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喵,喵喵喵,看我的猫步多漂亮!”听我新编的歌,有水准吧!不过,说起我们猫的步子,那可是举世闻名,就连模特都得向我们学习呢!“嘿,别得意了,不就走个猫步吗?谁不会呀!”
可别小看了我们猫,你说会走猫步,那你会捉老鼠吗?有我厉害吗?哈哈,不会了吧!要知道我们猫捉老鼠可是一等一的好。“那猫头鹰呢?它们一点也不比你们逊色哦!”猫头鹰也是猫的一种嘛!“无语。”
还有一项令猫族骄傲的,“什么,什么,快说说!”看到我这身柔软、美丽、舒适、漂……
“stop!请说重点。”看把你急得。就靠这张外皮,我们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你看哪家没养猫啊!“得了吧,不还有狗吗?”狗有什么用,整天只会叫。“别把人家贬那么低好吗?”这是实事求是嘛!再说我们猫,有时可以捉老鼠,有时还能帮助抓鱼。
还有……“好了,别说了。”不说就不说,那就来个结束句。
今天我们学了老舍写的《猫》这一课。
作者的语言完全不像是在描述一只猫,而像在描述一个人,一个作者最喜欢的孩子。
小时候的猫更加惹人怜爱。“耍个没完没了”、“摔疼了也不哭”、“绝不会责打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些词句,哪里是在描写一只猫,分明是在说人嘛!
作者抓住了“可爱”、“淘气”两个词,为我们勾勒了小猫的形象。玩线团、玩鸡毛、装桌子、装门、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以及所到之处的“枝折花落”,无处不让人体会到小猫的可爱、淘气,以及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视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几番周折后,他最终不负众望,活了下来。
我们又抱了一只猫,那家的猫脾气明显就暴躁了许多,一只只猫生龙活虎,见到我们就满地疯跑,我还是挑选了一只橘猫,跟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我选的是相对安静的那一只。
第二只猫就幸运多了,虽然也是小土猫,但是有了第一只猫的模范例子,管教起来就相对比较简单了,第一只猫还充当它的妈妈,教它衣食住行,叫我们省了不少心。
刚来的时候,第一只猫有些排斥它,整天凶它,它一靠近就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表示警告,小猫吓得趴在墙角好几天,不过,还好,久而久之,第一只猫接纳了它,两只猫成了朋友。
两只猫都很好喂,就是第二只猫有点馋,是个地地道道的小馋猫,家里的好吃的差不多都遭了殃,让我们又气又爱。
两只猫性格都很温顺,肥肥的一只,趴在身上肉乎乎的,软软的,叫人很安心,尤其是冬季,简直就是移动的暖手宝。
我们中间搬了一次家,不知什么缘故,两只猫接连生病,一直不吃饭,只是睡觉,日渐消瘦,我们都很着急,但是又找不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像个热锅上的蚂蚁。
大半个月过去了,两只猫的情况才渐渐好转,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我家里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这只小猫长着两只小尖塔似的耳朵,耳朵的下方是一对透亮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变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了两颗绿灯泡,圆溜溜的,还闪闪发亮。它有着一身又黑又长的毛,不过,它的肚子和脚长的却是白色的毛,好像是行走在雪地似的。
小猫最喜欢吃鱼了,每当我们买回鱼或在鱼贩那儿拿一点鱼内脏回来时,它都会高兴地“喵喵”叫个不停。小猫可真是到了爱鱼如命的境界。有一回,我从冰箱里拿出一条鱼解冻,便回房间写作业了。只见客厅掠过一道黑影,倏地钻进沙发底下,我过去一看,原来是那只馋嘴的小猫正在美滋滋的享用着一条又肥又香的鱼儿呢。唉,真是一只小馋猫啊!
猫通常是白天“上电视”,晚上才会去捉老鼠。我家这只猫比其他猫都懒,除了吃饭还会出来转几圈,白天就是睡大觉。就是晚上,也要等到凌晨两、三时,才懒洋洋的起身在家里慢悠悠的转转。
前几天,我在电脑上阅读了一本漫画书,书名叫《父与子》,这本书生动的讲述了一对父与子的幽默、风趣故事。
长着刺猬头的儿子,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长着大胡子的父亲和蔼、善良、又经常被人戏弄,爷俩演出了一场场生动又好玩的画面,看后不仅使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这本书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从那一幅幅幽默、富有哲理的画面中,我们依然好像清晰地看到了有字一样的内函,图画中的哲理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讲的
是儿子和父亲在浴室里玩船模大战,儿子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父亲的船模,父亲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可要复仇了,正当爸爸得意扬扬地把儿子的船模按进水里时,儿子打开浴头,把爸爸淋成了落汤鸡,爸爸恼怒的去换衣服的时候,儿子却心满意足地把爸爸的船模一个又一个的按进水里,由此可见儿子是多么聪明灵力、顽皮可爱!
更吸引人眼目的,精彩至极的画面还多得多,不防你也来看一看,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乐趣。
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是什么、怎么样。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为什么。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时间
空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科学,
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相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 “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概括性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①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②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③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2、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①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②内涵 较为丰富的句子。(“句不离 段”、结合语境) ③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中心句、过渡句等)。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有两种题型:
A、“XX”词好在哪里(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____事物的______特征,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B、“XX”词能不能删掉
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
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科学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递进
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扎实、精细。)
1.看标题——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则看内容确定)
2.理思路,析结构——总分式、层进
3.抓重点、做标记——中心句、重点句、
中心段落
4.答题要有方法
(一)筛选信息
1、题型:分析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
常用疑问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2、对策:审题→读文→筛选→答题
审题,把握说明对象和命题点
读文,确定筛选区域和对应句
筛选,保留本质特点和核心词
答题,有时要进行归纳、组合
(二)概括
1、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
概括层意、段意或文意;
解释题目的含义或文章取个标题 。
2、策略:
(1)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通常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说明对象的特征:A、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词句
B、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开头或结尾,有的话可以抄原句。) 没有中心句要分析语段,进行归纳。(标点标记很重要、结构形式类似的词语、短语、句子)
要点归纳法
(1)明确说明对象
(2)分析具体内容(形状、性质、结构、构造、成因、原理、功用、特征等)(可借助段落中心句、关键句)
(3)归纳整理要点(语言力求准确、精炼)
(3)解释题目的含义或给文章拟标题。
a.标题原则:简明、新颖、有概括性。
b.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c.一般情况用陈述语言,不要用否定句。
(1)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A.对指代成分的分析要结合语法、句义。
B.在语境中中心词语的准确性。在语境中区分近义词表义的差异。
C.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2、重点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
(1)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结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
(2)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3)结构复杂的长句;
(4)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
3、品析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由上下文内容来解题
考文中句子的指代:
2、借助记叙文的要素来梳理文章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了解人物的身份、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物的各种表现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二)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1、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物三种,都是为表达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事记人、写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说理
2、中心思想=事件概括+ 作者看法 / 情感
3、事件概括(具体表现)=什么人+怎么样+做何事+有什么结果
(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把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标题、议论抒情文字等综合起来考虑。
1、标题的作用
2、议论抒情的文字的作用: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抒发作者的情感。
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4、与中心有关的关键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表现中心。
5、与中心有关的关键词的理解:词本意+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他对表现人物情感、文章中心的作用。
(二)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合作者的情感。
1、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上五种描写都可有细节描写。
某种人物描写的作用=某种人物描写+人物思想性格+与下文情节的关系+文章中心
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某种人物描写+某种情况下+揣摩人物心理和情感+文章中心
2、分析情节的发展变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剖析人物形象(略)。
(一)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分清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
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插入的事情,是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主题更鲜明。
(二)抓住记叙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1、以时间为线索:如《社戏》
2、以空间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以某一物为线索:如《小桔灯》
4、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
(三)分清段落和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1、抓时间、空间的变化
2、抓选材角度的变化:如《春》
3、注意议论、抒情文字的穿插:如
4、注意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5、利用起到总起、过渡、呼应、小结、总结等作用的重要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已记叙和描写为主,也适当使用说明、抒情和议论。
1、记叙:交待事实,把人物和时间等简洁地交待清楚。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感受。
3、说明: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
4、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5、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