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红楼梦阅读笔记600字十篇)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红楼梦阅读笔记600字十篇)

首页说明文更新时间:2024-05-17 13:38:51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红楼梦阅读笔记600字十篇)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一】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带给我们一个悲情故事。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人物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在大众眼中,林黛玉是一个爱哭、不讲理、心事重并且爱吃醋的人 ,可是大家都错了。她不仅是个爱笑的人,还经常把其他人逗得笑到肚子疼,而且他亲戚书画样样精通,大观园里就有她的书画。可是她并没有在大庭广众下表演的机会。因为她从小就丧母,贾母怕她没人扶养,就把她接回贾家。可没想到这一接不要紧,造成了这个悲剧。林黛玉来到贾家后全是外姓亲戚,自己在这里无依无靠,才造成了她忧郁的性格和消极的心态,于是她就变得不讲理,以防别人欺负她。而且她在姑姑家还得处处小心,一个不留神就会引来一顿骂。

再说贾宝玉,他是贾家除了老爷的第二个男丁,只有他可以把“贾”姓传下去,所以大家都对她非常好。尤其是贾母,天天跟个宝贝一样宠着,还请人教他念书,天天出门还有许多人护送,真是“拿在手了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最后,物极必反,贾母为了贾宝玉的前程舍弃了林黛玉,但林黛玉却因相思而终。贾宝玉一看林黛玉死了,自己在尘世间也没有了牵挂,于是就去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这个巨作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呀。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二】

原谅我过了这么久才写了这篇评论,每每打算动笔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是打断他。我觉得,《瑟雷娜日记》是我这段时间来读灯笼的作品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

我从来都说不出来文章到底哪里好,甚至连感情也说不上来,但总有模模糊糊的感受摆在那里,告诉我我懂了。它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情的存在,我感受到了它,并为之倾倒。我说不出来,理智与大脑分析不出来,感情与灵魂却早已解读。

从当年读《喇叭芽小姐》到如今的《瑟蕾娜日记》,灯笼的文风改变了不少。记得大约一年半之前吧,在晋江上读了《喇叭芽小姐》,文字很有压迫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就在那种缺氧的状态下,我翻来覆去地把它读了好几遍,体味心脏隐隐钝痛的感觉,这是一种自虐般的快感。再之后读的是《船蛆》,它与《喇叭芽小姐》是一种风格,但有一种东西在《船蛆》中表现得更明显,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这种东西从最初一直贯穿到了现在,也是我持续不断阅读下去的源动力。中间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感觉总是缺了点什么,读起来乏味了许多,可我仍觉得要再等等、再等等,然后我等到了《瑟蕾娜日记》。翻开第一章,读了两页,我就知道我等到了,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正如当时在PMO上坐在灯笼旁边的人说的那样,它太酷炫了,从封面到内容,都超级酷炫。我被他迷住了,不能自拔。瑟蕾娜在哪?我是谁?这两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迫使我不断思考。再之后在lof上看到那篇用太阳做意象的.短文,我就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我觉得我像是中毒了,中了名叫“灯笼”的毒。

我还记得去pmo的前几天,当得知灯笼会去的时候,我激动的在床上打滚,面对衣柜纠结的样子,心里想着到时候该说什么。我怀抱着一年时间积攒起来的勇气与活力,却在看到她的瞬间溃不成军。一年时间的改变带给我的是根基不稳的的外向性格,我以为我变了,实际上十多年的内向仍影响着我,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甚至连名字也不能好好说出。我落荒而逃。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三】

昨日方领略着江湖豪情,今日又穿梭在富人府邸。真当是两片天地,浑然不同。但细细对比,又有些许相似。

先说不同的。大到年代、环境,小到文字、伏笔。大的太容易看出来了,我就讲讲小的。看了前二十回的想法,那就是《红楼梦》不同于《神雕侠侣》的便是人物方面的笔墨。在《神雕侠侣》中,每出现一个人物,都是不管他是谁,先写一段情节,突然来一段人物来由,道出此人是谁及其详细信息,叫人看的有理由头。而曹雪芹却似没有那么多的笔墨花在这等细节上,加上《红楼梦》中人物又出奇得多,叫我看的是各种糊里糊涂,往往是出现一个人,只道其名字,偶尔提及身份,方知是谁谁谁的亲戚。但要一一记得那么多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相当的难了。

接下来就是作者留下来的伏笔了。看完《神雕侠侣》,真是无比佩服金庸老先生,其情节或是人物看似寻常,但却是大有学问。别的不说,光是杨过这个名字,就足以说上许多。杨康认贼作父,郭靖给他儿子取名杨过,字改之。这里就寄托了郭靖的希望。而妙绝的是在之后的襄阳城中,那些人谈话中赞叹杨过就像西晋开国元勋羊祜一般英勇,并且说道羊祜和杨过是谐音。若是寻常人,能由一个名字生造出这等前有头,后有尾的情节。曹雪芹虽有伏笔,但还是相形见绌。什么英莲应怜,霍启祸起的,便也觉着不那么惊奇了。

现在来说说相似。印象最深的就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事了。大户人家,只是因为秦氏死后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抱了银子给贾蓉兑了个五品龙禁尉,只为到时灵幡上写着好看。一联系《神雕侠侣》,竟也有相似的场面。杨过在铁枪庙后见到“不肖弟子杨康之墓 不才业师丘处机书碑”时,就是怒火中烧,在救下柯镇恶后嘱咐他将碑文改为“先父杨府君康之墓 不肖子杨过谨立”。看来人们对死后的碑文或是灵幡确是很有讲究。

再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事。“护官符”三字一出,便觉得无比厌恶。也只有这等小官配得上什么“护官符”。想皇帝老爷也未听说“护官符”罢。弱肉强食的道理无处不适用,正如高手对决,强者胜于弱者,像欧阳锋和洪七公战成平手纵是拼得性命也要分出胜负,此时却戴上了“护官符”的帽子,怎能不让人心生厌恶。

论及书中诗句,曹雪芹当之大胜与金庸。我觉得也就是这点使得《红楼梦》能堪称四大名著。能在故事情节中加入那么多原创诗句,且能欲好则好,欲差及差,而且还借书中人物给出评价,实是显出曹雪芹的真本事。

只是《红楼梦》中的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满书官话,我是看得很不舒服。但也无奈,毕竟碍于书中情境,处于大户人家,定是满嘴的官话,不比闯荡江湖的,寻常人讲话,毫无忌惮,看起来就是舒服。 只看完二十回,要什么感受也是无用。六分之一,何以见得。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四】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乎,到底是冷眼看穿。大抵读过《红楼梦》的人,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有着和张爱玲一样“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的感慨,都叹那倾城绝恋,叹那苦情人难齐眉举案,都梦魇红楼,呓语一场宝黛之恋。

硕大的红楼颐园里,花榭满楼,歌台暖响,或许你看过众生百态,却也不曾悟出一段情理,或许你听见可人笑,却不经意间瞥见浮沉悲情,你经过了千百个人,他们都不完全一个样,有时恼有时乐,有时尖酸有时软弱,他们醉生梦死,他们朝歌夜弦,他们背对山河踏上一条走不完的路,但你终究是明白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你没有跪拜过的菩萨,不配保佑我,我焚过香的庙宇,会重塑你金身。”转山转水转佛塔,不问前世,却只为了今生在途中相遇,所以全然不管什么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只记得这阆苑仙葩美玉无瑕,终究是有情分;也全然不管命数难测天意难违,只想在这幽深的大观园里,心平气和地活着,活着,我深爱你,这就是我的生命。

黛玉生性凉薄,小心翼翼地活着,跟不上世人的步伐,很多时候都一个人过,从来看不到和她相像的人,她怯懦无助,不敢多言几句,生怕别人听了去,惹得一身是非,她踏进大观园的门,锁上自己的一生。宝玉生性冥顽,活得激烈也活得冲动,不把心事藏着,没遇见黛玉前还不怕出口伤人,也未担心过余生。和黛玉的相知相遇,大概是宝玉人生里最好不过的片段,他只当曾见过黛玉,只当作远别重逢,全不顾他人眼光,为黛玉赌上前程,而黛玉也终究为了宝玉赔上自己的一生。

宝黛的相遇倒不如说成是相似灵魂的碰撞,黛玉并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那样,受到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的熏陶和束缚,她保持纯洁善良的心,一点一点地呼吸着属于她的小世界的空气,她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不计较得失,而贾府险恶的环境也造就了她叛逆的性格。宝玉行为偏僻性情乖张,怕读文章,身处在功名利禄水深火热中的他,更有摆脱世俗,超越凡事的心,他的纠结无助,也只能被黛玉看到,也只有黛玉从不用“仕途”一类的话去劝说宝玉为官作宦。他们相知,他们互为知己,他们共同成长,从不生分。

昔日知己桃花树下读西厢,看红了眼,也看红了心,宝玉是张生那多愁多病的身,黛玉则是莺莺那倾国倾城的貌,滴不尽的相思泪,染不完的红豆渣,聊不断的几分情愫,演不息的满园京剧,就这样贯穿了宝玉和黛玉的悲情一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条路,宝玉和黛玉终究没走完,未见天地,也未见众生。

黛玉是那经纶满腹,直抒性灵的潇湘妃子,心较比干多一窍,世人也怜惜她的颦儿才貌,她于三生石畔结成绛珠仙草,离恨天外,她嗟叹一年三百六十天,总有风刀霜剑的时刻,她总是做成一个花冢,希望一抷尘土可以掩盖风流,她想着有一天花落人亡,各自天涯,心里放不下的,终是只有宝玉一个人。宝玉是那腹内草莽,直言快语的神瑛侍者,平日里见多了胭脂俗粉,钟爱性情文学,叹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疯疯傻傻,信得过的喜欢着的人,都离他而去,唯独记起的,也终是黛玉一人,他情极而毒,悬崖撒手,随一僧一道出走,似乎,他又看见了,那个一颦一笑都两眉蹙起的林姑娘。

他见她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怒时反而像笑,嗔视更似有情,他是多情的怡红公子,静候有缘人;她见他时,有着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不敢多情,可旬月里来去,她素来是认他作了知己。他们共谈一片天地,有时放眼可以望遍整个观楼,他们听同样好听的曲子,看同样的戏目,在最好的时候,宝玉还说着那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可惜柏拉图式的恋爱,并未遂了他们的愿,封建礼教的束缚终究捆绑着旧时代的他们,而他们所认为的坚贞爱情,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宝钗的出现,彻彻底底为这段悲剧的情爱惹了牵绊,画了句号,宝钗的稳重大方,豁达大度,使她成为贾家无可挑剔的宝玉妻子人选,毕竟人们终究是要面对现实生活,这样一个偌大的门第,代代相传永远比空谈人生理想爱情伦理重要,宝黛恋情的格格不入,也让这段情仅仅保留在了精神层面,所有的念念不忘,一场虚谈而已。

本是天生绝配,无奈屈服于封建礼教,这段不被众人看好的恋情,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之下,走向了穷途末路,他们的爱,为正统思想所不齿,在讲求男尊女卑,封建迷信,门当户对的贾府中,始终不被看好,终究还是酿成悲剧,再也无力回天。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当宝玉和宝钗成为众人眼里最登对的一对,黛玉的眼,却再也红不起来,她独卧青灯古佛旁,想再虔诚许愿一次,可她还是伸手拿来烛火,焚稿断痴情,再也不想记得他们曾共读西厢,她曾为他写下无数的词句,他曾看她葬花坦露心事,黛玉绝望地闭上了眼,想要将发生过的往事,抛下舍弃。她的一生还是太短,她怕时间走得急,生命里那些动容的瞬间无法停留,来来回回,就走到了尾,她发现前路只有一条,她走出千万人群独行,往柳暗花明山穷水尽去。

宝玉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琥珀里的时间,微暗的火,一生都在半途而废,一生都在怀抱热望,他的心如槁木终究敌不过黛玉的工愁多感,他无力偿还黛玉,他屈服于他与宝钗的婚姻,人生如雪泥鸿爪,恐结来生理,半生缘,宝玉还是成了黛玉棺前的洒泪人,他痛悼黛玉,想要控诉黛玉的决绝,可这倾城绝恋,他始终是放不下,他终究是忘不了,世外仙株寂寞林。

蓬壶杳然,人间轻换,纵观文坛千百事,读尽世间悲辛书,文人比寻常人更敏感,心性更高,不愿蝇营狗苟,落了下乘。黛玉终了此生,宝玉遁入空门,皆是性格使然,但我们也不能用性格来作为不幸的借口,宝黛的悲情我们忘不了,也会一直记着,一直歌颂,虽然没有来日方长,却有片刻的独自绽放。

关于红楼梦的日记作文【五】

读完《红楼梦》,我认为它的价值在于它的结尾。这部小说的结尾并不像其他中国古典小说那样的大团圆结尾,而是以一种颓败的趋势作为结尾。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二离开贾府的,否者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斗争,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如既往地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