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这样一个亮迷来说,去武侯祠无疑是一场虔诚的朝圣。那是我梦里梦到的朱红色的围墙、苍绿色的树木、暗灰色的石碑,“汉昭烈庙”四个刚劲古朴的大字金晃晃地高高悬在头顶。这一次,支孙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武侯祠终究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见到武侯祠时刚刚下过一场雨,雨水从被冲刷得新绿的树叶上滴落下来,掉在冰凉的青石板上,蓄起大大小小的水坑。雨后的阳光明朗干净,衬得我印象中原本厚重的武侯祠多了一份生机。在这样的设定里走进武侯祠,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苍凉而明亮的世界,一个干净而安静的世界。
刘备殿前有两条长廊,分列了蜀汉文武大卧的泥像。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塑像,所有人一律面长眼细,三络长须,笑容祥和。文官者,手执象笏,广袖深衣,翩翩儒雅;武官者,手按长剑,铠甲劲装,气宇轩昂。其中不知为何赵云身在武将之列而装束近于文官,邓芝身在文官之列而装束近于武将,想来是二人性格所致。其实中国人常说“人不可貌相”,但舞台上的曹操站了一千年还是一张奸诈的白脸。我脑海里还在搜寻京剧中曹操的脸谱,就这样跨进了刘备殿,一抬头——刘备正站在神龛后,笑容和蔼地看着我。他龙袍冕服,方面大耳,果然周身一派仁德明君的气度。我没有去拜他,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回想了一遍昭烈帝的一生。有很多专家学者喊出所谓“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的口号,宣扬宫廷权谋和小人逻辑,以实用主义嘲笑天下大道,其实我倒认为,与心机深沉废寝忘食的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反倒保留了几分豪侠气概,至少面对属下时不会再一步三个心眼,他这样可贵的豪迈爽朗、义薄云天和仁厚爱民的理念,才是吸引许多人才为他奔走效劳的人格魅力。说白了,扪心自问,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昭烈帝一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昭烈帝的一生,我们便该知道英雄创业的艰苦了!殿内还有刘备之孙北地王刘谌的塑像,我在读书时就对他有十分的好感,认为他的确是个有骨气的忠臣。听说原本还有一尊刘禅的像,大概后人也觉得他太窝囊了,就在宋朝时撤走了那尊像。我看了看眉清目秀面庞尚存稚气的少年刘谌,又遥想了下那尊如今不知埋在哪处不见天日的地下甚至已经化为虚无的刘禅像,忽然深刻地明白,历史记住一个人不会是因为他的地位身份,而是因为他所传递的精神,因为在他身上延续下去的中华血脉。
刘备殿殿后的墙壁上,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文。虽然有不少学者疑心这是后人伪托岳飞之名作书,我对这方面也并不在行,但还是愿意相信这是岳飞写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八百年后,距今天八百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南宋的岳飞为了避雨在武侯祠里留宿。他点起油灯细细地读着《前后出师表》,想起诸葛武侯的忠诚,想起当今圣上误信谗言和远在关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二帝,想起北面狼子野心的金兵和岌岌可危的战况……一腔悲愤炽热的碧血涌了上来,他拿起一支毛笔,就着豆大般砸向大宋国土的雨滴和呼啸而过的大风,挥笔写下一纸字字血泪的传世名帖……这样慷慨的意境,这样悲凉的故事,管他是真是伪,诸葛亮、岳飞,我隔着两个八百年,却听到了彼此的呐喊呼应声。
然后,我真的来到了武侯祠,见到了他,诸葛武侯。我右脚跨进殿前极高的门槛时,面前挡着许多游人,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看见他的第一眼,那深深刻在我心里的第一眼——他就那样静静地坐在神龛后,坐在晕黄柔和的灯光里,笑容平静,神态安详。他玉面朱唇,手执羽扇,身披长衫,轻轻眯着含着似有似无的笑意的眼睛。那些贴在他身上的一层镀金一点也不刺眼,柔软的光晕好像烛火,又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我只觉迷迷瞪瞪、昏昏沉沉,好像一下子恍惚地飘到了人间与阴间、现代与古代的边界,阴暗湿冷的大殿内好似就只剩了我和他,不,是天地间只剩下我和他。是的,现在我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想不起,周围所有的一切都褪去了颜色变成苍白的背景,只有站在地上的我和坐在神龛里的他遥相对望,甚至连天地和神龛都消失了,我没有任何想要张嘴说话的念头,只是两眼发怔地凝视着他。深谷和白云、隐士和歌声、如鼓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泪的雨下……这些画面纷沓而至,让我一片空白的大脑一时之间茫然无措。我就站在这里,想用我的心告诉他我的崇拜、我的迷茫、我的坚定、我的信仰以及我一生的追随。我知道他看不见我,可我却站在这里,隔着整整一千七百七十九年的历史,在雾气氤氲里隐约看到他白衣羽扇、谈笑风流的身影。我想那些长途跋涉来到拉萨朝圣的朝圣者们,心里的感触是否与我相同呢?我举起相机拍照,却无法把这感觉存进相片。出殿门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他还是那样静静地坐在那里,笑容平静,神态安详。他好像知道刚刚那短短一刻钟内我的心绪万千,又好像只是一尊岿然不动的雕像,什么也不知道。可他就用那样含笑而又专注的目光看着远方的天空,以至于让我觉得好像在那里,汉皇已经复兴,北伐已然成功。
离开了武侯殿下,我还是在低头沉思,那种一下子仿佛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感觉太奇妙了,竟让我一时半会回不了魂。走过一条长长的竹林中包围的巷子,我忽然看见一条石板铺就的墓道,两边站立着许多怪异的石人石马,高及膝盖的荒草在石缝间随风轻摆。我的脑海里还没有蹦出那两个字,它们就已经出现在了石墙上——“惠陵”。现在下着雨,雨势并不算小,没有人愿望花时间去细细观赏一抷黄土。所以刘备墓竟然很安静,听不到任何嘈杂的人声。我打着伞,在雨中围绕着刘备墓安静地走了一圈。刘备墓真是大得出奇,圆一百多米都被划作坟堆,坟上栽种许多竹木,竟然把一个墓堆给拥簇成了小森林。雨滴轻柔地落在我的伞上,也落在刘备墓上。我不禁想,刘玄德一生可谓英雄矣,投靠刘表时不仅没有沉溺温柔富贵乡,还直言感慨自己“髀里生肉矣”,可见其雄心壮志。而千年后的今天,纷飞战火已经远去,英雄长眠地下,享受着应有的怀念凭吊和轻柔细雨。人生在世若能如刘备、诸葛亮一般挥手风云、捭阖天下,那功过是非也不过是任后人评议的事罢了!正是“有所为善者不亏心”!我先是满腔豪情几乎要大叫起来,而后又沉吟怀古,心情激荡之间早已痴了。雨渐渐小了,我收伞离开了惠陵,不再对身后的人头攒动多看一眼。
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走出了武侯祠,面对如潮的人流和车辆,刚刚的思绪纷飞恍若隔世。我走上一辆公交车,心里却想着当年孔明丞相也曾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也许转角那里是他微服时常去的茶馆,下一个路口便是门前蹲着两座石狮的丞相府……如果说武侯祠是为纪念诸葛亮、刘备以及其它蜀汉英雄而建的话,那么整座锦官城,都是武侯祠。因为他们的灵魂早已成为一体,浸润在历史中,不曾分离。
武侯祠是成都的一大骄傲,是一个拥有着古老文化的地方,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了。我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爽快的答应了。刚踏进武侯祠,就见里面美不胜收。一棵棵百年老树挺拔翠绿;一朵朵海棠花尽情绽放,一株株小草更是衬托了事物的美丽。天空显得格外的蓝,小草显得格外绿。穿过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刘备雕像,一看就一股逼人的气魄。穿过刘备的殿,我们来到了诸葛亮的殿。诸葛亮头戴经纶、手持羽扇、神态庄严,看上去好像一个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一样。殿前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生思。这副对联表现了那种精神和智慧,这幅对联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让后人学习诸葛亮的那种品质。诸葛亮的殿上有一个万年乌木,上面刻着八个大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后人学会遇事要沉着冷静。两旁的偏殿分别是张飞和关羽的殿。左边是张飞,身高十米,看起来就有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而右边是关羽,也感觉英明神武。我们还去参观了最有名的出师表,是岳飞和诸葛亮的共同结作,上面的书法让人感觉浑然有力,而出师表里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个“帝”字,一共重复了十五次,十五次都写得不一样。最后我们还去参观了埋葬刘备的地方,足足有一个小山坡那么大,感觉很雄伟壮观。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墓。
武侯祠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参观,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地方。里面的历史令人叹服,因为那是智慧的结晶。
一到大门,明碑与宋碑便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迅速走过去。啊!这里的'字可真好看,刚劲有力,活像一只只龙虎,更增添了我对古人的钦佩之情。继续往前走,武将廊与文臣廊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啊,这些人物大都是我所敬佩的人物,如赵云、马超、黄忠、庞统、姜维等。他们一个个神采飞扬,威风八面,真不愧是蜀国的大英雄呀!走了没多久,一块匾便呈现在我眼前,上面写着“光高铭业”。听导游说,这个地方名叫“汉昭烈庙”,正是刘备的祠堂所在地,在正方的左右两旁还有“五虎大将”的另两位成员——关羽和张飞,他们两旁站着六位将军,像是在保护着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一样……。
再往前走,便是有着“卧龙”之称的武候祠,正门的匾上工工整整的写着“名垂宇宙”四个雄壮的大字,真的很有气势。正门两旁写着我们曾学过的遗迹——“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让我看到了诸葛亮为蜀国做出的伟大贡献,鞠躬尽瘁的情景……。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领略了蜀汉人物的风采与伟大,同时也深深在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武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它是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建造的。正巧,寒假,我有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武侯祠游玩。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匾,它由几根红色大柱子支撑着,上书“天下第一流”五个大字,显得非常醒目,匾的两边,画着精美的图案。
过了牌匾,“琴楼”便立刻展现在眼前。听讲解员说,这“琴楼”讲述的就是诸葛亮大摆空城计的故事。抬起头向上望,原来楼上的墙壁上彩绘的正是当年空城计的情景。沿着一旁的阶梯上二楼,推开门一看,一张石琴呈现在你眼前。据说这就是大摆空城计时,诸葛亮弹得那张琴,摸一摸,表面虽然很光滑,但是岁月还是留下了凹凸不平的痕迹。从阶梯上下来,穿过大门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空城计的景象:司马懿带领着千军万马来攻打诸葛亮,而胸有成竹的诸葛亮当时却在城楼上悠然自得地弹琴,司马懿心生疑窦,恐有伏兵,吓得赶紧撤兵……
过了“琴楼”,出了圆门就来到著名的汉中市花——旱莲树下。站在树下抬头望,这颗旱莲树长得十分茂盛,从远处看,好似一把遮阳伞。旱莲树的树干很粗壮,至少得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拢。听大人们说,旱莲树最奇特的是它先开花后长叶,花儿们纷纷凋谢后,叶片便渐渐发芽。旱莲的花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因为旱莲的花像荷花,并且生长在这株400多年树龄的旱地树上,所以取名为旱莲。每到阳春三月,花儿们就纷纷绽开美丽的笑脸。现在虽是二月份,但它的花苞已胀鼓鼓的,好像马上就要破裂开,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毛茸茸的,挺舒服。
出了庭院,路过主殿,便来到“望江亭”。站在“望江亭”上向下俯瞰,一大片一大片广阔的田野尽收眼底,在远处便是被河堤上树林挡住的汉江河。据说,在古代,可以看见汉江奔腾而去,所以它被称为“望江亭”。
出了武侯祠,我回头眺望那古色古香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美丽的景致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
祠前是宏伟的千古人龙的石牌坊,上面的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接着,我们见到了草庐,这就是刘备曾经三次拜访的地方。它比起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拔地而起的高楼,显得古朴而简陋。刘禹锡面对草庐,曾由衷的`赞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可见当时的草庐已远近闻名。
往东侧看去是古柏亭。门额“古柏亭”三个字是清代咸丰四年南阳知府钮雷写的,而古柏二字也有来历,史料记载,古柏亭原有古柏一棵,高接云天,是诸葛亮当年在卧龙岗居住时亲手种的。诗圣杜甫也在古柏亭中表达了赞美之情:“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前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前后两次出师北伐上书后主刘婵的奏章,两篇奏章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贞之志和深厚真挚之情,真无愧是民族的伟人,国人的楷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