信自己找到了答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