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创设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合作基础上的,在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或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单讲认真读书不够,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与口头。
几年前,我写《训练、才情与舞台》,谈及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倾听与提问,其中有这么几句:“作为学者,除沉潜把玩、著书立说外,还得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具体的论述容或不准确,但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离十。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大学生在一起开会,你明显感觉到大陆学生普遍有才气,但不太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或离题发挥,或时间掌握不好。
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演讲而不是讨论有关。实行小班教学,落实导修课,要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分数,若干年后,这一偏颇才有可能纠正过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在一个专业化时代,谈“读书”与“写作”,显得特别小儿科。或许正因此,当大学老师的大都不太愿意接触此类话题。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
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我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告诉我,这个时候他们最受益。
说到底,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
甲理所当然地选了乙。
我问朋友,如果当时甲的回答是“我喜欢深色,因为它庄重大方“,那么,她又如何决定取舍呢?朋友笑道:“我便会继续问她:脏了怎么办?如果她说:我会时时拭擦,确保它黑而不脏;那么,这场不为人知的'幕后较量,便算扯平了。”
当然,朋友接着会以其他问题出击,从而探索她们的心理状况,了解她们的内在性格。她微笑地说:“我有101个测试心理的问题呢!”
其实,说穿了,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分演戏的细胞,而我们往往都会在一些重要人物面前警觉性地包装自己,尽量扬长避短;然而,狐狸再狡猾,却还是掩藏不了自己的尾巴,同样的,把自己掩饰得很好的人,却往往会被一些极微极小的细节所出卖。
在一般正式的面试里,应征者有备而来,往往都会应付得不错。朋友淡然笑道:“在这种场合里,我只是让申请者相互比较演技的高低而已。如果一个人连人生这一场重要的戏也无法演好,更遑论其他的表现了!”
在当前竞争剧烈的社会里,IQ(智商)已不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了,更为重要的是EQ(人际关系和AQ(A指的是Adversity,即应付逆境的能力);而EQ及AQ往往又是和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的。
心得:现实生活不像舞台的角色一样,大黑大白,泾渭分明;善于观人者,不会迷惑或满足于表面完美的演技,只有不动声色地在细节上攻其不备,才不会被假相所欺瞒或蒙蔽。
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课前自学阶段和课中互学阶段的调查从中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校所收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孩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家长普遍存大对教育不重视,对孩子学习不关心的倾向,致使不少学生的学习全凭自觉,而这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自律能力的发展仍处于波动时期,仍具有不稳定性,所有不少同学未能形成在课外自学的习惯。
2.通过学生的个别谈话,我们也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对于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知之不多,甚至知之绝少。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因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帮助,反而受到家长的严格督促和监督,致使不少同学的知识难点因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难点累加,学习兴趣衰落,信心大失,以致形成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仍因家长的家庭教育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施以正确的引导,致使不少性格内向的同学因成绩的下滑而渐次变得沉默少语,所以在课堂活动中仍有少半数的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之中。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与学生的互助网络,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课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课堂的倾向太过严重。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不少教师在政史类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知的时间占到整个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九十,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说是太少的。所以学生并不是不想独立思考,而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
2、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点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教师的教学过分的突出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点之外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过程体验的软性知识与能力的强化。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学优生,而忽视了集体中的合格生与奋进生的发展。
3、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得力。这一点我想是学生未能形成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因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学生形成正确习惯的主要保障。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无论在课前自学,还是在课中互学,或者是课后帮学,除了上述的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管理。我们不要说学生的自觉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我们教师的自学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要想形成正确的习惯,是离不开行之有效地常规纪律约束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在严格而明确的管理体制下方能形成正确的教与学的习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