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走进考场,面对着作文题目,要胸有成竹,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还能做到论证深刻,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
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考场作文,掌握规矩很重要。所谓规矩,就是写作中自觉遵守的写作本身特有的规律,熟练地、巧妙地、独具匠心地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来表达客观世界和内心情感。高尔基说过:“必须知道创作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懂得这一工作本身。”
(一)找准切入点,集中论证
考场作文时间很短,通常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一篇有深度的高质量的议论文,就要求我们的思维要高度敏捷。审题时,对题目的理解和判断要准确,又能围绕高考作文的材料与要求,找准切入点,巧妙为文。以20xx年广州市“一模”语文高考作文题“多走一步”为例。以下是广州市第二中学某考生的文章《多走一步》(片段):
行走在黑暗无边的隧道里,多走一步,或许便能看见光亮;奔跑在长跑竞技的赛道上,多走一步,或许便已跨越终点。在有的人看来,“多走一步”似乎渺小,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多走一步”并不简单,而且它很重要。(第一段)
多走一步,是在对事物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的一种尝试,一种勇气。……
多走一步,是在明确信念中的一种坚持,一份坚定。……
多走一步。是改变现状的一种突破,一份超越,一种追求。……
是啊,多走一步吧!“这一步”包含的深意是我们应该追求、坚持的。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三百日冲刺的学子,我愿意在学习生活之路上多走一步,相信这一步中,有太多太多的精彩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结尾段)
(二)分析观点,深入追问
在论述中引用了某一材料,不能停留在其表面现象认识上,要加以进一步追问原因、结果等。学会不断追问、思考。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形成递进关系。层层递进深入,最常见的套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它往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探向事物的本质。这既是情感的递进,更是思维与现实事理的递进。只有随着观点的逐层深化,并一步步推向最后的总论点,整篇文章才会显得深刻。
以命题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例。这是一篇具有比喻寓意的命题作文,显然我们先要挖掘出它的比喻义,再进行行文。才能把文章写得深刻。第一步追问是什么,即“赠人玫瑰”是什么意思?“手有余香”又指什么?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揣摩出“玫瑰”寓指美好的事物。而且这个事物不大,也不太难;“余香”寓指自我所得,同时得到的收获。第二步追问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赠人玫瑰?因为在给予物质或精神帮助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得到提升。第三步追问怎么办,即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在文章中,引导大家要奉献爱心,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当然,还要阐述清楚一点,施恩不必图回报,不必居高临下地对待被帮助者。因为“手有余香”,自己也有收获。如果从接受“玫瑰”一方面来说,就要写懂得感恩。这样一步步追问,一环扣一环,文章的立意也就越挖越深,论证也就更深刻、独到了。
(三)扩展联想。多角度论证
在运用事例来分析观点的过程中,如果掌握了联想迁移能力,会让你对文章的论证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还是类比联想等多种联想方法,都可以为你打开思路,寻找到论据,进行多角度论证,从而达到论证深刻的效果。
围绕20xx年广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中的话题作文“刚与柔”,广州市执信中学的一位考生准确理解题意,写出了优秀文章《做个毛笔人》,文中有言:“时人以为毛笔之刚强缘自笔杆,而毛笔之柔弱则缘自笔头,此类割裂刚柔的说法并不可取。事实上,仅笔头便已刚柔并济,做人亦然。”在下文论证观点中,作者由此展开合理联想,想到了直言进谏过刚过激,常落得身首异处的杨修;又想到了墙头草岸边柳,以及摇摆不定,施压必曲的小人,这两类人作者都通过有力论证加以否定。做人就应该像毛笔那样,既要有直立不屈的人格,同时又要有海纳百川之心、伸缩自如之态。于是,想起了易中天先生的“人生三得”所说:“人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既要学会小草那懂得适时“弯得下腰”的柔韧,也要学会大树那永不折服,“抬得起头”的刚直。文章一环扣一环,从正面、反面、引用等多角度进行论证,做个刚柔相济的“毛笔人”这一中心论点自然就鲜明、突出而又深刻了。
(四)紧扣现实,书写人生哲理
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会玩耍的`猴子,不是培养会学舌的鹦鹉,更不是培养见风使舵的两面派,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考生通过思考分析,从试卷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观点。再与人生、处事、文化、历史等大方面挂钩来展开思考,进而加以论证,使论点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这样,论证就有深度,观点就显得有很有见的。这本身就是该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如果又能点中社会上敏感话题,并加以分析清楚,那么,你的文章就更显得深刻而独到了。
围绕20xx年广州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的材料作文题,广大附中某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有一种成功叫“参与”>,其中有一段:“我国110米栏名将史冬鹏并不在意自己始终是那个在刘翔身后拼命追赶的人,他曾平静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刘翔。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再关注男子110米栏’,甘做绿叶的大史,其实也在不断地超越着自己。然而,在竞技赛场上,冠军只有—个,但成功者却远远不止—个。成功,并非是指打败所有人,而是打败你自己。人们常说‘重在参与’,只要努力过,尝试过。就不算失败。参与是我们走向理想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点积累,成功将会逐渐渗透在每一次参与的过程之中。”
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叙例语言要精练概括,不宜拖泥带水。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不少高考优秀议论文也体现了这一原则,考生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中外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地研究分不开的。
议论文中所引用的事例,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都必须真实,不能虚构,不能编造,不能含糊其词。如牵涉到数字,还必须准确。事例不真实,论据就丧失了说服力,说理就不令人信服。下面两个例子中的论据就不符合要求。
例1,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例2,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例1中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例2说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这就要求平时阅读时对特别关键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作确切的`笔记或牢牢记在脑子里,切不可凭印象引用。
好的议论文除了论证深刻有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检测指标,那就是现实意义。在指出作文材料现象背后的原因后,适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往往就是必须的。解决方法分析往往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原因分析要深入挖掘现象产生的根源,解决方法分析时就能对症下药,指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2016年3月福州高三质检作文写作中,基于之前的原因分析,可以给乐团提出可行的建议: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向观众普及有关交响乐的常识,让观众理解摄影录音对演奏者的影响。三个病因最终落实到同一种解决方法,两相呼应,共同为说理服务。
而2016年3月泉州高三质检作文写作中,学生可以这样分析:耶鲁和布罗斯基的做法之所以引起公众议论在于公众可能并不了解二者做法背后的原因,所以在做完原因分析后可以进一步提出:如果耶鲁在颁奖是能将他们把奖项颁给《火车时刻手册》的良苦用心道出,是不是就能少很多不必要的质疑;如果布罗斯基在做出捐书的决定后能将他的思考和权衡说明白,是不是就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掌声?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学生已经能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且指出其形成的良好效果或者不良后果,而且也针对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他们已经告别简单粗糙、轻易否定、封闭说理,正逐渐走向深入的理由阐述及开放的文明交流。
当然,要写好议论文主体论证段落,除了上述的原因分析、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外,也可以分析事件的对象、意义、影响等,还可以从辩证角度进一步阐述。本文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指导议论文主体论证段落的写法,至于其他,有机会再进行交流。
(一)作文备考,要注重关注社会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改革中,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陋习,就愈发捉襟见肘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考场作文其实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作文的同时首先要解决做人的问题。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要懂得小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到如何看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20xx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目——关于“帮助”,就是引导我们学生懂得做人,学会去帮助他人,不在乎形式,不在乎多少,最关键的是要有那一份助人之心。
(二)材料选取,应懂得如何剪裁
为了备战高考作文,高三语文教师都会在考场之外引导自己的学生关注社会,尽可能多地搜集、积累一些热点素材。然而,在学生脑海中积累很多素材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在具体的考场作文时,考生头脑不能因为紧张而慌乱,思维要清晰,要懂得如何去剪裁所需要的材料,使之来为这篇文章的论点服务。
如果用材料来论证“提拔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这一论点,我们考生该如何写才能使材料既紧扣论点,又能达到论证深刻呢?(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根据这一方法,考生就可以这样去论述:
著名画家傅抱石因穷困不得不以卖画为生。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徐悲鸿眼睛一亮拍案惊呼,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这只千里马终于有了纵横驰骋的疆场,得到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诚然,在特定的考场要写出一定水平的议论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关键还在于我们学生思想的深度,要敢于大胆地论证,不能只求保守式地作文。”(陈建伟教授)。考场上的写作,所看的是思考的深浅宽窄、思考的精巧与笨拙,而远远不是什么写的字数多少,篇幅的大小,要在重思考的结果上进行抒写文章。还记得陈妙云教授在作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时,她对今后写作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扎扎实实教学生学习‘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好好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思想’、好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三教都落实了,就称得上好好写作了!”可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直接体现在他们作文论证深刻性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事件的结果其实就是由材料中已知或者可推知的结果,扩展到程度更重、范围更大的结果。结果分析是对事件后续性因素进行的分析。结果分析同样可以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时可以只是分析事件的结果,也可以分析事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还可以从时效的角度分析短期效果、长期效果。
同样是2016年3月福州高三质检作文,乐团采取野蛮方法阻止观众摄影录音,在演出的当下有的观众已经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我们甚至可以推想,如果接下来的演出乐团继续采取如此过激的手段,那些所谓的`“不尊重艺术的观众”可能就会被推离交响乐,那么乐团可能就真的“曲高和寡”,无法在民众间普及了。这不也有悖于音乐存在的意义吗?
而2016年3月泉州高三质检作文,耶鲁的做法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藏书的收藏价值,而且也鼓励了学生藏书。布罗斯基的做法则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那些更需要社会资源的学校,而不是狭隘地只回馈母校,更不能是只能捐献给母校的“道德绑架”。
这样的分析因为是基于材料已知结果的推断,所以既贴近生活、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写议论文时,如果连用几个事例,既不可一味地详举,也不可一味地略举。一味地详举,难免显得堆砌;一味地略举,难免显得单薄。一般说来,应详略并举。众人皆知的熟悉事例不妨略举,众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详略事例组合,能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
写议论文时,最好是正反事例结合,既从正面举例,又从反面举例,正反对比,鲜明有力。列举事实论据时,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强,能增强论证的力度。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换言之,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