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
紧张是每个人遇到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所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记得有一次朗读比赛,我代表班级迎战年级朗读比赛,比赛前,因为紧张,我不停的读稿背稿,到赛前,喝了太多凉水,结果嗓子又嘶又哑。我紧张极了,生怕出什么意外,结果到上台时,情绪也没调整好,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说,遇事不能紧张,我告诉到家一个控制紧张情绪的好方法吧!吃糖,甜甜蜜蜜的糖,能让你轻松一些,考试或赛前吃些糖吧,有利于调节情绪,沉着应战考场。
兴奋
兴奋应该是个中性词,但是比赛或考试前太兴奋,也很容易影响到正常发挥。上一次期末考试,我每天都认真学习到深夜,我认为自己可以稳拿第一了。于是我询问别的同学复习得怎样,有的人说,他根本复习不下去。也有人说,总想玩,哪有心思复习。听了这些话,我更加得意洋洋。考试前和考试的时候,我一直静不下心,很是兴奋。考试后的结果很让我震惊,因为粗心错了20多分。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战考场。
无论是紧张还是兴奋都能给比赛结果带来大的变化,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特别是中招高招的`时候,一步棋下错,全盘都会输。胜不骄,败不馁。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只有不断努力,以平常的心态看周围的事物,我们才能增强自身实力,日益进步。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走下去,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群星中最璀璨的那颗!
可见凡事都应有一个适当的尺度范围。一位俄罗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经过一个沙堆,孩子请求让他们玩一会儿沙,母亲同意了,但规定只有半小时。孩子玩得很尽兴,到了时间,孩子们便很自觉地跟着妈妈回家了,完全遵守母亲的规定。可见这位母亲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凡事有度”。而能做到自觉“有度”的孩子,他一定是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一点自古以来,历来如此。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要往墙上钉一个钉子。要钉的时候,他发现墙面太高,需要找一条凳子站上去。找来了凳子,他发现凳子坏了,需要修一下。他找来了锯子,发现锯子钝了,需要找锉磨快锯子,他又去买锉……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需要钉的那个钉子,连同锤子锯子一起,仍然放在需要修理的凳子上。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他太懒,也有人说他没有耐性,最后竟去打球了,不顾我认为只是因为他凡事没有准备。
在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而在***《论持久战》八八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所有一切的大事都来自于事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上文中的青年之所以会在购买工具途中用去了大量的时间都是因为准备不周,思考不全。如果这位青年能够思考周全并事前做好准备的话,比如准备一个好的椅子,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认为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逼近,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只有事先准备好,才能成功。真实人生不全生活在远见里面,因为有时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如没有远见,那么你会发现这样会总生活在近渴之中。凡事预则立,那些有长远准备的人很容易整成事情,因此我们如果生活在眼前勉强与苟且中,但是也能为自己的未来多准备点资源,还能收获以前准备了一段时间的投入效益,那才是健康人生。
然而,在如今这么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办事越来越注重速度,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达成某个目标,然后马上转战下一个目标。这样,事情的结果可能就常常难尽人意了。
也有常言说,“冲动是魔鬼”,如果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味凭着感觉做事,那么带来的结果必定是苦涩的。历史上便有很多令人惋惜的`错误已经上演过。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是周幽王为搏美人褒姒一笑,用尽各种方法,未果,于是便点燃了紧急战报才用的烽火台,诸侯们以为发生大事冲冲赶来,美人笑了。而后,敌人入侵,情势危急迫在眉睫,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诸侯们却因有了上次的教训,以为的周幽王的玩笑之作,便不加理会。结果可想而知。在那最后的时刻,周幽王可曾后悔?答案是肯定的。
再比如武则天三子李显,初次为帝时,想要重用韦玄贞,遭到某大臣反对后,他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他要把天下之位让给韦玄贞,这很明显是荒唐的气话,然而却被那位大臣抓住了小辫子,将此事禀告武则天,导致了李显被废。
倘若周幽王和李显分别都在做事或说话前多加思索,那么这些惨剧或许便不会发生,亦或是不会以这种形式发生。倘若人人都能三思而后行,那么历史上的很多悲剧也不会发生,很多人也不至于悔不当初、抱憾终生。
“把握先机”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素质要求,然而“三思而后行”与之却并不相矛盾。三思而后行是更为成熟稳重、谨慎妥当的表现,在把握住时机的同时,多加思索,看准方向,摸清全方位的局面再“快、准、狠”地出招,或许花费了小小的时间,但是省下来的却是走弯路的一大截时间,也能有效避免许多错误的产生。
三思而后行,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