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或有数学测验,题甚易。兔不自意,憾失第一之位。第一者何许人?衡阳龟是也。龟闻之,喜不自已。余见其得意近狂,乃暗曰:“君之数学甚多,小兔儿何能及君也!不如因利乘便,先下战书,以决高下。”龟曰:“善。”乃从之。兔怒而呼,曰:“吾自适同升湖以来,如鹤立鸡群,所向披靡。今何落魄至此,遭匹夫之羞辱耶!”乃痛哭流涕,咬牙切齿,至于誓天断发,如勾践者卧薪尝胆,项籍者破釜沉舟,欲一雪前耻。一月再试之,兔终重摘桂冠,再度问鼎。余视龟,惛惛乎如丧家之犬,无复上月之勇也。
余闻“哀兵必胜”,“满招损,谦受益”。龟兔之赛数学者,亦应在自然之理哉!
关于司马穰苴的故事只有一个,***齐景公宠臣庄贾,相比各种忠臣将领被害的故事,司马穰苴可以说是玩战术的心都脏,以此震慑三军将士。
太史公看不起司马穰苴,说把他的兵法与早前司马氏的兵法简直是侮辱云云。
仔细想想,这件事从表面来看,是司马***了趾高气昂的宠臣,由此严明军纪整顿三军的励志故事。但是,这种事情,突击发生可以体现将领的忠直不阿,但放到司马穰苴身上却表现为奸诈。
其一,齐景公对有知遇之恩,他却算计他的宠臣,监军的事情是他自己要求的,约定也是他立的,从一开始就挖了个坑给庄贾跳,以宠臣之骄横,肯定没把和他的\'约定放在心上。而且,他明知庄贾会迟到却连最基本的违纪提醒也没有。奸诈之相,可谓全露。
其二,需用这种手段确立威信,可见其统军之术未见高明。
吴起为人残忍,功利性极重,***妻的故事叫人倒吸一口冷气。最后为名利而死倒是应有之理。
孙子倒不失为出色的兵法家,吴王演兵那段,我觉得有一点小小的玩味之处,虽说军纪严明,也有点报复看不起他的吴王的意思在里面。
孙膑韩非的经历都有相似之处。孙膑竟然对庞涓那么了解,却还是中了计,失去了双腿。韩非既能写出说难这样的绝世名篇,却既不能揣度秦王的心思,也不能了解自己同窗李斯,以致失去性命,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老子,其犹龙也。非吾等所能评价。
百战百胜武安君白起,也逃不过应侯之灾。大概不能自免吧。又说死前,白起自言欺骗坑***四十万降卒,当死也。
王翦传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
我想这意思大概是说,三世都为名将,那这国家一定经常打仗,百姓不能安息,不能安息,长此以往,百姓必反,所以到了第三世即使子孙才能过人,不得民心终会失败,也就是受其不详了。
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争霸,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众多国家割据天下,其中比较强大的国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各个诸侯之间互相牵制,争夺霸主地位,在战乱的背景下,涌现出了这样一批人,所谓的“说客”,他们以四处游说为生,劝说各诸侯采取自己的主张和策略,以此来保住自己国家不被吞并,并设法兼并其他国家获取利益。说客自身也获得君主重用,享受荣华富贵。苏秦及其弟弟苏厉、苏代就是说客中的代表人物。
说到权变,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阴谋诡计,其实并不然,在我的理解中,权变应该指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苏秦的权变之术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为了分析苏秦,必须得从当时的局势及各国君主的心理开始分析。首先,秦国作为最强大的国家,处在最西边,紧挨秦国的是韩赵魏楚几个国家,燕国和齐国处在东面。韩国和魏国是相对较为弱小的国家,西面受到秦国的威胁,时时面临被秦国侵略的危险,楚国作为秦国最大的忧患,是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赵国容易受到秦国与齐国两大强国的双面夹击,而距离秦国最为遥远的燕国,受到秦国的威胁最小,唯一担心的是赵国会对它产生不利。可以说各个国家都有其野心与忧患,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出于利益的联合与对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外交政策的正确与否甚至会决定国家的存亡。而苏秦正是将这一切局势看在眼里,从各国的需求角度出发,来对诸侯进行劝说,达到合纵共同对抗强秦的目的。他首先阐明各个国家所占的优势,再从周围受其他国家牵制的角度,阐述合纵共同对抗秦国的益处,使得各国君主欣然同意合纵,并对苏秦大加赞赏,赐予他高官厚禄。可以说,苏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让各国的君主感觉到苏秦设身处地为本国利益着想,因而能欣然采纳他的建议。
同时,经过仔细的思考,我体味出苏秦不仅有杰出的观察能力与口才,并且极富远见。韩国和魏国作为离秦国最近的两个国家,受到秦国的压迫,作为一般人或许会选择与强秦联合,以此来避免秦国的`侵略,但仔细一想,这确实只是权宜之计,就像苏秦所说的那样,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国家也是如此,韩魏为了讨好秦国,必然会采取对秦国割地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和魏国的土地急剧减少,实力大幅度削弱。而秦国兼并的土地增加,实力又提升至新一个层次。韩魏被秦国吞并只是时间的问题。后来腐败的清政府也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不断地给列强割地以求苟延残存,然而列强的胃口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吞并全部中国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同样的,解决韩国魏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则是通过与别的国家联合而牵制强秦,从而保住自身。这也是苏秦思考中超过常人的智慧。通过深远的思考与详细的剖析,找出维护不同国家利益的策略,这是苏秦使得众多诸侯对自己的言论信服的原因。
苏秦劝说六国合纵的过程,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智慧与深度。可以说,如果上天没有创造苏秦,史卷将彻底被改写。苏秦当年的叱咤风云与雄才大略,将会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苏秦是战国时期远近闻名的游说之士,曾挂六国相印,最志得意满之时,他的一句话就能彻底改变天下格局。这样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年轻时在外游历多年却无所作为,受到家人的嘲笑。而他又是怎样从嘲笑声中奋起,取得如此的成就呢?
首先,苏秦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并有着“就算受到再大的挫折,我也会依然向前”的一种倔强。身为一个读书人,他觉得如果不能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是一种耻辱。当他初次游历各国失败之后,家人都说:“他不安分地治理产业,反而做这种卖弄口舌之事,真是可笑。”如果是一般人受到如此打击与嘲笑可能会对自身产生质疑,踌躇不前,甚至选择放弃。而苏秦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凭读书开辟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的信念。
他找出《阴符》一书,夜以继日地加以研读,将头发吊到房梁上,每当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经过足足一年的时间,他终于把《阴符》分析透彻,并从中获得了非凡的智慧,书中的道理使得他分析事物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促使了他日后劝说各国诸侯的成功。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并没有取得成功,原因又何在?我相信,这些人并不是智力存在障碍,而是少了一种苏秦的倔强。空有远大理想,说起来慷慨激昂,可是又有几个人能为理想踏踏实实的付出努力?只是动动嘴,不付诸实践,生命永远是一张白纸。同样的,我们是否又有将梦想坚持到底的信念与勇气?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是苏秦,遭遇那样惨痛的失败,甚至连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也嘲笑自己,自己是会选择像家人所说的那样安心治理产业,获得微博的利润支持自己生存,还是会选择他人眼中的不懂得变通,穿过丛丛的荆棘,继续朝着目标奋斗呢?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功,只是因为缺乏一种像苏秦一样的倔强,一种“硬朗的专注”,一失败就退缩,一有不顺利就不断质疑自己,缺少了执着精神的我们,又怎么会达到他人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别人仰视自己呢?
苏秦对于人性的透彻分析与研究,也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揣测甚至利用不同人的心理了。人的本性,追求卓越,不愿臣服于别人,追求自我利益,对于强者奉承谄媚,对于弱者又百般凌侮,而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些在苏秦对于各国的游说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秦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各国在对秦国进行阿谀奉承时,在心底又不愿意向它俯首称臣,同时又时刻担忧秦国会有朝一日吞并自己。苏秦正是利用诸侯这样的复杂心理,劝说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抗秦,既不用对秦国俯首称臣,也不用担心秦国在短时间内会对他们产生侵略等不利举动,可谓一举多得。苏秦利用了人性的特点,获得高官厚禄。
但也正是因为人性的特点,苏秦体会到了人间的悲凉:当他无功而返时,本以为能获得家人的宽慰与鼓励,没想到遭到的是白眼与侮辱;而当他功成名就再次返乡之时,家人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嫂都侧着眼睛,不敢抬头正视,弯腰伏地,很恭敬的服侍他进食。苏秦问到她态度转变的原因时,嫂嫂说:“因为你现在很有钱,地位尊贵。”苏秦不禁感叹:“同样的一个人,富贵了,亲戚都畏惧他;贫贱了,亲戚就都轻视他,亲戚尚且是这样的心态,何况是一般人呢?”人性中对于名利地位的渴望,远远超出了感情,这是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的原因。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全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以利益为驱动的。苏秦看透了一切,一句话就能改变天下的形势,想找回最纯粹的亲情却不能够,他是不是从心底感到一种由衷的悲哀呢?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师从鬼谷子,在学成出山之后,鬼谷子传与他一本《阴符经》。那时年轻的苏秦,年少气盛,急着闯荡江湖,建功立业。可是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像秦王和楚王这在当时算是明君的人物怎可能凭他一言两语的忽悠就可以谋得一官半职,在用尽盘缠后只得走路回家。
回到家中父母不把他当儿子,妻子不把他当丈夫,嫂子不把他当家人,面对一家人的无视冷漠,他决心在潜心学习一年,出人头地,于是寒窗苦读《阴阳符》终于参悟出合纵连横的思想。合纵连横是两种不同的战略方针,所谓合纵就是一群小国联合和大国抗衡,就好像六国联合对抗秦国,这是苏秦推崇的;而连横则是小的联合大的,以免受其他大的欺负,还可以联合着大的欺负其他小的,这是张仪的策略。
苏秦依次拜访六国进行游说,使得六国结盟,换取了十五年的和平,而最后也随着秦国的策略和解散,苏秦最后在齐国也遭人嫉妒,刺***身亡。
苏秦能佩六国相印说明他在军事谋略上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能看清楚当前的大局,准确的把握各国的优劣势;在游说时,他假装站在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的考虑,再对四处环境的客观分析,只说对别人的好处,加上一些激将法使得各国听信于他,实际上他的游说有一定的蒙蔽性。而他的吃苦耐劳不怕失败同样也是只得学习的,在一开始四处碰壁,不被人们接受,被家人无视,他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努力,最终出人头地。
但苏秦后期的故事也值得后人警惕,俗话说:“温饱思淫欲。”在权力巅峰的苏秦开始自我膨胀,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和燕王的母亲私通,后为自保离开燕国前去齐国当间谍,他鼓励齐王大力建造宫殿以削弱齐国国力,由于位高权重,受到他人嫉妒,被刺***,在临死前,让齐王在闹市将他五马分尸,奖赏刺***的人,便可以缉拿真凶,果然凶手出来邀功,被齐王捉住,***了。
苏秦在年轻时吃过苦、努力过,在荣华富贵时也能居安思危、逆境重生,就算是死,也要设个计,缉拿真凶,这就是纵横家的风范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