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放假回到了老家杨凌,我在老家听奶奶说:“我们老家还有古陵墓的遗址”。
这个墓在离我们家不远处的五泉镇王上村以北一百米处,我去哪里看到了一个圆形土包,上面布满了酸枣,野生枸杞和杂草,哪是隋炀帝***父篡位后,他在扬州被人***后棺木从江都送到这里来安葬。经过附近的洛阳村时抬棺木的麻绳断了,至始棺材落地意即汤后改为洛阳村。
在这安葬隋文帝泰,群众称为杨家陵,隋炀帝604年到618年在位,“修建东京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并“开发西域”等。今存陵冢呈覆斗形,高27.4米,底边东西长166米,南北长160米,面积26560平方米。陵顶平坦东西长48米,南北长38米,面积1824平方米。虽然陵冢周围已被毁坏,地面以难看到多少遗址。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听说:“十年前哪里的墓被盗过一次,被人抓住了,泰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湖桥遗址座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南约4公里处的城厢街道湘湖村。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左右,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遗物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的独木舟,2002年11月又发现了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独木舟标本经碳14测定,其年代达8000年左右。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独木舟相关遗迹。
“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是萧山文物考古史上一项重大突破,也是萧山文化事业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跨湖桥文化”是萧山先民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她必将为萧山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为我的家乡发掘跨湖桥遗址而感到骄傲!
跟着导游爬了好一段台阶,绕着山腰转了好几个圈,沿路零散竖着几个标牌,标牌上写着这里发掘出的遗迹古物。小道旁时不时有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模型,龇着牙,咧着嘴,目光直直射向前方,仿佛虚空中有它的猎物;还有北京猿人的生活写照,或半蹲,或直立,或侧身仰头,举起手中石器,有的背着刚刚捕获的猎物……哪怕经过万年时光,也能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我加快了步伐想要一探究竟。
终于到了第一处洞穴――新洞。洞口很大,洞口前的沙石似是被用心打磨过,一层层如利刃剑锋,历经万年仍有森森寒意。在洞口,便可一览这新洞的全貌。新洞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洞穴,最高处约有5米,洞里空间不大,但住一家人亦是足够。愈往洞的深处走,温度愈发低,但又不至于寒冷。真真应了讲解员的那句话,这洞的选址是极为巧妙的,夏日凉爽,冬日也不冷。脚下踩着深黄色的土石,混凝得细密、结实,也不会太滑。有一层岩石比地面高出一米左右,沙石更加细腻平坦,我估计是那时北京猿人睡觉的地方。
手电筒苍白的光柱照进洞的'深处,隐约可以看见有棱有角的几块岩石散落在洞的一角,猜想可能是他们生活用的器具、工具等。那些岩石虽是零散地放置在了洞穴中最不明显的一隅,但是它们中每一件,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的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它们是北京猿人生活过的痕迹,穿梭了万年岁月,今日与我们相遇。仿佛是为了赴一场万年的约会,不用多么高调地显露它们的价值,那些石头只需静默地守候在那里,用万年不变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渴望求知的拜访者。与它们对视,眸中含了沧桑,写满了古朴。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
达尔文进化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猿人的存在证明了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个时代的他们,懂得生存,更懂得更好地生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也会选一处避风的港湾与家人同住,甚至也会用贝壳兽骨雕刻出小小的饰品。
崇敬之情萦绕心间,看着每一处洞穴,我都会想想那时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智慧。惊叹于他们已然学会与自然抗争,感慨于他们已然懂得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北京猿人,自有他们的智慧。
神州大地,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水泽生辉,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景象骄人、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我写的却是圆明园的遗址。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耗时150年建造的一座中西结合、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在圆明园豪华的宫殿里,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因此圆明园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可就是因为它的壮丽,把外国人吸引了过来,让圆明园遭受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1860年,英法联军来到了圆明园,他们刚进门,就被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给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大肆抢掠。有很多士兵见了好东西就往兜里装,有的甚至把衣服脱下来包,有的军队把炮筒、箱都装满了,实在装不下的就扔在地上摔碎。英军的军官第一次抢到了一个镂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一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金花盆和其它宝物装了7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了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最后强拉了7个中国人将其“赃物”运回兵营。为了掩盖罪行,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就留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遗址。
当我知道圆明园的历史后,我感慨万分。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
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葡萄园,一进门就看到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葡萄则架整整齐齐地矗立在葡萄园里,游客也络绎不绝,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走进葡萄园,我们拿着王阿姨发的小篮子和大剪刀,便开始了葡萄采摘行动。游客们纷纷赞叹道:“这里的葡萄是绿色无害的,大家可要多摘些呀!”听着别人的议论,我们摘得更卖力了。可让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不知什么时候也“潜入”了葡萄园,竟然不动声色地把大家说的话全部都记录了下来。
中午,我们带着丰硕的收获乐,呵呵地离开了葡萄园,一人提着一篮子葡萄走在了回宾馆的路上。
下午,我们又来到了龙湖,龙湖好大呀!围着湖一圈,竟然花了足足20分钟,如果围绕我们沁阳的天鹅湖转一圈,开车只需要三分钟,这样算来,龙湖就有20个天鹅湖那么大喽!
我们在尽头租了一条船,准备绕龙湖划回起点,一上船,就感到一阵清爽的风迎面吹来,我不禁赞叹道,坐船的感觉真好呀!看着龙湖的美丽风景,让我不由想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夕阳的余晖洒落大地,白云姐姐仿佛是吃了变色豆,一瞬间竟然变成了火烧云,那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龙湖,看着龙湖离我越来越远,只好在心中默默地喊道:龙湖再见!周口再见!
第一站是慈溪上林湖的'越窑遗址。近3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湖前,登船而去,转眼下岸便是龙窑。此行名为考察,幸得马骋与吴桥二位老师指点,不失其实。当然,巢立明老师与钱伟老师更是让我们忝列许多乐趣。
据马老师介绍,02年来时这里仍是陆路,水积漫山,终成湖泊。上林湖周围公邮127处越窑遗址,此龙窑所在地是规模较为宏大,时间延续较长。观其长短坡度,果然。
据言,此越窑始于西周,弃在唐宋,脚下所踏之地尽是窑烧之时破碎陶器、瓷器填埋而起。俯拾之间,尽是唐宋以往古物,让我们肃然。有同学幸而拾得色泽光滑陶瓷碎片,经马老师鉴定,多是唐带平底碗片,众同学窃窃然。本想带碎片一二回来,实则麻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地偏路难寻,不怪乎游人几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