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与诗歌同行的作文400字)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与诗歌同行的作文400字)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1-05 18:49:16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与诗歌同行的作文400字)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一】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 初中化学,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二】

在生活的道路上奔忙,累了,就想停下来。停下来找一方宁静,歇一歇;停下来找一方宁静,静观自己的内心;停下来找一方宁静,反思自己的生活。这时,我喜欢捧一本唐诗或是宋词将自己置身于时光之外,不浮不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大漠的孤烟、长河的落日、碧绿的荷叶、映日的荷花、绵绵的梅雨、热闹的蛙声,让大自然的生动、多彩跃入脑海。诗人们鼓励我到大自然中去,看春花秋月,赏夏雨冬雪,在忙忙碌碌的.间隙,放缓脚步,把自然的灵秀融入自我,相信梦想总会成真。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几许豪迈,催人奋进。我在行走,我在奔波,我亦在茫然。古诗里传递出一种力量,让我热血奔涌,懂得生命应该有所坚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淡淡孤独,淡淡思乡。乡愁,我深埋心底,我不愿面对时光对故乡的改变。当故乡被改得面目全非时,我情愿故乡留在诗里,是“寒梅著花”,是“小桥流水人家”,是……

读诗词的时候,不知不觉走入诗词的意境,使我能够在诗词中找到自己,反观自己的情绪,从而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灵的宁静。千年之前的诗人、词人,把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而我们只要跟着他们去感知,把诗和词的意境融入自己的内心,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从而学会与生活和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听,英雄意气风发,壮志凌云,那浩然正气令人热血沸腾。奔放的感情,浩荡的雄风,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那横刀立马,重整山河的气概依然回响在山水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那繁华热闹之下,那灯火阑珊处的孤独,那难以排遣的铭心的思念,悄然入心。读完内心多了一份冷静,多了一份柔婉,多了一份孤独的内心体验。

在心灵无助的时候,我遇见了最美的诗词,我可以从容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不盲从,只做最真实的自己。这些诗词使自己纯净、博学,懂得文字的美好;这些诗词,使自己好思、清雅,懂得驾驭内心的力量,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这些诗词,使自己积极、乐观,懂得放缓急促的脚步来面对喧嚣而来的尘世生活。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三】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四】

我们小区楼下有一棵梧桐树,高高大大的很是挺拔,叶儿春夏碧绿如茵,冬季银装素裹,唯独秋季满眼尽是凄凉,落下一地惆怅,无力的卧在泥土之中却满怀期冀地望着树梢。这一幕惆怅哀婉的落叶图我却十分的不喜欢--凄凄惨惨、惨惨戚戚的风格总是惹人哀叹,带来愁思!

这几日,发觉同学们开始用落叶做书签,看着薄小,有火红的、有金黄的,嗮干后再用中性笔写上几句自己喜欢的诗句,夹在书页中,便极富有诗韵!我拿着别人的书签把玩,越看越可爱,便央求同学带我去找落叶,她答应了下来。下课后,她带我下路走入一条由石块铺成的小径,便来到了梧桐树林。我本是想着与家中楼下的梧桐树差不多,看到学校的梧桐树林时却大吃一惊了:几十颗梧桐树拔地而起,枝上开挂着稀稀拉拉来的黄叶儿,树下一层又一层地铺着火红或金黄的落叶,已看不见泥土了,从落叶缝隙中看到的还是落叶。没想到会是这样壮观!我十分喜爱这满地柔软的叶毯儿,想在里面打个滚儿,却迟迟没迈出脚步。落叶们弓着单薄的身子,紧紧密密地挨着,却又是那么脆弱啊!我害怕自己的鞋子踩在这些落叶上面会使它们变得支离破碎。

于是,我只在林边捡了几片完整美观的叶子就回教室了,路上,她瞅了瞅我挑选的落叶,感慨道:“好看的叶儿全被挑去了,哪些残缺丑陋的便只能沉陷在泥土之中了。”我回头又望了望那片梧桐林,对她笑了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腐朽为肥后树上来年春天便又长出新的绿叶,也是它们的重生了。”她的心情一下子明朗了起来,含笑伴我回了教室。

寂静夜,皎洁月,我翻开书页,赫然是一片精巧火红的落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与落叶再次相遇,竟原谅了它的落寞。理解了它的隐没,懂得了它的重生。人又何尝不是呢?若是自甘堕落,便一直颓废吧;若是坚定不移,与埋没抗争,等到来年春天,终会重生甚至永生!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五】

春天,一向是花儿们争奇斗艳的季节,灿烂的阳光,提供了一年中最美的背景灯。粉如朝霞的桃花,红似烈火的牡丹,白得像雪的柳絮,纷纷“斗起芳菲”,不甘落后。

走过转角,穿过了那片柳绿花红,本以为之后就平淡如水、定是不如先前那片的艳丽了。眼睛稍有不习惯地眨了眨,鼻子也从方才冲天的芬芳里挣脱出来,耸了耸,却意外地发觉这里并不是一无所有。空气里仍飘着一缕花香,只是不同于先前的那样热烈,那样如同调色盘般的缤纷多彩罢了!这缕花香是清的,是淡的,丝丝缕缕,断断续续,恰似消融于空气之中。凝神,深吸一口,慢慢吐出,原本被各种“嘈杂”的浓香充塞的气管,瞬间被这如丝如缕的清香所洗涤,顿觉神清气爽……这缕清香像一位温柔的仙子,在我遭到馥郁杂香的包围诱惑而不能自拔时,将我拽出来,搂在怀里,嘱我慎独、慎行。

淡淡的.幽香一直萦绕在鼻间,我禁不住好奇:这究竟是一株怎样的花呢?放眼望去,满片绿色,一阵风起,树叶如流水般哗啦啦地抖动,仿佛身处碧绿的海洋……可是,当我睁大眼睛,环顾四周,想要在这绿色海洋里找到什么别的颜色,结果却是劳而无功的,有且只有“水天一色”的绿。忽然,微风拂过,一大片绿叶下好像露出些许白色,如羞涩少女般转瞬即逝。那里,就是那里,原本平静的心忽地跳将起来!我轻手轻脚地向着那里走去,越近,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儿越浓。小心翼翼地轻轻拨开树叶,探头一瞧,一丛月季正颤颤悠悠地捧着花瓣上的露珠儿呢!那露珠晶莹剔透,挂于花瓣儿之上,迎着朝阳,折射出绚丽的光芒。我一动不动,大气都不敢出,仿佛呼吸稍一重,那颗晶莹的露珠儿就会碎一地。乳白色的花瓣儿是透明的,一层玻璃纸那么薄……闭上双眼,鼻翼儿轻触花瓣,再深吸一口,香味儿还是刚闻到的那般清新,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改变。

几米之外是百花斗艳、浓香四溢,而这一角,月季痴心不改,却仍能独守这份淡雅,不受外界干扰……

走过转角,直行,一片光明。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六】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

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与诗歌相遇的作文【七】

看,太阳猛烈地炙烤着大地,火光冲天,***声四起,烟雾迷茫,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蓑衣和草鞋,戴着一顶稍大的箪篱,前往不远山中的师傅家学习。不知怎的,就撞见了乱作一团的百万曹军。我吓了一跳,赶忙躲进山边的一个拐角处。浑厚的鼓声与难闻的血腥味弥漫在百里的平原。我凝神望向前方的战场,只见一匹被鲜血染红的骏马在纷乱的曹军中纵横驰来。马上飞跨一人,正是赵云!他紧咬牙关,且光中流露出坚定的`英气。那条在他手中攥紧的红缨枪在敌人的头颅上下翻飞。不知何时,又霎地向下一叉,向上一挑,鲜血便在空中溅起,转眼溅没在潇潇马鸣之中——

赵云一边大喝着“挡我者死,避我者生!”一边冲向我这个方向。我在一旁看着,心中不免忐忑不安,赵云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想见到的猛将。所以我攥紧双拳,心中念叨着,生怕一不留神,一支冷箭刺入赵云的胸膛,生怕一代名将就此绝灭。

貌似是***得有些累了,赵云一个猛刺,冲乱了后队曹兵的阵角,纵马一跃,“嗖”地一声,近前——

我猛地缩回了身子。

隐隐约约地,有急促的马蹄渐进……

赵云一勒马鞭,提马停了下来,见我发着抖望着满身腥味的他,便问道:“战局已定,尔为何抖之?”

我想说我因他的所向披靡、英气逼人而发抖,每当我激动万分之时都会这样。

他见我欲语无言,又问道:“你一介书生,见有战斗在此,为何还逗留此处?”

我说:“我远远望见了您,见您英姿飒爽,便一时愣在了那里。”说完便想退回草垛后。

赵云一摆长袍,示意我过去,我迈回小碎步紧张地来到高大的马前,一股刺鼻的血酸味扑面而来。

他伸出鲜红的手,递给我一根刻有“天下一统”的粗针,说:“请等三国统一之际,将此针扎于吾墓中。”说完便望向苍穹,长叹一声,冲出了地平线……

我久久地望着那根粗针,心中满是对赵云的敬仰。

一阵风,吹拂着残败的沉沙折戟——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一片月光,见到了赵云。那片月光,已被我的叹声浸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