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行之路沟沟坎坎,走稳第一步,才能走好今后每一步。
请以“第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将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演绎主题;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真实身份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你的眼神好温和,不掺杂任何因子,如拂堤的杨柳,平和我心中的焦躁。
我心中的恐惧如汹涌的暗流,却被这眼神止住了,在这温暖的眼神里,我似乎觅到了久违的阳光。
当黑暗绝望的海潮退下,心灵的浅滩上,只剩下阳光闪耀的温暖;当冰凉干燥的雪原融化,生命的季节里,我迎来久违的光芒。
你刹那的目光,化作席慕容的山月,拂过我的额头,拂过我的肩膀,衣我以温暖之裳。
你刹那的目光,化作戴望舒的雨巷,笼住江南的烟雨,笼住绵绵的情思,着我以温润之光。
那一刻,我在这并不温暖的时光里找到最美好的触点,心灵受到触动,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了,只留下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
那一回眸,使我终于找到了春暖花开的心灵世界,请允许我深深感念。
当三年的`温凉已成过往,在我生命的春日里,让我们举杯,让我在这为你饯行的酒杯里洒下你所赠与的春天。在未来的林荫道上,当轻风拂面,暖意熏人,我会记起你,老师!
那一刻,你的目光,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作者机智地让情思“定格”在老师“急急转头”注视“我”安危的“那一刻”,振起联想之翼,凭着较为厚实的古诗词功底,以400多字细腻温婉、流淌诗意的心理描写展示“春暖花开”的心灵世界,形成文章亮点,终于打动阅卷老师,获得满分。
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其中“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点评:
所有环境均服务文章主题,故写环境时,需注意环境描写并非文章主体。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体”。所谓“得体”即是说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须与其记叙的事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审题要准。抓住三点:“第一步”并非实指,而是比喻,把双脚跨出的“第一步”与比喻意义的“第一步”结合着写,更容易出新;所写必须是“第一步”,而不是人生旅程中随意的一步;“第一步”与后来的人生步履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力,文章应该点到;其次,确定文体——必须写记叙文,记叙描写不得少于全文篇幅的四分之三;再次,明确表达要求——将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演绎主题,特别注意在做到叙述清楚的同时,要在描写的细致和多样上下工夫。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