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第二,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一髙中语文新课标中有关选修课程的要求
高中课程设置中已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但还没有哪一个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像这次的新课程标准一样对选修课程作了如此详尽的说明,可见国家对选修课程的重视。按照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选修课程包括国家选修课程、地方选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已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作了详细的说明。
(二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编排方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从总体上看,新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性质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修课程必然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它们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设置上的专题性与针对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修课程的开设应遵循多样选择的原则: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五个课程系列的开设其选材范围必然很广也很自由,但这并不是说选修课程处于无序状态,五个系列可以视为是五个专题,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除了专题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知道语文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其次选修课程是针对语文的实际应用;再次选修课程是针对学生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方式设置的。
3.实施上的灵活性。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具有灵活性。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改革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模式,这就给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学校带来很大的自主权。灵活性一方面指的是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系列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灵活性的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可以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能力灵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多样的广泛的不同要求,这也说明了语文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一些有识之士预言: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会赢得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很有道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人类天赋才能超越了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人被成为“万物之灵”。现在的时代,是向大脑要财富的时代,如何产生财富?这主要是源于人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教师首先要具备此能力,联系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想,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首当其冲的。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