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我一双慧眼,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假如借我一双慧眼,我要开一所快乐学校,当上这所学校的校长。在招老师的时候,只要我用慧眼一看,就能知道这个老师合不合格,标不标准。
我的快乐学校就招收那些不快乐的、郁闷的,内心胆小的.学生。只要几天的时间,他们就会慢慢地大方并快乐起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在开学第一天,我就看完了所有学生的内心,制定了一个适合全部学生的快乐药方,也让他们变得快乐。学生们只要变得大方、快乐、礼貌了之后,他们就可以毕业了。
假如我有一双慧眼,我要去当什么呢?警察?对,我就去当警察。如果我当上了警察,我就要和别的警察一样,抓住不法分子,保护人民。要抓住犯罪嫌疑人,对我来说,就会很简单,只要我用慧眼看一下犯罪嫌疑人,我就可以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准备去哪里,下个目标是什么,就能布下天罗地网,一下子把这些人全部抓起来。他们进了监狱,我也会去看望他们,并用慧眼看看他们有没有良心发现,如果有一些悔改的倾向,就会对他们的刑罚减轻。
当我做完了这些,我就做回平常人,把慧眼还给别人。
谚语有云:“事物只有当人们认为它们有价值时,才有价值。似乎事物价值的多寡、有无取决于人们对其做出的评判。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价值从不缺乏。然而,我们却往往难以拨开层层堆砌的沙砾,发现明珠之美。因此,做慧眼独具的识珠人,并利用璀璨创造更丰富而深广的价值。
既然世界从不缺乏价值,那为何人们难以对其进行肯定呢?从世界的性质与人的思维方式而言,正因人的独立性,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价值观的分歧、割裂甚至冲突。人们主观认知上的矛盾与偏见便无从避免。“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这一铭刻于人性本色的条理,决定了人们更易于肯定已然在他们内心被认定为正义、高尚,或于自己的思想,生命有启迪或完善意义的事物的价值。而不愿,不敢或不屑承认与自身价值观相去甚远却真切地具有价值的其他新事物。即使人们常定义现世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世界”,我们中的大多数仍难以做到公听并观,以客观而清醒的判断去界定事物对于曲折向上发展的世界的进步意义。
从历史的线性来看,由于时代认知与探索世界能力的局限性,人们常囿于以明晰于眼前的一方天地而忽视超越当前历史认知的思想的价值。迫于教会当权者的熊罴之力,“日心说”在哥白尼去世前才昭然于世。《宽容序言》里的漫游者与先驱者应说出在当时因循守旧的人们看来极为荒诞的真理而被处死。与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筑起血肉长城的大爱,袁隆平、吴孟超院士一生致力于让愈来愈多的百姓触及无忧与幸福,此种历经千百年仍会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精神宝藏截然不同。肯定超然时代之事物的`价值,则要求我们跳脱主流思想,甚至于逆时代洪流而行。而此种“先驱者”式的勇气在人人皆在努力靠近主流,融入社会的当世,其稀缺和可贵便不言而喻了。
那么,如何成为善于肯定事物价值的慧眼识珠人呢?
拨开蒙于自己心上的沙砾,我们应该关注事物本身对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所在,抛开内心的主观成见,以冷静且准确的判断力发现并肯定其价值。陈寅恪先生如是说:“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我们要让自己的眼界脱离世俗公理的局限,以长远而自由的目光与心怀触及未知事物的无限潜能。
当事物的价值为人们肯定后,人们便以其为桨,或以其为梁,驶向无限接近真理的更远的远方;搭建起无数充满幸福和希望的房——事物的价值并不限于被褒扬,人们以其为根基,进行创造与完善。最终,被点亮的价值汇成世界尽善、尽美之路。
做那位慧眼识珠人,以璀璨遍洒滚滚向前的时光齿轮。思想自由,兼收并蓄,在探索价值的长路上永不停下步伐。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厦,越来越迷乱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的心灵,我们常常觉得迷茫和怅然。古罗马哲学家说:“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背着躯壳的我们如何才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辨清孰是孰非,孰好孰恶。雾里看花,水里观月,请借我一双慧眼吧。
千年的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吟哦着的感动,更是不朽的智慧和哲思,《论语》中子贡问孔子乡里人都说这个人好,那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未必是好的。孔子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未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在孔子眼中“善”是道德标准,礼乐规范。几千年前的孔子穿越历史的长风,即便是众人的流言评价也不是全对的,真正的标准是“善”,是我们内心的良知,是道德,是我们内心的力量。而这不正是我们孜孜追寻的“慧眼”吗?
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当我们真正用内心的良知,用自己的正确的道德尺度、价值标准去看待事物,去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才有力量超越纷乱的世间,穿越重重叠叠的迷雾,挣扎尘世间的虚伪腐朽假象,抵达生命的本质,回归生命之初的宁静。
看过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战争故事:二战时期德军的战俘营里有一个法国人,他为德国人工作,他每日负责搬运尸体。他甚至把没死的人也拉上焚尸场。法国人都用最恶毒的语言诅骂他,骂他是叛国贼。然后当二战结束,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其实在路上把许多没死的人放走,让他们逃离纳粹魔掌,重获自由。法国人为他们先前的不明事理而愧疚,那个不知名的人成了他们心目中永恒的英雄。
借我一双慧眼吧,生命也许会有太多尘埃蒙住我们清澈的双眸,此时我们更需要用心去看世界,就像法国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后又心怀愧疚,心怀感动。用良知、用道德、用心去感知世界,我们才能无愧于英雄壮举,才能抵达真理。
生命中有太多的假象和虚伪需要我们去辨清。就像那个因误判而蹲了几十年监狱的农夫,就像台上光鲜亮丽、台下道貌岸然的官。群众的眼睛未必是雪亮的,但只要我们的心、我们的道德力量、我们的良知是对的,那么我们的眼便是雪亮的。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但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他本来的样子。而我们的心亦将如生命之初那般宁静和超脱!
借我一双慧眼吧!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探索也逐步加深,正所谓“以古鉴今”。可如何分辨真史假史呢?有人说,二十四史是正史,它们是真史,可以借之鉴今。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这样说,可我却想给自己一双慧眼,用这双慧眼去鉴别历史的真假。
给我一双慧眼,我用慧眼看《史记》。相信略懂楚汉历史的人,大都知道历史给我们的西楚霸王戴上了一个“残暴”罪名。这罪名的由来,多半是司马迁所说的,项王钜鹿击败章邯后,俘虏秦军二十余万。因怕秦军不服,当夜坑***了二十万秦军。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项羽战前只有三到五万楚军,战后想必不到三万,可秦军降卒有二十万,仅用三万楚军,如何坑***这二十万手足健全的人?有人说,二十多万秦军都是在骊山给秦始皇修墓的囚徒,没有什么战斗力。笑话!即使战斗力不强,临死之前也会竭力反抗,困兽犹斗。更大的困惑是,如何在一夜坑***二十万降卒?在一夜中,如何挖那么大的坑?即使有那么大的坑,如何把二十万人丢下去活埋?古代可不像现在有推土机,有机枪火炮等先进武器啊!我的慧眼看到了《史记》这举世公认的正史上,也有令我怀疑,值得商榷的地方。
给我一双慧眼吧,有了慧眼,才有能力去自主分辨历史的真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历史典故演化而来的成语,更是寓意精深,脍炙人口。不过,我用我的慧眼发现有些成语中的典故,令人难以信服。比如“囊萤映雪”。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夜晚想读书,夏天就到野外抓来一些萤火虫,在萤火虫所发出的光下读书。这个典故不知被用了多少年,甚至演化为成语,以勉励大家刻苦读书。可有一次我在乡下做客时,特地抓了二十多只荧光闪闪的萤火虫,用一只薄薄的塑料袋装着,把它拿到黑暗的房中,根本无法用此照亮书页。如果换上古代的布袋、纱袋,它们所发出的光只会更暗淡。回来查找科学资料,我知道了:萤火虫尾部的亮光只有靠近尾部才有点亮,稍远就暗淡无光了。我真不明白,那古人是如何看书的?
龙应台说过:“历史没有绝对的真实,但我们不会停下探寻真实的脚步。”给自己一双慧眼,不人云亦云,用自己的慧眼去鉴别历史的真假吧!
凡人小事,处处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体悟,就能发现它们的美。
两年前的一个凛冬,我坐大巴车去找我同学。在某一站,大巴准备启动之时,一个农民工装扮的小伙子追着车边跑边嚷嚷说:“等一下,等一下,我家就在前面的胡县,不远且顺路,能不能搭我一程。”司机看着这浑身泥土的小伙子,没好气地说:“已经没座位了。”小伙子说:“没关系没关系,我猫在储物仓就好。搭我一程吧!”司机略思忖了一下,说:“好吧!”小伙子连声谢谢并迅速翻上了车。
随着车子地颠簸,我的眼睛有些迷离,不久就昏昏沉沉渐进梦乡。突然一声尖叫刺入我的耳膜,我立刻清醒。仔细寻找着声音的方向,嗯,似乎从储物仓中传来,我探头仔细辨认,不觉惊出一身冷汗,那个小伙子竟然抱着我的包!我头脑有些发懵,包里虽然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但都是我的最爱啊,书啊,还有送朋友的小礼物,要是被这个家伙“全锅端”了,那还了得!我只能求助于司机。我挪到司机处,说明事情原委,司机一听也来了脾气,扔下一句:“看我的。”就加快了车速。随着车子的剧烈颠簸,那小伙子的叫声更尖更利;车子的速度加快,冷风直灌向储物仓,那里好赛冰窖一般。几个加速,几个急转弯,储物仓里他像一只受伤的小兽,不住地***,但是,他一直紧紧地抱着我的包。我急了,央求司机停车,并且下车快速从他怀里抢我的包。这时,我才发现他用随身的绳索在包上打了一个牢固的水手结,将里面的东西牢牢固定,再检查一下东西,不仅没有缺少,而且因为他紧紧抱着,丝毫没有受损,我立刻明白了,他是为了保护我的包才紧紧抱着的;他开始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既而也明白了发生的一切,满眼的沮丧和落寞。
等我想向他解释点什么,他已经付了车费走了。这个误会一直纠缠在我的心上,时时想来,惭愧之情便涌遍全身。如果能借我一双慧眼,我一定要全面观察,冷静思考,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尊重那些平凡的人。
借你一双慧眼,你能不能捉住心灵闪过的微光?你能不能抓住微光闪现的瞬间?你能不能跟随微光创造奇迹?一个寒冷的夜晚,你或许正沉醉在甜蜜的梦乡,但是有一个人却在深思:他会画画,但此刻却没有一丝灵感。这时,一只老鼠出现了。就是这只人人喊打的老鼠,在他的笔下变成了全世界儿童的“宠物鼠”——米老鼠。迪士尼抓住了心灵闪过的微光,把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变为人见人爱的偶像鼠,灵感微光的非凡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或许,你曾同样发现老鼠的可爱,但却不愿与人分享你的发现;或许,你觉得它过于渺小,不值得为之付出心血。总之,无论什么借口也掩盖不了你缺乏慧眼的事实。而有没有这双慧眼,正是伟大和平庸的区别所在。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你或许正徜徉于名山大川之中,而一个人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虫是否会来吃自己的白菜。专注的观察激发了创作的灵感,惟妙惟肖的《白菜昆虫图》诞生于一代大师齐白石的画笔之下,白菜新鲜可口,所以旁边的昆虫想得红了眼。这是灵感成就的传奇。也许,你曾不止一次地看到过虫吃白菜的事实,但却觉得这幅画面缺乏美感;也许,虫吃白菜的画面让你觉得平淡无奇。总之,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就是与慧眼无缘,而有无一双慧眼,正是天才与庸才的最大不同。有位名人说过:世界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缺少的不是灵感,而是善于捕捉灵感的慧眼。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与百分之一的灵感所组成的,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加重要。”这句话通常被人们丢掉后半句,因为相对于灵感,人们觉得努力更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捕捉灵感的慧眼,庸才始终成不了天才。要想跨过那段庸才与天才的距离,我们需要时时留心自己内心一闪而过的微光,随时做好捕捉微光并为之付出心血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天才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遗憾。练就一双捕捉灵感的慧眼吧!天才与庸才往往只有一步的距离,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用在百分之一的灵感上,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我端着奶茶与同学走在新街口的尽头,看着几名要好的同学谈笑风生。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话题,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是令人心中被充填着惬意与愉悦。
这时,我看见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向我们走了过来,把我们拦下,我的心立刻紧张了起来,害怕遇上了什么坏人,于是低着头细细端详起他们,可能是因为总是待在阳光下吧,他们的皮肤黝黑,或许是因为没有时间好好打理自己吧,油腻的脸看起来又带着一点黄色,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汗水,以至于整个人看起来湿漉漉的,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大盒不知名的洗衣粉,衣服也有些破旧,像是一块用久了的抹布一样,脏兮兮的,皱巴巴的。
“哦——原来只是做推销的。”我松了一口气,从容的面对他们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断的推销词,平静而又迅速地拒绝他们的产品。心想:别以为我会被障目,只是一位同学买了一份,我正好奇着为什么!他们便快速离开了。
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向我走了过来,问我几年级了。我回答:“马上初三了。”他立刻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说:“那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而且快要中考了,千万要考好,要不然……不然的话可能会像我一样。”我尴尬地避开了他真挚的目光,只好回答他:“好吧。”阳光照进了他的眼睛里,没有我认为的贪婪、自私,只有对他人真诚的警示。
在同行人的催促下,他只好离开了,最后还是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待他们走后,同学便厌恶地将洗衣粉塞进了垃圾桶里,轻声说:“切。”
不久,天空就像被巨大的黑幕遮住了,我想已经不早了,于是便与同学们告别了。
走到了公交车站,却看到了那个戴眼镜的小哥,他身旁坐着另外一位小伙子,在问他:“今天一盒也没卖出去?”“嗯……嗯”“啪!”小哥被抽了一巴掌,眼睛飞出去好远。我愣住了,原来他是不得不做这种事的,而也不希望我像他一样。我自认为我有一双慧眼,确实是没有。
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只有拥有一双慧眼,才能看到本质。
假如我有一双慧眼,我会用我的眼睛,识破那所为光明中的虚伪,照亮那人生中的黑暗。
假如我有一双慧眼,我将用眼睛,感知身边美好的事物,感受四季给我的一场洗礼,静静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给我真实的.感受。
一场小雨过后,湿闷的空气中,绿盈盈的草地上小草的叶尖上悬挂的一滴晶莹的水珠,先草也因它的重量弯下了它纤细的身躯。随着“滴答”一声,小水珠在地面上摔碎了,咂出了一个令人难以观察的小水坑。转身间,池塘边,几滴晶莹剔透的水珠无力地在光滑的荷面上打转着,好像醉酒的酒婆,在地面上画天书。我用慧眼定睛一看,只见众多荷叶中,藏着一个娇嫩,粉红的荷花,羞答答的藏众荷叶中,好似娇小的林黛玉,令人一看就不由得起怜恤之心,此时此景,我仿佛看到了荷叶像母亲一样,为远在天边的游子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远处,有一弯池塘,我便走过去。那一湾池子平静的像镜面一般,平静,实在是太平静。我不经起了恶作剧之心,往池中甩小石子,原本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到最终还是躲避不了平静的结果,最终一切回归平静。
假如我有一双慧眼,我会用眼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眼观察大自然的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