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我爱我的家,如诗如画的家,家的大门永远向我敞开,无言的鼓励,默默地爱。
一个人漫步在街头,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紧握那卷子,分数如一道高墙,将我与快乐隔开,手中的卷子已被揉成一团,泪水悄然划过脸颊,天空的乌云笼罩在心上,雨滴落在心头,我想,或许,天空也为我哀鸣,雨水也为哭泣。
一步两步地走着,裤脚不知何时已被浸湿,我也不知何时走到了三坊七巷的门口,白色的柱子巍然矗立,在烟雾缭绕的雨中,白色柱子显得那么淡雅,那么似真似幻,进去走走,我低吟道,穿过门洞,大红灯笼显得多么耀眼啊,我的心似乎受其感染。
修茸一新后的这一切,仍保持着历史风貌,原木本色的古居毫不张扬,临街的店铺也透着家常的气息。深褐色的木窗棂甚少华丽的雕饰。少许镂空的背靠椅上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双眼闭着,正拉着二胡,悠扬婉转的二胡声为这如诗如画的古建筑增添了韵味。
街巷西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依然透着威严厚重。而东边的“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则演绎着市井的朴素温和。我走进安民巷,两个竖立着的长方体木块上横卧着一根长形木条,然后再搭上4个木块,两旁较短中间两根较长,最后配上屋顶,将它放大,耸立在街口,这就是安民巷的大门标志物,同样的白颜色,雕着朵朵祥云,左右的两根柱子上各刻着半幅对联。脚踩的是方方正正的`石板,用手触摸的是洁白无瑕的矮墙,矮墙上叠着褐色的古建筑,抬眼望处是窄窄长长的天空。巷子两旁停放着几辆现代交通工具,当古建筑与这现代化工具的眼神相对望时,天空擦出了古与今的火花,我驻足望着这一幕,默默地感叹。
走出安民巷,沿街步行,时而闻到檀香味,时而闻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味,天空已渐渐转晴,我的心也一样,渐渐的路上行人越来越多,纷纷从商铺中走出来,一位外国旅者对他身边的人说:“三坊七巷,真美!”
展开手中的卷子,我不再悲伤,拿出一枚硬币,朝莲花池中的罐子缓缓放开手,硬币慢悠悠的,一摇一摆地落在罐子中……
三坊七巷,我永远的家,古色古香的建筑陶醉了我。
三坊七巷,我永远的家,赏心悦目的一切使我忘记烦恼。
三坊七巷,我永远的家,无言的鼓励,永恒的爱。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今天,漫步在福州的三坊七巷,不禁豪情满怀,一道道亮点连绵而无尽,我们品不尽看不清,但古巷的美与韵味却让我沉醉。这天我与古巷合二为一,我忘却了烦恼、纷争、忧虑……有的只是一份安详、一份淡然、一份宁静……
倏而,时光回流,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百年前三坊七巷中的繁华景象……巷中的女子,清秀的面容,额上渗出细细的汗珠在屋前洗衣服。她唱着悠扬的歌,心中念着梦中的人儿。她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搓洗着衣服,洗衣时,溅起的水花在清晨的雾气中显得十分美丽。偶尔路过的邻居,纷纷打着招呼,她也微笑,作为回敬。一笑嫣然,一笑素净。茶楼上的人们泡一壶茶坐在天井里的藤椅上,放着古老的装线书,口中轻吟着诗词。看累了,“咯哒!咯哒!”的`喝上几口茶,邀几位旧相识来下几盘棋。他们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凝神思考,下赢了,还会拍手叫好,握着茶壶“咯咯”的笑着,拍拍同伴的肩说道:“承让,承让!”而另外一位老友也会意的笑着说:“棋艺大有展进嘛!”不知何时,天空飘下了细细的雨丝,丁香般的姑娘收起衣服,举着伞,踮起脚尖,踏着丝丝飞溅的雨花,悄然消失在巷尾,留下的背影让人遐想……街头招徕的吆喝声,茶楼上的叫卖声,下雨的哗哗声,共同汇成了和谐、繁华的处居之风,绘成古楼深巷里幽幽的情愫。
巷中的雨很美,很美。记得儿时的雨季总与外公漫步在三坊七巷,难忘那个雨季的一切,外公撑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并向我招手——我便一蹦一跳的跑向外公,钻进伞下,顺手挽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便走进了这片雨中的世界。抬起头,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墨绿,绿的那样深沉,绿的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却更为惊讶!外公头顶上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极了:“怎么搞的嘛,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待到回家,外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可是不知何时起,撑伞的人已经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三坊七巷,仍然是那片雨中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宇航,伞歪了。”外公用微颤的声音说。我抬起头,才发现我头顶的天空一半是墨绿,一半却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突然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相同的事,这仍然是那把倾斜的伞。我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浑浊的双眼内泪光点点……那时的老街如一架古老的钢琴,街中的坊和巷如一条条黑白相间的琴键,细细密密的雨珠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老街,那时我感到了这种低沉的节奏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时而有一股细流沿瓦槽屋檐潺潺泻下,像一声声单调的琴音流过小街,这琴音记录着我与外公深深的亲情。
千年光华倏过影,遗世文歌谁相萦。披开秀闼,俯视雕甍,景随境迁,百年的情未改。步于巷中,从为赋新词览尽世间愁,我的心随你起着波澜。
福州的文化,踏着千年的历史碎片,亘古至今。如今,我踏着青石铺成的路回望福州的历史。明清之际,福州的民居、府第、祠堂、会馆等建筑,千姿百态,许多还保留至今,其中就包括——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如此凝重的文化积淀,仿佛千万只花尘的羽翼,在宝石蓝的旷远交织成和谐的花海,铺散成福州的倾城绝貌、纷萧入梦遥……
难忘南后街的一草一木,三坊七巷的一砖一瓦。今日,我醉了。掬一捧清水,品味历史漫溯;拾一粒卵石,抚触时间的脉络,感受三坊七巷——那无与伦比的幽韵……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