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的“观点”也是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什么),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编者意思的完整表达。比如“生活处处有合作”,就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一个框题的论点。一段教材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框题以下的'标题,一般就是文章的分论点。在授课中,老师只有让学生准确把握教材的观点,才能了解教材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加深他们对框题、标题的理解和把握,老师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成份、朗读等方法帮助教学。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设置方法:
随着新课改力度的加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度也加大,不少学生不会读教材,看不懂问题的现象很是普遍。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思想品德课,事实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它也具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一般也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那老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议论文阅读法呢?
思想政治课中的材料,也是论据(为什么),包括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它与观点的逻辑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论据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熟悉所述材料,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然后,帮助他们概括出材料本身所隐含的道理。再由他们联系社会生活中相应的事实,检验这一道理和文章的观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检验这些道理是不是能够证明论点。
说它是公交车,倒不如说是私交车确切,因为该路车由几位车主承包经营,由于车少,全线只有4辆车,几乎都到了报废的车龄,还经常出故障,每天能在路上跑的也就两三辆,再者又由于坐的人少,车子不赚啥钱,所以跑是五八,不跑也是四十。
大学南路有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东西便宜,城里的老太太们没事干,常到这个市场买米呀,面呀什么的,318路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周末的早上,我随妈妈一起坐车回大赵村。车上的人不多,我们母女两个,一个农贸市场的'摊位女老板。
“这车是到大学路农贸市场的吗?”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手拉着一个行李车问道。
司机没有回答,轻蔑地扫了那个老太太一眼。
“是”旁边的阿姨说道,“上来吧。”
那个老人吃力地把行李车往车上搬。妈妈赶紧从座位上站起帮她。老人掏出公交卡踉踉跄跄地走到刷卡机前,把卡片贴上去。
“滴,老人卡无效”刷卡机提示道。
老人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递给司机。司机找回了两块钱。
“不是一块钱吗?”老人问道。
“三块”司机从牙缝里甭出两个字,似乎有些不耐烦的样子。
车开了,一路上也没人上车。
“农贸市场到了,下车吧。”司机说道。
“你拐回来再让她下车也行啊。”那位阿姨说。
“多嘴。”司机说道。
老人下了车,对面就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可马路中间有护栏隔着,要想到对面去,要么从护栏翻过去,要么再往前走500米再折回来。
车到了终点站,我和妈妈下了车。车上剩下那位阿姨。
“你怎么不下车。”司机问道。
“我拐回去到农产品批发市场下。”
车走了,望着绝尘而去的小公交,我很想对那位开车的叔叔说:“给老人一点方便吧,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况且你的车还要拐回去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