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大家都知道吧?她就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是个体弱多病的代表。而我,虽然不及林黛玉那般娇弱,但也算是个“林黛玉第二”。
记得六岁的那天,不知怎么的,我吃不下饭,总想睡觉,眼皮直打架。妈妈觉得我不对劲儿,便拿温度计给我量量。真是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我高烧竟有42度!妈妈吃一惊,立刻带我上诊所。可是,那儿的医生却摇摇头,无奈地说:“不行,烧得太厉害。”没办法,妈妈只好带着我四处奔波,累得快散架,才在人民医院找到落脚点。
挂完号,妈妈就带着我去打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后,妈妈就帮我干这干那,嘘寒问暖,好像我是个弱不禁风的娇小姐似的。不一会儿,护士来。看着护士手中那又细又尖、闪着寒光的针头,我不禁害怕起来,拉着妈妈死活不肯打针。可是,我毕竟“寡不敌众”,还是被迫把手伸出去。当那冰冷的针尖触到我的手背时,我也不管有没有开始扎,就放声大哭起来:“哇哇——”折腾好一会儿,我终于勉强打完针。妈妈就我是胆小鬼,一个十足的林黛玉。当时,我也不清楚林黛玉是谁,只是一个劲儿地啜泣着。
也不知过多久,妈妈告诉我说:“医生说,你得住院。”住院?我挺新奇。可妈妈刚把我领到病房,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儿就扑鼻而来,很难闻。我马上打起退堂鼓:“妈妈我不住院!”妈妈当然不同意。可她竟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勉为其难地点点头。最后,我还是在晕乎乎的陪伴中回到家……
唉,生病可真是赔夫人又折兵呀!我得多多锻炼自己,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让“林黛玉”变成小超人!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难平。——题记
她,虽生得标致但病魔缠身。
在众人眼中,她年貌虽小,但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但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在宝玉眼中,她更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样标致的外貌却带着难缠的病魔,正是她悲惨结局的预兆。
她,虽身处豪门但内心凄凉。
母亲的瘁然离世给她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寄人篱下又不能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必须恪守贾府的各种烦琐的礼节。这种矛盾的境遇使她变得愈来愈抑郁,觉得大观园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吟出“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这种催人泪下的诗句。她独自过着的凄凉的生活由此也可见一斑。
她,虽深得宝玉爱怜但最终还是未得圆满。
她独自对着菊花低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从这足以窥见她对宝玉的期望,并非只是局限于是一位伴随左右的如意郎君,更是一个在茫茫尘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但在贾府这种等级森严的地方,这种想法被视为天真,最后宝玉还是娶了宝钗,她只落得个遗憾而去的结局。她最后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包含了全部的惨痛含意。
被封建的礼教束缚,个性得不到释放,想要飞翔却总被困在桎梏中,最后只落个含泪而逝。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个悲剧性人物——林黛玉。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就风情万种。
有些人把生活比喻成“镜子”说“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这种比喻真是叫我喷饭,生活如果真是这么简单倒也好了,整天呵呵笑着,日子就阳光明媚。
我一直抱着韩寒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信仰——“做自己的主人翁,统领自己的城池”尽管不太喜欢韩这个人,他的书读后也感觉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发生的故事,荒凉至极。
他还有这样的张狂,还有这样的棱角,也许就是因为他一直把自己放在沙漠中踽踽独行,然后自己给自己搭建一个闹哄哄的城市吧,只是,在我看,这城市堆砌得乱七八糟,一团雾水。
这是他的生活,我想我也不再多说了。
在自己的城池中纵横拔邑,有的时候,出来看看也不错,看看别人的生活。姚明24万办一场婚礼,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名人嘛,不办的气派一些,堂皇一些,既不合逻辑,也丢人,不是吗?24万只徒留像我这样的百姓唏嘘感叹一番罢了。
有钱好啊,谁不想有钱,如果钱不是问题,那物质***不就满足得半点不剩了?我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抓一手银行卡,抱着一水桶金银珠宝的样子,嘿,不好意思,连自己都闻到自己满身的铜臭味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不相信有什么真可以抵过万贯家财的,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比如人,比如感情,比如理想。据我观察,人在少年时多半是富有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外部丰满,内心空虚,我希望我不会走上这条路。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