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辗过,如过眼烟云的几千年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将永远被人铭记。
都说历史是给胜利者的传记,而项羽,这个在楚汉战争中的失败者,原本应被历史一笔带过的。或许是司马迁对刘氏家族的不满,把他,这与刘邦抵抗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失意英雄记入了《史记》中的本纪。
残阳似血,映着滚滚黄沙。历史是无情的,它使得四面楚歌别虞姬,霸王终在乌江自刎。为何如此一支英雄部队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项羽的缺点不少。一是用人。刘邦知人善用,因此得多位贤哲。其实项羽手下也不是没能人,他的谋士范增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水平也算天下数一数二。可你看看项羽,只因前夜叔父项伯的几句话,在鸿门宴上竟然对范增的几次暗示,甚至是最后他忍无可忍的“明示”都无动于衷,结果错失了***刘邦的最佳时机。如此之事,极似三岁小儿所为。
二是贪财。同样是鸿门宴,张良替刘邦献上白璧一双给项羽,项羽欣然接受,还恭敬地“置之坐上”。气得范增都说出了“竖子不足以谋”这样的话。进了咸阳,白璧玉杯怎会少?项羽就是目光短浅,贪图小钱。遇上这样的主子,范增也只有叹息的份。
三是心无城府。这一点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老谋深算的刘邦来说,他还是太嫩了点。好不容易有个曹无伤肯给他做间谍,搞搞情报工作,愣是被项羽三言两语就给透露了。动不动就会被别人说出去,遭***身之祸的工作,换谁谁都不会去干。看了曹无伤这个刀下鬼,我们也自然明白:项羽这人,靠不住。
不仅这事儿,再往早追溯几年,尚还年少的项羽看到了秦皇威武的样子,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说这样的话,是要掉脑袋的。可项羽没想这么多。
再听听刘邦这小子说了点什么:“大丈夫安当如此!”多么妙的一句话呀!看似赞扬秦王,其实也道出了自己的伟大志向。
……
以小见大,由此,你或许能明白项羽----这一代好汉失败的原因了吧!
“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个战士”最后还是用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来作为结尾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实,项羽大可不必如此,他觉得“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这样也酿就了项羽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悲剧,说实话: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会有期。
知耻而后勇,项羽若能东山再起,那刘邦,怕也只有望洋兴叹的机会了。
广义地讲,所谓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的,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评价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强调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过程。
第二,强调用多种方法(测量和非测量)系统收集资料与信息。
第三,教育评价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计划,也可以是课程;既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是某种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或教育程序。
第四,强调为学生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
狭义地讲,我们把教育评价界定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这种界定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揭示出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一定依据和标准之上。这个依据不单是教育目的,它还是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各科教学的目标,甚至是为了了解教育革新方案的效果的目标,然后,依据目的制定出教育评价的指标标准。
其次,揭示出的评价对象是“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的状态与绩效”,意在说明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各种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思想工作、管理工作、人事工作、总务工作等),也包括各种教育活动人员;既包括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状态),也包括教育活动的最后效果(绩效);既可以是对某一工作或某种人员的评价,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评价。再次,这种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建立在系统收集的客观资料基础上,运用相当的技术手段,不仅要进行量化的测定与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定性的分析,是一种以描述为基础、价值判断为根本的活动。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每天都在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行为情况进行着不间断的评价。但对评价的真正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次学习了《教育评价》后,对“教育评价”才算有了比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现谈谈我在学习中的一些感受。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按不同的依据对教育评价进行分类。如: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为了解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使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等更适合活动对象的自身条件及需要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活动结果进行的鉴定性评价。又如: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将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绝对评价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还可以按评价对象的层次、范围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是指对影响到社会范围的那些指导、规范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评价。微观评价是指对某项具体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对实施和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对教育活动指向的具体对象等进行的评价。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人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虽然评价的划分类型有好多种,但他们必须要坚持一些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用性原则。这些原则是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指导评价活动的一般原理,是一种“行为准则”。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我们的评价才客观、公正,才有实际运用价值。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我最常运用的就是对学生的评价。那么什么是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因为学生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结果。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那么评价学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提到项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同时也为他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而扼腕长叹。许多人认为项羽十分英勇,天生力大无穷,一杆虎头金枪神勇无敌,连最后的乌江自刎都是壮举。李清照有诗赞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说实话,我可不这么认为,项羽虽勇,却少谋。他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让他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夫之勇”。单单凭借一己之勇,怎么可能打下天下呢?
项羽的刚愎自用体现在他不肯采纳谋臣的建议,导致许多有才之人弃他而去。在鸿门宴上,如果他能听取建议,当机立断,怎会错失良机,让自己的对手刘邦逃之夭夭呢!直到最后,最为得力的谋臣——范增也被他逼走了。没有了贤臣的辅助,垓下之败实属必然。他的对手刘邦则恰恰相反,求贤若渴,知错就改,虚心听取谋臣意见。身边聚集了大量谋臣,这为他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要的不仅仅是过人的天赋,更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孟子曾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楚汉最后一战,项羽被围于垓下,四面楚歌,拼死才***出重围,逃到乌江边。乌江亭长驾了小船来接,并开导他:“江东虽小,毕竟有沃土千里,众多百姓,如果你再整旗鼓,卷土重来,还能与刘邦抗衡。”而项羽却仰天大笑:“既然上天要亡我,我何必要渡江了?”说罢,手提短刀,连***数人后,自刎而亡。可见项羽不仅刚愎自用,不听旁人的建议,而且不能承受挫折。自刎乌江真让人可叹可惜。
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虚心听取谋臣意见,不刚愎自用,有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历史上说不定会有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君主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