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一条有航标的书海中遨游。】
学习历行圣贤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次我都信不可疑,学习了都能马上改过,马上力行!我是感恩心和包容心很强的人,那是在工作和团队中,对于家庭我欠缺太多!
一、不爱劳动,住新楼+多年了,未必能擦过二+次地板,不做饭,也没洗过大件衣服!
二、没有责任心,只要上班,家里有多大事都不会影响我,包括孩子开家长会!
三、不够温柔,大家都说我柔情似水,那是和同事朋友相处,对老公我总想占上风,说话碟碟不休,没有宽容相待!得理不饶人!
以前也报怨自己没有富裕的家境,沒有丰衣足食的生活,看了谷大嫂的分享!心中万分惭愧!我对丈夫的关心照顾不足谷大嫂的.千分之一!自然我们也沒有积累这么大的财富!大嫂说没有知识的人未必没有智慧!她本身就是一个智慧厚道的人!张姐一直引导我们走圣贤之路,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理念在脑海中牢牢扎根,小家庭,大社会,要想真的修己度人,先从敬老相夫教子开始吧,爱好身边最近的人,以谷大嫂为榜样,走在通往圣贤的大路上,向幸福生活进军!永远记住,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是最有力量的!
祝福我们团队中多出几个谷大嫂,我们的生活中多出几个亿万富翁!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新时代教育给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学校推荐了《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看后让我感触良多。我想学校的此举不仅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吸取知识的需求,为今后我校教师做好教学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教师长期以来就是“教书匠”的代名词,只要会教书,也就完成了教师的基本职责,研究并没有真正与教师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拜读完本书后,感觉自己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教师做研究,需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在平日的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努力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积极寻找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教学中的具体实例来阐述读完这本书的体会!去年,学校要求各位老师申报个性化特色教学,当时接到此通知,我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音乐课还能申报什么特色?
组里其它老师开始陆陆续续上报了,我也着急起来……一天上四年级的课时,有位叫刘琳的学生递给我一本非常精致漂亮的小本,并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音乐本,上面记录着许多我会唱的歌曲,还有贴画等等!我眼前顿时一亮,心里也是窃喜了一下!课后,我想我何尝不让同学们都来准备一本自己心爱的音乐作业本,上面可以有音乐作业,可以有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有师生的话语,可以有对歌曲的设想,可以有老师留下的笔迹等等,如果每位同学都有一本这样的作业本,会将我们的音乐课堂延伸的更广泛,也搭建起了师生联系的平台,作为音乐个性化特色也未尝不可呀!于是,我开始准备在一个班实施起来,后来拓展到我所授的6个班,每位学生人手一本,这些小本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上面的字迹工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各班能达到98%的完成率,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压力,反而总是期待着一周一次的音乐作业,孩子们没有压力,我的动力就更大了。每天,我除了上课就是头也不抬的批改作业,每本作业本我都会留下评语,和孩子们交流,贴上笑脸等等。
虽然那段时间感觉很辛苦,但内心是幸福的。作业中,我鼓励学生创新,如:《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描绘一幅你心中的春天美景,孩子们呈现的美景各不相同,都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一种开拓思维方式的过程;如上完歌颂老师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孩子们各抒己见,让人感动不已,也因此了解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除了这些作业,还有我们课后的一些乐理知识,孩子们都写的工工整整,干干净净,生怕自己会写错。学期末时,学校对个性化特色教学还评了奖,我的做法的确让领导大伤脑筋,评的过程中领导各执一词,但最后我还是很荣幸的被评了一等奖,这里面包含了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肯定和期许,其实,在此过程中,我想我所付出的辛劳已经得到了回报,孩子们给我精神上的回报是谁都替代不了的,这种做法我一直在延续,以后还会更好地走下去。
通过自己教学中的感悟,再结合受,感觉自己从事教师行业的动力越来越大。我们这一代教师的任务和史命是光荣的,一方面,我们需要继承上一代老教师的优良教学传统,又一方面,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我们必须走在教育的前沿,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做好教学研究,为后一代教师做好榜样。所以,从现在做起,务实教研,争取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如何做研究,说到做研究,总觉得是件很抽象的事儿,貌似和我这个只有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没有太大关系,就像优质课评比一般都有几年以上教龄的限制条件一样,资历尚浅,没有做研究的资格。认为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熟悉日常的教学常规,把精力放在教法和学生身上。
然而,郑金洲老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对自身实践所作的持续不断的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获得的经验也可以看做是教师的“研究成果”。书中所说的“做研究”不是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不需要研究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这样说来,教学研究是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年轻教师恰恰需要做这样的研究,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
书中介绍了五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我们对这些形式并不感到陌生,我会把一天中发生的有启发的事情以博文的形式记录在博客中,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教育日志”“教育叙事”吗?看来,做研究是件很具体的事,它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做,“从你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我们研究的素材。当然这是最最基本的研究形式,然而刚刚接触教学研究恰恰应该从“教育日志”“教育叙事”这种基本形式入手。
对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书中学到了教学研究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这就是我读此书的一点收获吧!教师做研究并不难,难在坚持,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在这里记录下我的所思所想。
读书是需要一种环境氛围的。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学校在每个教室里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发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我也常组织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活动所激起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室的花架上放几盆别有情致的花卉和盆景,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时,不觉中舍弃顽皮和浮躁,使内心回归平静与闲适。通过班级环境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对同学们而言,潜移默化中使之产生“我要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