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年头过去了,转眼间我已从一个调皮的小顽童转变成一个快要步入初中的'女生。
那时,与母亲去买了水果回来的路上,走过一条接近于古老的巷子,那边摆着一些摊子,补鞋的,补衣服的,修家电的,都忙忙碌碌,看着他们手上的工具,布满了历史的痕迹。
我不禁陷入了无限的沉思。
小时候,家里做一些炖煮的食物时便会用上煤饼炉,所以煤饼也是我们家的生活必须品之一。“卖煤饼喽!卖煤饼喽!”听到这声音,我便知道卖煤饼的人来了,妈妈必然会去收购一些煤饼。“煤饼佬,等一等,这里要买!”妈妈吆喝住煤饼老人。“吱扭”一声,煤饼车便停了下来,妈妈赶紧下楼,我也一蹦一跳的跟着下去。老人穿着一件灰不溜丢袍子,戴着袖套,估计是不让煤饼沾上衣裳吧。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看他的手,脏兮兮的全是灰,手指甲里还有黑乎乎的泥,我不禁有些厌恶。“老板,这煤饼怎么卖?”妈妈询问着,老人回答:“三角钱一个。”妈妈说:“那给我70个吧”。“好嘞。”话音刚落,老人便从车上把煤饼搬下车,放进妈妈的框子里。夏日炎炎,穿着长袍的老人,早就汗水滴答,拿手一抹,满脸都是煤灰。“好了,总共是21块钱,我就收你20吧,省得找。”煤饼老人说着。妈妈说:“算了还是给你21吧,你们赚钱也不容易,氡氡快去拿一块钱下来。”老人说:“不用了,反正也是一块钱,做生意嘛,就要大方一些才有客人的。”妈妈说:“那就谢谢了。”这时我已经拿着钱下了楼,只见煤饼老人说:“这框煤饼这么重,我帮你抬进车库吧。”妈妈说:“这怎么好意思,还是我自己来好了。”老人说:“没事,小意思,不费力的。”说着搬起煤框向我们家的车库走去。老人离开了,可是一元钱还在我的手里,妈妈便让我拿这这一元钱去买冰棍吃。
随着生活的改善,煤饼炉也是很少有人用,煤饼老人也是许久未见,也许他已经转行了,但是煤饼老人的吆喝声却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忘不了老街上的煤饼老人,也忘不了那沁人心脾的冰棍。
我回过神来,看看这些老街上的那些人,他们并不是我的亲人,但是却见证着我的成长。
那是一条名符实在的老街,瓦砾上布满了青苔,那些已不知年龄的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街,是如此的`清幽,除了那几声飘渺的鸡啼和远远的鸟叫。
就是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曾带给我无穷的欢笑。
那些自由得潇洒的日子,在老街,留下我最美好的回忆……
还依稀记得那一天,我和小飞在街头捡到了一个硬币,我正兴奋地打算把它拿往小卖部买东西吃呢,小飞却对我说:"笨蛋哟你,当然要把钱种下来,等它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多很多钱呀!"我恍然大悟,拉着小飞跑到老街的大榕树底下,在张奶奶家门口拿了一个小铁铲,就把钱给种了。张奶奶出来问:"两个小家伙在干嘛呢?""我们在种钱,奶奶,等钱树长大了,我们分一些钱给你。"张奶奶不禁笑了,我们看到张奶奶笑,也大声地笑了起来,开朗的笑声,一直回荡在老街里。
老街,似乎洗往了世俗的羁绊和丑恶,留下来的,只有宁静和美好……
可我万万没想到,在我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家乡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几年后。当我重返故土时,老街那儿,却成了一家家宾馆!老街呢?我的老街呢?
"孩子,老街拆咯,政府说要发展旅游业,所以起了好多宾馆。"老态龙钟的张奶奶拄着拐杖,轻轻地说道。
什么,老街,拆了?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曾经的人,曾经的事,还有那曾经的欢声笑语……
坐在榕树底下,老街似乎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轻轻地抚摩着老榕树的根须,眼泪不禁落了下来,似乎在那儿,有我已曾丢失的过往……
难忘老街,老街,再见了……
参差不齐的青石板路,窄窄的小巷,低矮又古老的砖瓦房,歪歪斜斜长满藤蔓的墙壁,沿河边一个个石砌的河滩,还有那河滩上洗衣洗菜的人们……那是一条掩藏在繁华街道尽头的小巷——湘城老街,一个充满爸爸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
今年十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上了这条老街。我们一边走,一边听着爸爸有关老街的童年回忆。小时候,爸爸最开心的事就是上老街了,因为那时爸爸住在乡下,每到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摇着满载粮食的船儿上老街河对岸的粮库卖粮。那时的热闹啊,河面上全都是来来往往的船只,船上装满了堆得像小山似的粮食,大人们用力地摇着橹儿,还时不时欢快地吆喝几声。孩子们则坐在船头,或玩水嬉戏,或伸长脖子看看是不是要到镇上了。好不容易总算到达了目的地,粮库的河岸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足足有好几里。那时,我们可要眼明手快,见缝插针,赶紧把船往码头上靠。上了岸,可就更热闹了,码头上人山人海,有的运粮食,有的称粮,有的验粮,小朋友们也跑前跑后,或帮大人装粮食,或帮大人拿筹码……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总算换来的丰收的成果,那时爷爷奶奶会拿着卖粮换来的钱带着爸爸上老街了。
这时,这是爸爸,也是爷爷奶奶们最开心的时候了。老街上可热闹了,还有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爸爸可以好好地解解馋,大饼、油条、麻饼、绕绕糖……奶奶也可以剪上一块布,买上一些家里用的东西。爷爷呢,可以去点心店吃上一碗阳春面……我正奇怪着,这儿哪有什么店,什么超市呢?爸爸告诉我,那时可没有超市,沿街的一间间木板门房子就是那时的小店,这一家是点心店,这一家杂货店,这一家是豆腐店……在老街上我还 发现了一家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理发店。据爸爸说,那理发店里的椅子跟我爷爷的年龄差不多呢,可真古老!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出了这条与世隔绝的老街,在老街的尽头,树着一块“文保界碑”,人们已将这条古老的街道保护了起来。虽然,老街已不再像昔日那般繁华,但那古老的街道,弯弯的石拱桥,一排排的木板门似乎还在显现着她曾经的繁华。
放学回家的是候父亲曾跟我聊天说道,小学时,我们的校长曾说:广德这个地方的学校是个怪胎,广德的私立学校异常发达,而公立学校却很弱,为什么,难道私立学校真的好一些吗?但是在别的地方好学校都是公立学校,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广德公立学校的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他们不去管学生。我的父亲有在这上面又提了个问题:“这与老师管不管学生真的有很大的关系吗?我不敢说没有,但绝不是全部或者是多数,难道学生没有自控力吗,不会自己学习吗,如果是那个学生不是自己去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是呀,如果是一个学生自己放弃了自己,不愿意去学,不愿意去争取,那就算老师再好有什么用呢?结果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无非不就是一个“名师之徒”的名号与无名老师之徒的名号,仅此而已。如果一个学生他自己愿意去学习,那么就算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老师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会想着法子去学,去探讨。学习的精神是阻挡不了的。而名师不过是给你提供一个方便的学习环境,少走一些弯路,领导你去学习,给你起个蒙,还是那句话“仅此而已”。想一想向钱学森,杨振林他们的老师真的很出名吗?实则不是,他们的老师你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那他们有是怎么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愿意去学,急迫的去学。
当然也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没有堕落而是缺少一个目标而已,一种决心,一种梦想。当然这梦想或者目标是说什么长大要当什么宇航员,要当作家,要当科学家。而是一种坚韧不拔的信念。举几个例子,近代时期中国激荡不平,天灾,人祸,国乱,被入侵等等。在这种环境下***坚毅的去说:“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确切的说他到底要干什么了吗,答案是:有也没有。其实他并不知道他日后到底要去做些什么,所以他没有。但是他有是在说他明白他日后要向什么方想去努力,他要去解放中国,他要去让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来,让世界大国的花名册上出现这样一个国家“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需要什么么他就去学什么,他原来是一所海军学校的学生,如果按套路的话,他日后是一名海军,但是他的志向是去旧中国,所以他走上一个危险的道路,成为了中华人民共产党的领导者,去领导中国解放。而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他是这类人的一个很好的代表。但是如果他从小过着如现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日后的成就真的有这么大吗?不敢说没有但是会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吗?因为一个信念导致他拼命的去学习。
还有一个例子,被誉为“民族魂”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他一开始是从文的吗?不他原本是学医的,准备医学救国,但自从看见了麻木的中国人吗,他明白他要解放人民的思想而弃医从文。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去学什么。这便是他不断学习的理由,所以他也就自己自觉的去学习。
所以这些例子都证明了现在的孩子不是懒惰了,而是缺少了这样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的决心。
偶尔走在路上,看见一棵树,一朵白云,一个被阳光反射得五彩斑斓的肥皂泡,也会想起那片没有釉质的天空,想起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日子。书房里有一堆书,全 是《哆啦A梦》。一本一本堆叠起来的,不是其他什么,只是儿时淡淡的仰望和轻轻的哼唱。曾经不止一次地幻想自己能拥有一个哆啦A梦,它拥有任意门,有竹蜻 蜓,还有能使得100分的笔,它可以随我们一起喜怒哀乐,它会为了它最爱吃的铜锣烧而像小孩子一样闹脾气。不过,它也就是个孩子,和当时的我们一样, 都是孩子。
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看了一篇名叫《童年记忆》的文章,当时我边看边哭,不知是伤心还是还念,再或者是庆幸。它让我又回到了那个拥有棉花糖的年代,我又看 到了以为忘记了却还是能清晰地记起的蜡笔小新,猫和老鼠,葫芦娃;又找回了经常进入我们视线,被我们看了无数遍的孙悟空,猪八戒;又记起了因为买到5毛钱 一包的跳跳糖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带着流汗的脸颊在太阳下舔着雪糕的样子,与朋友上学吵架放学就和好的天真……我想,那时的简简单单是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快 乐的。
就这样,与它们一起走过了这个纯真难忘的童年。
即使花相似,但人已经不同了。或许,在某个夏天感受到了离别,在某个秋天感受到凄凉的时候,我们已经长大了。
失去了儿时的.天真与好奇,忧伤与成熟成了我们的标志。哆啦A梦,猫和老鼠早已被我们抛在脑后,已不再对竹蜻蜓存在幻想,而环绕在我们身边的,是一段又一 段流行音乐,一部又一部言情剧,一篇又一篇青春小说。总会在某个黄昏轻轻抬起头看着即将落下地平线的夕阳,然后静静享受那没有温度的光芒;会在某个熟悉的 街头,听着熟悉的音乐,慢慢地隐藏起心底那一抹淡淡的感伤;也会在一个没有人的窗前,看着湛蓝的天空,思念着那个很想念的人。
我们已不再是孩子。
每日在朦朦胧胧中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学校走去,尽管这条道路上还是黑乎乎的一片,只是有着少许的人家点亮了这黎明的星星灯火。
不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这样的忙碌。
总是会在课后讨论着某个喜爱的明星,总是会带着羞怯的双眼从那个日思夜想的人身旁经过,总是会在体育课上奔跑着,脚踩着坚实的土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拥抱这活力与忧伤并存的年少。当然,也会因为考试卷上的分数而流泪,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会为了追求的那些美好而挥洒汗水。
或许,这又是另外一个我们。
毕竟,我们都是一边在失去,一边在寻找。把那些懵懵懂懂的岁月放逐在美丽的时空隧道里,让它默默地等待下一个季节的轮回,总有一天,我们总会感受到岁月的温暖和年华的美丽。
它被科技罩在湖下,是生存的机会,却也是生命的魔网。
一个母亲在哄她的孩子入眠。孩子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母亲犹豫了一下,笑着说:“好吧,我给你讲讲以前的世界。”
“以前?”孩子眼神中透露出不解,以及兴致油然而生。
“是的,以前,”母亲感触良多,“那繁华的以前……”
一个神秘的,流传了千年的故事,在这个母亲的口中清晰而又模糊地,重现。
一千,也许是一万年前,有一个繁华的文明,奢侈的世界。它出现在茫茫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我们的祖先,就在这个世界上生息,繁衍着。
那是个美丽的世界,富饶的土地,茂密的山林,翠绿的树木,清澈的水在流淌,芳香的花在摇曳……最美的是那蓝天,鸟儿飞过,唱着美丽的歌曲;风,能抚去人们一切的疲惫;还有那朵朵白云,悠悠地飘,带来远方的讯息,也捎走当地的魅力。
“好美的世界呀!”孩子赞叹道,“妈妈,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对不起,孩子,不能,因为它已不再存在。”母亲说,“甚至连我也没到过那里,这只是神秘的传说,却又真实。我们湖底的人一代一代的将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也将继续流传下去……”
母亲的眼角闪着泪花。孩子不懂为什么,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也不能。
那的确是个美丽的世界,谁都这么想,可除了生存在那个世界的人类。他们不懂欣赏美,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他们只会互相利用,人与人如此,与自然也如此。
这么丰富的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谁都觉得这空摆着的美是一种浪费,所以,他们竟然向自然进军。谁注意到那棵棵大树慢慢倒下,谁注意到昔日那茂密的山林已渐次秃顶,谁注意到土地渐渐贫瘠、甚至已成荒漠,还有那漆黑的天与云,臭气扑鼻的风与水……可悲的是,谁都注意到,然而谁都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人定胜天,认为科技发展了便能挽回一切。
这个世界的毁灭就是这样开始的。当人们发现地球上的空气已不适合人呼吸,水已不能饮用,后来连食物都做不出时,方才恨晚。昔日繁华的大都市变得萧条,尸横遍野,到处都是得病、中毒、饥饿而死的人。真是“千‘城’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谁有办法?于是那些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设想移民外星球,可这毕竟是个耗资大的项目,无法保证能将所有地球人全部运走。于是那些始作俑者反而最先逃之夭夭,最后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们。
“他们真可恶!”孩子叫起来,“太不公平了。”
母亲却释然:“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会破坏一个星球,但早晚会糟蹋另一个星球。可怜的是茫茫宇宙,有几处地方能让他们糟蹋?”
一下子十分寂静,母子都各有所思。是的,破坏生态实在太残忍了。最后还是孩子打破沉默:“那些老百姓怎么了?接着讲吧!”
母亲点点头。
那些“有知识懂科学”的始作俑者逃光了,剩下的人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也想尽办法。他们想到恐龙灭绝,尼斯湖况且可能有水怪――恐龙生存――如果真有水怪的话……
他们想到了他们也能在湖底避难,然后想到了千岛湖。
于是他们从以前建的水下游览管道进入千岛湖底。令人欣喜,湖水很深,没有被污染,还是很干净。于是人们建设起湖下世界,这并不困难,因为在这人工湖下,本来就有很多千年古镇。
“这些人就是你我的祖先。”母亲最后说。
又是沉默。孩子不知道的,是他的祖先竟有这么一段不凡的经历,他不知道的,是他原本可以看明媚的日光,听小鸟歌唱。
母子俩都哭了。
于是这个故事就这样又一辈一辈地传下去,永记在心。他们不再会忘却自然的报复,也许中会有一天,他们会重新将社会建立得井井有条,也许,他们会幸福地生活下去……
而我们作为他们的祖先,能不能让自己幸福,让自然幸福?
也是让他们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