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滴答过,岁月没停过,又是一年元宵节快要到了,说起元宵节,还真的有不短的历史哦……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我国古代的元宵节极其热闹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等。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则是时下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故有隋炀帝杨广《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现在的元宵节和一古时候元宵节比起来,也不失热闹。
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
晴朗的天空,却透露一丝彻骨的寒冷,冬日惨淡的阳光,并未让身体有些许暖和。
你的字怎么越写越难看,好好写!面对老师冰冷的言语,眼泪禁不住浸润我的眼眶。视线模糊不堪,作业本上本已歪扭的字变得更加不堪入目。
下面我宣布能用钢笔写字的同学名单……一个又一个名字从老师口中吐出,就像抛出一个个绣球,接到的心花怒放。而我明知名单里不可能有自己,仍抱着渺茫的希望。意料之中,老师不同意我用钢笔写字,看着手中短小的铅笔,我的心也自卑地缩进了这丑陋的铅笔中。
在寒风中回到了家。女儿,你要的`钢笔,好看吗?母亲早已在家中等候。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那支乌黑发亮的钢笔,内心波涛汹涌,关了一天的心闸终于哗地被撞开,我一下跌坐在椅子上嚎啕大哭。
母亲紧张地搂着我,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这支钢笔不好看?没事,妈再帮你换一支。听了母亲的话,郁闷了一天的我顿时失去了理智,啪的一声把钢笔盒摔在地上,狂怒道:我没资格用钢笔,我没资格!说完,便哭着跑出了家门。
寒风刀般锋锐,无情地撕扯着我的脸颊,脑中不住地浮现着那支躺在盒中的钢笔。可惜,我无缘使用。
女儿,怎么了?母亲追出来,走到我身边,关切地看着低头坐在石板上不断擦眼泪的我。我慢慢平静下来,抽抽搭搭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母亲。
原来是这样啊……母亲搂着我的肩,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母亲突然莫名其妙地指着脚边对我说:你看,这里有蚂蚁。
一只小小的蚂蚁,摇摇晃晃地在地上爬着,大概因为冷,爬得十分艰难。母亲不知从哪拿了一个喷壶,向着蚂蚁周围喷去。我疑惑地望着母亲。周边都是水,只剩一个缺口,蚂蚁受到惊吓后,惊慌失措,细小的身躯漫无目的地向四周突围,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我本以为这只蚂蚁经过一番挣扎后会彻底放弃,绝望地等待死神的降临。但它却出乎我的意料,而是冲撞着,脚步渐渐慢下来了,却从未停止。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蚂蚁突然停下脚步。它是要放弃了吗?我不禁有些担心。过了一会儿,蚂蚁好像突然想到什么,朝着缺口径直冲了出去。
看到了吗?它出去了。母亲看着逃出困境的蚂蚁,叹了一口气,你还没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只要想突破,方法总比困难多。说完,母亲便走开了。
我一人呆坐着,母亲的话让我瞬间顿悟,自卑地锁闭心灵只会让自己走向绝望,我何不奋起练字?
回到家,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钢笔,开始了我的征程。后来,这支曾让我自卑的钢笔,让我找回了自信。
那是我的第一支钢笔。
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有剪纸,生宵,元宵等。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
过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的名子还有个故事呢!很久以前人们把汤圆叫元宵。袁世凯知道了觉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汤圆.从此元宵又名汤圆。元宵的馅有很多.有红豆的.芝麻的.还有绿豆的……
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妈妈大叫;"小心点,别烫着。"咬上一口馅慢慢地流了出来,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元宵节可少不了观花灯。吃完元宵,我和老爸来到天一广场.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在"游动"的鱼儿.真是五花八门!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兔子花灯.只要一按按纽.兔儿便会唱起欢乐的歌。我连忙拿起我的兔子灯加入闹花灯的行列。
俗话说得好“元宵节吃汤圆,家家户户都团圆”。所以这几年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我相信,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