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很久之前在少年的你上映的时候,第一时间我就去看了它,去之前和回来之后都有不同的心境和感悟。
电影本身是想向我们传达校园欺凌的危害,让我们知道,我们要杜绝校园欺凌,不要去去对其他人进行校园欺凌的人,也不要做那个被校园欺凌的人。
校园欺凌并不是一个只会像电影里一样只会在高中时期才会出现。小学,我们懵懂无知的时候,不知道为人处事,和还在摸索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去选择不和一个同学玩,她长的不好看,就说她丑;她穿的简单了点,就说她穷;她害羞腼腆,就不爱带着她玩……很小很小的事情,好像没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但是一句一句的言语,会让这个被言论的人心里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去影响她的整个小学时段,甚至可能是一生。这是属于言语上的欺凌。
到了初中,过了什么都不太懂的时候了,但又没有到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学会了爱美,学会了有自己的小团体,性格上面也开始有自己的个性,不喜欢一个人,可以因为她学习太好不喜欢她,可以因为她太乖不喜欢她,可以因为她比你优秀而不喜欢她,可以因为很多理由而不喜欢她,然后对她进行一些放学之后的围堵,小巷子里索要生活费,教室里让她负担本不应该她去做的卫生……让她感受到自己被孤立,敏感的年龄段,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和父母亲,老师们交流的年龄段,只能自己承受着这一切不好的经历,让这一段校园欺凌伴随着她,影响她的身心。
到了高中和大学,校园欺凌更加的升级,也让人更加的恐惧……
那些不甚言语的人,那些腼腆害羞的人,那些把事情藏在心里的人,那些……就这么把校园暴力欺凌忍了过去,藏起那颗被伤害的遍体鳞伤的心,时不时拿出来提醒自己经历了些什么,影响着自己的以后,催促着自己长大。
杜绝校园暴力,杜绝校园欺凌,杜绝言语欺凌。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和家人,和老师多交流多沟通,我想,那会有多少小小的孩子,从此以后就会快乐些许呢?!
《少年的你》影评3
相信大家都看过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这部影视大作。前段时间,这部剧是真的火爆上映,没想到过了这么久,票房再度增长到12亿,热度可谓是“蹭蹭蹭”往上涨。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是真的值得一看,演员的演技也都很到位。而就在今天,马伊琍评论《少年的你》一上热搜再度引发大众频频关注。
马伊琍作为一个著名女演员,没想对《少年的你》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也表示很看好易烊千玺。她表示千玺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不仅演技精湛,也处处透出成熟稳重。
不得不说,易烊千玺作为国内最火的组合TFBOYS成员之一,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走到今天是真的相当不容易了。总所周知,他曾经是组合中最不起眼的也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个并不出彩的人物,相较于组合的其他两位成员,他真的是相当不起眼,存在感也很低。现如今,他也是靠着自己不为人知的努力,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才有了如今的辉煌成就,与我们的影后周冬雨一起合作演戏,就连我们的影后周冬雨也在采访中夸起了千玺弟弟。可想而知,我们的千玺是有多棒啦。
说起周冬雨,也是相当敬业的一位女演员了。为了演好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角色,她也是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明明自带天赋,却还那么“拼”,真的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可想而知,一个女演员为了能更加融入这个角色毫不犹豫剃了寸头,是多么敬业啊。所以,周冬雨的成功可想而知也不是偶然的,毕竟付出总要有所收获。
都知道《少年的你》是一部围绕校园霸凌事件展开的。电影情节真的很真实,演员的演技也都打动人心,真的看哭了不少观众。电影的题材很新颖,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校园霸凌带来的层层影响,而且结局也是很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影片中也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深入人心。可想而知,两个境遇相似的人,一次偶然的遇见,将他们紧紧捆在了一起。面对校园霸凌事件,陈念一直在忍耐中度过,而这个叫做小北的少年一直在默默付出,一直守护着这个少女。他们两个年龄相仿,也都缺失一个完整的家庭,是命运让他们相遇相识,也让他们彼此一起经历,一起面对。
影片中,陈念的母亲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少陪伴在女儿身边,致使她小小年纪就要学会承担,学会独自面对。而刘北山,更是被父母亲抛弃,从小遇到什么事情就要自己扛着,他勇敢善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小混混”。他们两个都是被生活所磨炼的,正如易中天所言,他们俩人就像孤立无援的小动物相互报团取暖,互相关心,互相照料,产生情感。而
陈念也是第一个问刘北山“疼不疼”的人,从小到大,小北缺失的就是关爱。而小北也是第一个愿意默默守护着陈念的人。没有一个人会无条件的为另一个人去付出,而这正是一份少年时代最纯真的感情。小北对陈念的爱是纯真的,是干净的,是至死不渝的,他只想给她最好的,甚至可以为她放弃自己。在审讯室里,两人装作陌生人,相互对视,眼里含着泪花,相互微笑,只字不言,这是无声的爱。
马伊琍也表示:影片很多地方我都闭着眼不敢看,但泪水就是止不住流下来。女孩终于微笑大步上学的路上,因为她知道他在,所以不再恐惧,两个底层孤独灵魂的互相取暖,也是生命中莫大的安慰。
是啊,不过结局还算完美,小北走在陈念后面,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守护陈念了,他没有忘记对她说过的“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也可以赴他们的少年之约了。
《少年的你》虽有些夸张,但校园欺凌事件确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近年来,国家也是多次出台文件保护未成年人及学生。
欺软怕强,以大欺小,是每个人天天面对的问题,是人的天性,校园学生更是无知无畏,毫不保留的把欺凌事件演绎到极致,大部分家庭教育是严谨,有家教,家风有规距的,特别是知识分子,名人名家,对自己的孩子的一言一行教导有方,团结友善,对人诚信,出问题的学生当然是少数家庭和少数人,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性格有缺陷,有的是困难家庭。为了生活顾不上孩子的教育,缺少全面教育,有的权贵阶层父母,自己本身就人格缺失,当然也教不出好的孩子来。这些有问题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在课堂外,在学校和老师的视线外面就干起了无法无天欺凌蹂躏同学,根据自己的心情,专挑部分同学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些小霸王也不是见人就欺负,他是有对象的,我们大人应该做的是保护孩子上下学,告诉孩子不要害怕,有情况就报告给老师或者家长,可以找有问题的孩子谈判,警告,学校和老师要及时了解排查双方情况。教育弱小学生不要害怕。警告问题孩子别猖狂,友善对待每一位同学,学校也应该精准“扶贫”,扶助被欺负的弱小学生,对问题学生建章立卡,帮助他们认清问题,纠正错误,学校,社会,国家有关部门,父母,各单位共同行动,扬善惩恶,肃清不正之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优良家风家教,远离校园欺凌。
麦德林是名美国海军中尉,代号“独行侠”。他的父亲是个战功显赫的老飞行员,也是他心中不可动摇的偶像。一次,他与同是海军军官的古斯一起被派到专门用于训练顶级战机师的“蓝天利剑”训练基地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在第一堂训练课上,麦德林的训练并不顺利,他在空中总是惊慌失措,教官对他的成绩一直不满意。他在一堂教学课上的有意刁难使女教官查丽陷入难堪,俩人之间产生了分歧与隔阂。
在他们在进行“蓝天利剑”毕业前的一次训练时,他与搭档古斯由于引擎失灵,两人被迫跳伞,古斯不幸牺牲,这使本已整天不悦的麦德林更为痛苦,甚至想要离开“蓝天利剑”,放弃自己的梦。这时,与父亲曾是战友的.教官麦卡鼓励麦德林,不论环境如何,优秀的飞行员都不会被吓倒的,并以其父的事迹教他不要气馁。查丽也来鼓励他要有雄心,力争成为优秀的飞行员。
毕业典礼时,麦德林他们被带到印度洋上进行实弹训练,此时有人还不想与麦德林合作。刚上云霄的麦德林自己也因想起已死的搭档古斯而战绩不佳,甚至离开战场。终于,他还是找回了信心,振作起来,与队友全歼敌机而归……
看完这篇电影,我陷入了沉思。主人公几经沉沦,终于实现了梦想,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是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应该被困难吓倒!
还记得在看电影前不久,我闲着没事把家里的一台落地电风扇拆散了,好好的一台落地扇拆得只剩下了一堆零部件和螺丝,两个和在一起的零件都没有。可当妈妈让我把它们再装起来时,早已忘记各个零件所在的位置,又要怎么装上去呢?总不能一个一个试吧!于是我只好以装上也不能用为由,偷工减料磨洋工,害得老妈说我是遇见困难就退缩,管拆不管修……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感动,为麦德林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了我遇见困难就退缩感到很羞愧。我开始后悔,为了我在困难前低头,我决心改正,正如那句话所说:不论环境如何,我们都不应该被吓倒!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
《少年的你》又一次把校园欺凌和暴力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校园欺凌和暴力是教育上目前一个不容回避的严肃话题,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伤害,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毒瘤,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全社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对待校园暴力。注重品德教育,建立预防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做到抓早抓小,预防为主。
我们要学会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做孤僻或者另类的个体,这样很容易受到别人的不同对待。上学放学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不要单独一个人,不给欺凌者有机可乘。
如果自己受到了欺凌,要勇敢坚决的说不,不能唯唯诺诺,或者选择沉默,这会害了自己,有了一次的成功,就会有第二次,所以,要勇敢的保护自己。但如果对方人多或者比较危险,要首先保证好自己的安全,用语言跟对方周旋,找准机会跑走,不能很直接的与对方硬拼,我们力量还不够,所以还是保护自己,但绝不能默默的忍受。
当遇到校园欺凌现象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的忍让,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或者向公安机关报警,同时,也呼吁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校园安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遇到欺凌,不管后果如何,一定要及时的跟老师与父母汇报,这是必须要做的事。让他们想办法来保护自己,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父母,依靠老师,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