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看一段归纳论证法的典范语段:
示例(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本段结构层次:首先列举八个事例做论据;然后从大量的现象中找出内在联系;最后归纳出共同点。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列举事例—内在联系—归纳出共同点。
示例(2):
①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自荐显得很重要。
②无论从抓住机遇的角度看,还是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能自荐者往往可以改变人生境遇或获取成功。
③秦王攻赵,赵王命平原君赴楚,毛遂自荐同往,终使楚王联赵抗秦,解除了赵国的一场危机;当齐宣王沉湎于酒色,远忠臣、近小人之际,丑女钟离春大胆闯宫,自荐做皇后,进谏良言,终使齐宣王勤于政事;刘勰自幼饱读诗书,潜心研究写诗为文的理论,他在寒风中拦车自荐于大诗人沈约,终使《文心雕龙》留传于后世。
④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才在未获得肯定之前,都经历过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阶段,唯具有自荐精神的人,勇敢地把自己介绍出去,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①句是中心论点,是立论;
②句是对论点的进一步解释;
③句是以毛遂、钟离春、刘勰三个人物因为自荐而获得成功为事实论据;
④句分析例证中内在联系,归纳其本质特征。(立—摆—议)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三英战吕布、 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不说明了他的聪明才智 和他的武功高强吗?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当年话题作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放飞了学生写作的思维。但它也直接导致一些所谓的“软文章”大量地出现在学生作文里。这类文章无物、无情、无力。情因事而生,力因论而强。中学生还是应当写一些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本文就试图从归纳论证法与反面假设法的角度探秘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规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