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本无字的典籍,是我们成长的第一空间。
我家的家风是祖辈相传下来的,一代人传给一代人,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的勤劳节俭。勤劳在爷爷、奶奶身上随处可见,每次回老家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学习方面我缺少她们的勤劳精神,一定得学习爸爸,尽快养成勤奋的好习惯。我家的另一个家风是从不浪费。
有一次,我没有关紧水龙头,妈妈立刻就让我改正。节约用水、爱惜水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好的事情。我家洗菜的水都用来浇植物了,一点没有浪费。有时,我的作业本用完了,爸爸就让我用反面当演算纸,还把我书包里所有的单张纸装订成演算纸。卫生纸和保鲜膜中间的圆筒,改造加工后经常会变成我家的笔筒……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造成浪费,为了保护美好的地球家园,请做好每一个细节。
优秀的品质是从习惯培养起来的。一个好的家庭,就有一个好的家风,让我们铭记家风,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说起勤俭节约话题,似乎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但仍有不少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会疑问:什么是勤俭,又因何而节约?在建成小康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理念也日益更新。当在校园里提倡勤俭节约时,似乎不协调,也不合情理,大有牵强附会之说。
校园里,住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费的待遇,“吃饱吃好”已经成为现实。近几年,民生工程中又实行了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的质量水平,真正实现了“吃饱吃好”的质量标准。然而,资源浪费在校园里凸显出来!同学间吃喝攀比,乱吃零食,不珍惜粮食,不能节约用水用电,损坏公物等行为屡见不鲜,种种不良习气在校园滋生蔓延,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课题。
作为新时代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有义务担当起这种新课题的挑战责任。勤俭节约这种美德承接下去,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而***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对青少年进行勤俭节约养成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节俭行为。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世界上没有笨的人,只有不勤奋的人”这句话是我们的语文董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口头禅,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珍惜时间,要乐于助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天一大早,无论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董老师都早早地来到学校,为我们上早自习。上课前,董老师总会让我们提前预习一下课文:先分好段,写好段意,把会的词先网知道它的意思,然后写在书上,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学习,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上课时,董老师会叫我们先复述课文,然后我们把课文读一遍,仅接着董老师会把这课的中心思想让我们记下来,让我们来讨论一些问题,董老师还会帮我们解决书本后的问题,有时候,董老师会告诉我们一些书本外的知识,让我们能更加理解课文,更加了解书本里的人物。课后,董老师帮助那些有疑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每次,我们都能很快上完课。这就是我们的珍惜时间成果。
我们不仅珍惜时间,也很勤奋、乐于助人。
每当老师布置作业时,我们总会很快的做完,在课余和课间的时候,别人会看到我们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家庭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是遇到困难时,总会先自己想一想,要是自己实在想不出来的话,我们会问一问同学或老师,董老师教我们方法的时候,我们总会认真的听讲,要是还没听懂的话,董老师可以再教一遍,一直到弄懂为止,董老师才放心。
董老师是这样的爱我们,这样的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勤奋学习,要珍惜时间,要乐于助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勤俭节约、尊重劳动”是奶奶从小告诉我的:掉在干净桌子上的饭菜要吃掉;不许挑食、不许浪费;吃完饭,碗一定不能有剩饭。
记得这应该是很小时候的事了,我也记得不大清。还有更残酷的现实。“起床了。”奶奶温柔的在我耳边说。可我当时就是不领情,喃了喃,翻了个身,便又睡了回去。奶奶说了好久,我却依然无动于衷。“勤,是一个女孩子从小就该培养的习惯,可是你这么懒,怎么才能……”我像孙悟空被师傅戴着紧箍咒,终于,我不得不起来了。可马上,那些话,又从左耳进右耳出了。
到了吃午饭时间,我的速度也是挺快的,一下就吃完了。“你看看!这桌子上是什么?是一个女孩子家该做的吗?”奶奶指着桌子说我。
呀!桌子上是“一片狼藉”。碗中剩了不少饭,连桌子上也都满是饭菜。“快,回来吃干净!”奶奶招手示意我走过去。可是我怎么了,非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吃什么吃嘛!又不是买不起。”“你……你……”奶奶没有再说话,而是去厨房拿出了柴。“伸手!”我胆怯的伸出了稚嫩的小手,“叫你不珍惜粮食,叫你浪费……”我哭了,心里也怨恨了很久。
随着年龄渐长,自己似乎明白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知道一丝一毫,一分一厘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富足的年代,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很多地方的人还挨着饥饿呢!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今后的生活,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不该学会节约,不该居安思危么?
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我才明白奶奶的良苦用心,真对儿时的自己感到羞愧。勤劳,节俭,这是我们的家风,要永远保持下去!
建立完善节约资源的计量、记录、报告、奖惩等管理制度,强化对资源节约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并落实巡视巡查制度,保证资源节约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对于有浪费行为的学生要及时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严重浪费的,视其情节通知其家长协同教育。
节俭是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一同来关护孩子的成长,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外婆年纪大了,弓着身子驼着背,一笑起来,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团,然后“呵呵”的笑声从外婆咧开的嘴里传了出来,有时候笑得急了,外婆的身子都笑得一颤一颤的,我记忆中的外婆很高大,可如今已与我差不多高了。
外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出生起就与黄土地打着交道,我记得外婆对我说过,她是在温暖的春天里出生的,可是出生还没几天,她的妈妈就抱着她下地去干农活了。外婆一边说着还一边在感慨,那时候的人,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一天不干活,田地里的那些事可没人帮着你,全堆在那儿呢,偷不得懒。
等到外婆可以踉踉跄跄走路的时候,外婆也得帮着去做一些事,这么多年来的辛勤已经融入到外婆的骨子里,成为外婆的习惯了,在一日复一日的阳光照射下外婆的皮肤成了古铜色,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勤劳的人。
外婆确实就是一个勤劳的人,就算现在年纪大了,她的身影也都常常出现在家里的菜园子里。每次我们一去看她,外婆都会炒上一桌子的好菜来招待我们。
外婆是勤劳的,同样也很节俭。家里的吃食,多数都是外婆自种的。外婆对待这些食物就像对待宝贝一般,或许在外婆的眼里,这些粮食比什么都要珍贵。
外婆说起粮食来,眼睛里都会放光,好像没有谁会比她更熟悉它们来,这些田地里的粮食伴随了外婆的一生,就像一个生命中的老友,外婆再熟悉不过。
生活中,节俭勤劳的外婆既让我们欣慰,又让我们感到心疼。看着外婆古铜色的皮肤,我能想象出外婆在阳光下暴晒时的情景,我想着阳光下,外婆额间的汗珠缓缓滑落,诉尽了外婆的一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今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让我十分生气。新闻报道上写的是:老周夫妇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中,他们含辛茹苦,没日没夜的干活,可好不容易挣的工资却被儿子拿去开了个生日派对,在一夜之间化为了乌有。
读了这则新闻后,我觉得我们小孩儿根本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父母没日没夜的干活,就是为了让孩子能上学,有出息,可有的孩子不是去吃肯德基,就是去豪华酒店,把父母的血汗钱浪费在那里。胡锦涛制定的“八荣八耻”最后一条就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许多贫困山区的儿童都上不了学,有的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在城市里,许多儿童竟然威胁自己并不富有的爸爸给自己买玩具、电脑……如果不买就哭就闹,甚至离家出走,只有父母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才十分高兴。
今天,我又看到了另一则新闻,讲的是有一群背山人,每天都要背一百多斤的石子、沙土和水泥上山。每天至少要背10个小时,大约要上七万二千多个台阶,七万二千多个台阶,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我们一般上山玩耍,走几百个台阶就已是气喘嘘嘘,七万二千多个台阶岂不是要累死,并且其中有好几位妇女,还有位18岁的孩子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被压得腿都打哆嗦,手里还拿着一根拐杖撑着。这些背山人虽然辛苦,可他们拿到钱时很快乐,因为那些钱是他们辛勤劳动得来的。自己挣的一毛,永远比要来、讨来甚至威胁来的一百元珍贵得多。
同学们,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来铺上自己以后的道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