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论点应注意: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句子。
题型:概括全文中心论点;找出或概括局部论点(分论点。
例:2003年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第18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奥林匹克新格言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
从文章标题看,“奥林匹克新格言”只是论题,表明作者阐述的范围而非观点。开头第一段先引用新任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雅克·罗格的话来阐述新格言的内容,但不是作者的观点,看法。直到首段最后作者提出新格言的意义才是作者的观点,而下文也围绕着这个意义在展开论述,所以新格言的意义才是全文论点。
世界万物都处在运动状态中,但也有相对静止的时候。
景物当然也不例外。有的景物,如山岭,河湖、原野、天空等自然景物,亭台、楼阁、桥梁、雕塑等人工景物,都经常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日、月,草,木,波、潮、雨、云等自然景物,大部分时间处于动的状态。如日有升降与颜色的变化,月有圆缺,草木有枯荣等等。写景作文,既要写出景物的静态,又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努力做到动静结合,才能更好地写出景物特点,表达中心思想。
课文《海滨小城》,写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海滨景色中,蓝天,大海,沙滩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文中都进行了静态描写;海上的船只,天空的海鸥与云朵、归航的船队,榕树下休息的人们等场景,文中都做了动态描写。文中还有本来是静态的景物,作者却写出了它的动态。如沙滩上的贝壳,“各种颜色,各种花纹”是贝壳的静态描写,而这些贝壳因为无人理睬而“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人其中,又使静物有了动态。又如写公园里的榕树,“树叶密不透风”是它的静态,而“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又使它有了动态感。榕树下设置的石凳,无疑是静态景物,而“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又成了动态的场景。
写景物的静态,要写出真形状、颜色、大小、位置;写景物的动态,要写出活动和变化。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两相对比,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鲜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你看下面的小池塘:
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
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
动态呢?动态小池塘更惹人喜爱:
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
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细腻描写,情趣无限;写好动态,电影画面……
判断论证方法。 2011《中考手册》中明确要考察的论证方法有三个: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注意:议论文中举例论证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常常容易混为一谈。关键是要分清文体,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专用术语。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表述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写好处,如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写景,更需要联想和想象。
写景要巧妙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写景离不开联想,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和联想,就不可能描写出美妙的景象来。你想,天上的云雾,要说平常,确实很平常,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描绘出来的样子就不会有趣。如果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了呢?那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你瞧,庐山云雾来了:
云雾从山底悄悄地漫了上来,一朵朵如云似絮,织成了一层簿薄的轻纱,遮往了天铺满了地,围绕着山盖住了水,一切都只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云雾还在一层层地积聚着,超积越厚,汇成了一片云海,庐山成了茫茫雾海中的一座浮岛。云雾忽聚忽散,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似放牧的羊群,时而如腾飞的蛟龙……真是千姿百态,变幻多端。
在这里,作者充分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把庐山的雾描写的有形,有色,有静,有动,情趣横生。这种境界,这种形象,怎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呢?谁读可这样的文章能不夸奖呢?美景如在眼前,历历在目,妙不可言。
有了联想和想象,才能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来。写景离不开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优美的写景,应该是情景交融的。
冬天来了,天冷了吗。玻璃窗上开出了冰花,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请看小作者笔下的冰花——
在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却迎风开放,那就是雪花的女儿——霜花。
清晨,玻璃窗上结满了霜花。这些霜花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一幅幅图画。看,这上面是什么?噢,是一片“树林”,各种树林苍翠挺拔,地上开清了“野花”,一只“小免子”正在采“蘑菇”。瞧,这不是一幅漂亮的“百鸟朝凤”吗?一只只“小鸟”围成圆圈,正在欢乐地歌舞,一只美丽的“凤凰”站在当中,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小路边的狗尾草上沾满了毛茸茸的霜雾,雪白雪白的,活像一条条白狗尾巴。
真的,各种霜花一一呈现眼前,春夏秋冬都聚集在这里了。这里是春天:“桃花”含苞欲放,“小草”生机勃勃;那里是夏天:“百花”齐放,争艳斗丽;这里是秋天:“稻田”一望无边,“稻穗”沉甸甸的;那里是冬天:“雪花”纷纷漂落,白茫茫一片……
在小作者的笔下,把冰花看作是雪花的女儿,想象的是多么丰富啊,联想的是多么有趣啊!那么,雪花的女儿是什么样儿的呢?噢,是“树林”,是“野花”,是“蘑菇”,是小鸟,是凤凰……是春夏秋冬的四季图……这哪里是写霜花呀,分明是在赞美霜花吗!文中哪一句话,哪一个词儿,不带有作者强烈的喜爱之情?这样带着感情写出来文章,谁不爱看呢?
有了想象和联想,才能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在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时候,最大的窍门就是要学会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呀,拟人呀,排比呀,夸张呀……总之,写得越生动越具体越有趣就越是好文章。你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①小路边的狗尾草上沾满了毛茸茸的霜雾,雪白雪白的,活像一条条白狗尾巴。
②在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却迎风开放,那就是雪花的女儿——霜花。
③云雾忽聚忽散,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似放牧的羊群,时而如腾飞的蛟龙……真是千姿百态,变幻多端。
④小路边的狗尾草上沾满了毛茸茸的霜雾,雪白雪白的,活像一条条白狗尾巴。
⑤柳枝上是毛绒的芦苇花,塔松枝上的仿佛是盛开的牡丹花,而丁香树上的似乎是刚刚开放的白梅花……
以上这些句子好,好在哪里,好在巧妙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上。这样写出来的句子,就文章就生动,语言就活泼,内容就有趣和新颖!这样描写,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啊!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是我们练习写作常用的方法,也是应该学会和必须掌握的方法。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能够把文章写新颖。
怎样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呢?
(一)、在写景时直接抒发感情。
1. 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直接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情。比如《黄山》一文开头和结尾: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小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直接赞美黄山,抒发感情,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热爱黄山的思想感情。
2.在行文过程中,反复咏叹,层层递进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感情。
《黄山》一文的小作者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写山,连用三个句子,“黄山可真奇啊”“ 黄山可真高啊”“ 黄山可真险啊”;写云,也连用了三个句子,“黄山的云可真白啊”“ 黄山的云真静啊”“ 黄山的云真妙啊”。每一次反复咏叹都先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反复咏叹,层层加深,把自己对于黄山的爱恋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把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有一篇《黄山的石》的文章中,写石的奇,从头至尾没有出现过“爱”“喜欢”等表达情感的词,但读了文章,我们便能感受到他的这份情感。
黄山的石真奇啊!黄山不仅有众多妙趣横生的象形峰、象形石,还有许多神奇的石块——那会放光的五色砂石,研成碎粒,散人火中,有声有光,如金在熔,五色散射,如佛顶圆光;那弹琴石——大小厚薄如古琴,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乐声;那天都峰顶小池和莲花峰月池中的香砂石,在夜里放光,气味清香,仿佛莲花、桂花的香味。
黄山的石块本来是不会说话的,没有感情的,但是在小作者的笔下,石头会放光,石头会弹琴,石头有香味儿!黄山的石头简直成了童话世界,读着,读着,不由人赞叹“黄山的石真奇啊!”这都是由于作者在一个个景物的具体描绘中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那份浓浓的情意感染了读者。
由此可见,要使感情渗透在景物中,其关键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细致描绘景物的特点,描摹得越具体形象,也就越能体现作者对景物的感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