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璀璨的文化。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结晶,是我国的国粹,是世界文化历史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璀璨的明珠。外国人也说京剧是“东方歌剧”,昆剧是“戏剧之母”。
北方有京剧、评剧、二人转、黄梅戏;新疆有自己的曲子戏;江苏省有越剧、昆曲;我们广东省也有潮剧、粤剧。每一种戏种对代表着每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戏种真是五花八门啊!我国戏曲有三百多种,传统戏剧就是数以万计了。
虽然它们都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是它们现在仍然流传至今,流传在民间,它们都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具有“东方歌剧”之称的京剧和“戏曲之母”昆剧是我国戏剧史上的杰出代表。
中国戏剧,去还是留?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看戏剧的人渐渐减少了,科技也渐渐取代了传统。人们开始追求现代化的文化了,如“电影”、“电视”等等。人们可以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就可以看到许多东西。但是却很少人再去关注我们的传统戏剧了,除了老一辈的人仍然热衷于它。
难道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伟大的国粹就要失传了吗?不!我们应该采取采取一些措施了,不能让我们的戏剧消失。我们不仅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还有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多听听戏剧,找回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风情,组织大家一起想老人们学唱戏剧。
戏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既独特又有趣。让我们共同回味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沧桑,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情。我相信,我们的民族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让东方之珠更加耀眼、更加璀璨!
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无非就是柴米油盐,但是在无奇不有的大自然中同样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华北、西北一些地区,就生长着一种“醋树”,这种树的果实似如球形,待果实成熟后,当地人把“醋树”的果实榨成汁,然后经过浓缩以后便可以代替醋使用。
还有一种调料是人们很喜欢的,那就是味精。在云南贡山上生长着一种“味精树”。这种树高达25米左右,树皮呈深褐色,活像古柏一样,它的叶如同人的手掌,这种叶子很厚,所谓的“味精”就藏在这叶子当中,当地人做菜时从树上摘几片“味精树”的叶子放在菜中,味道如同放了味精一样鲜美。
说完调味品,没有主菜怎么行?
如果有人说米饭长在树上,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呢?就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马来西亚等地生长着一种树,这种树高达20多米,属于棕榈科植物,寿命大约10-20年,树干中空而柔软,树干中大部分是淀粉,这种树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开后不久就会枯亡,当地人在树枯死之前将树砍倒,把树中的淀粉取出,再用清水浸泡,这些经过清水浸泡后的淀粉经过沉淀晾干,稍一加工就是一粒粒的“米”了。这种“米”煮出来的饭与稻米相似,而且,这样的一棵树可产“米”200-400公斤之重呢!
还有一种十分有趣的树——“鸡蛋树”,顾名思义,这种树结出的果实与鸡蛋极其相似,这种“鸡蛋”的表皮坚硬,光滑,与真正的鸡蛋不同的是,这种“鸡蛋”味道如甜瓜,可以直接采摘食用,在欧美一些国家,有不少的人种植这种“鸡蛋树”。想象一下,树上结出了一只只的“鸡蛋”,是不是很有趣?
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有一种把它们全部种在家中的冲动呢?
蜂鸟是一只可爱的鸟。它很小,是鸟类里最小的鸟,它甚至没有你的一块手表大。蜂鸟很温顺,但别以为它温顺就怕人,你可以用手指轻轻拂它的绒毛,它就会从那笔盖小的绒窝钻出来,壮着胆子打量你。
蜂鸟虽说是鸟类,但它却不像鸟一样吃什么毛毛虫呀,也不吃鱼,那它吃什么为生呢?原来蜂鸟吃花蜜,它仅用一双精巧可爱的小翅膀使劲又快速地扑闪扑闪,就可以飞到比它还高几千倍的花上。它可以从它长长的嘴中吐出长长的舌头,吸吮花蜜。它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轻盈而又灵巧。它扑着翅膀,震得花一颤一颤的,活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远看,它就和蜜蜂没什么两样,所以它就被称为”蜂鸟”。
蜂鸟确实很小,但它的生存能力却不容小觑。在寒冷的冬天,蜂鸟会进入”蛰伏”的模式。夜间它的温度将会从41。6度降至8。9度。
蜂鸟的翅膀大多是透明的颜色,力量十分大。它的翅膀可以飞速地托着蜂鸟的身体飞,剧烈的抖动使蜂鸟的身体跟着摇晃。蜂鸟不仅可以飞速前进,它还能飞速倒退,而且它的翅膀是鸟类中唯一可以旋转的,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蜂鸟经常把头转到90度,斜着脑袋看着你,像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儿童,歪着头望着你笑。这只神奇的小蜂鸟,真的是让人意想不到呢!
如果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的建筑物再多,也是苍白的。上海的老房子是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上海老房子随着城市的辟路、建地铁、造桥、盖新楼、造各种商场等一批批消失了,存下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
一个老房子里可以有什么?一段往事,一段童年的回忆?还是长大的无奈?
走进富有上海气息的弄堂里,眼前的小路使我不经意间产生几许凄凉之感。四处湿嗒嗒的,墙角长了不少的青苔,斑驳,剥落的墙面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我也曾想过,如果老房子知道它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会不会也躲在黑暗里默默地哭泣呢?好在现在老房子里住的人还不少,更多的是一些老人不愿意搬出来,毕竟这里有几代人留下的回忆。
走过略微阴暗的弄堂,再来就进入人们住的老房子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结构。
首先是石库门和天井最先映入眼帘,然后便是客堂间,旁边是厢房。跨过窄小的过道就是楼梯间。底楼的房子后面会设置一个灶间,年代久远点的时候里面会有很多只灯泡用来照明。每户人家备一只灯泡,这么多家住户把灯泡放在一起,像极了一串会发光的葡萄。灶间的旁边还有个大水槽,是水泥砌成的,大约有半腰高,大家都依靠它来做最基本的洗漱。伴随人居增多,水龙头密布。
灶间往上就是亭子间了,亭子间设在底楼与二楼或二楼与三楼之间,大多处在厨房上面和楼梯转折处,也有在顶层,室内低矮局促。所谓“亭子间”,原意是储藏室,近乎阁楼的性质,大多为佣人仆人的栖身之处,冬受风欺,夏为日,只有一边墙上开窗,面积绝对小于十平方米。这种狭小的环境换了现代人更本就住不下去!很多作家都写过关于亭子间的小说,把它描绘的如梦幻场景一样。但在我看来即使狭小凌乱这也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沿着亭子间旁的楼梯往上走,就是为数不多的正房,那是一栋石库门中最好的居住环境了。随后要说到阁楼。随着人口的增加,有许多孩子睡觉其实是在阁楼上的,相比之下阁楼的空间也不大,但是不得不提的还是老虎天窗。在夏日炎热的晚上,睡不着的孩子们是有多无聊多难耐啊,他们掰着手指头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数着星星,那份少年时纯真的情感多让人动容!
顶楼的后面还有晒台,夏天的傍晚时这绝对是个纳凉聊天的好去处!老老少少,在夏日余晖中的那点光亮里,老人摇着蒲扇讲故事,孩子托着腮帮听故事,不远处甚至还传来老式收音机里那悠悠的戏曲唱腔和说词对白。这份惬意这段画面,实在是永生难忘!
老房子的历史悠久,建筑结构独特。承载了一代又代人的童年和美好的记忆。总而言之,那些有着自己独特风格而非现代化钢架混凝土工艺,无论怎样都有无法比拟的意义不是么?我觉得老房子不该拆,它应该切实的存在着……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