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读后感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战国策》的写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人物刻画生动。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划勒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一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勒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士的丑态。
?.善于讽喻。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语言风格独特。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对其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富贵、朝秦暮楚的行为,及其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种种阴谋,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是不足取的地方。
《战国策》的主角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谋臣策士,他们共同的身份是说客,各自代表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而他们的活动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尖锐激烈的斗争情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活生动、波澜壮阔的战国时期的美丽画卷。他们活
跃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的力量对比和外交政策,并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历史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进程。而本应该是当时历史主角的各国国君,却都退居了二线,他们不仅大多自称愚笨,或以前所采取的政策都是错误的、要听从说客的计策,而且他们最终都被说服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谋臣策士们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心理揣测能力、人性洞察能力和高超的游说策略和技巧。
《战国策》记载的这些谋臣策士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游说案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来学习借鉴游说、劝说别人的策略和技巧,并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为了对每个案例进行更方便更清楚地解读,从每个案例中抽象、总结出一般要素,它们分别是:
?.游说主体,即游说者,也就是本书中的主角,一般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谋臣和策士,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机智、才华。
?.游说客体,即被游说的对象,一般是各个国家的国君或具有决策权的相国或其他重臣,他们最后全部被说服,改变了原来的决策或者采纳了游说主体的意见而采取了新的政策。
?.游说本体,是游说客体综合当时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政策、文化环境、历史条件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并在对人的`心理、人的本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游说场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事先预设或随机应变所采取的游说策略和技巧,这是我们在学习战国策的论辩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所应该主要关注的方面。 ④.游说场。是游说本体的外在客观条件,包括当时国家力量、国
家利益、国家的对外政策、文化氛围、历史条件,以及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的心理本性等各种条件。
读每个案例都可以从中找出以上这四个要素,通过这四个要素,就可以将这个案例看得清清楚楚。
在复杂的人类社会,人们时刻处在各种扑面而来的问题之中,而问题的解决不是靠简单、粗暴和轻率的行为,而是靠人类的脑子。言语和谋略可以解决问题化解危机,而战争冲突等暴力行为无助于危机的解决。会运用口才和谋略的人,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非常轻松。
无论是战国时代还是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冲突是永恒的。当一个弱者处在利益主体林立的“丛林”中时,他应该象颜率一样清醒: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主动地帮助弱者;只有利益的诱惑才能使那些应该帮你的人来帮你。天下美誉和九鼎之宝的诱惑永远强于对弱者的同情心。你自己不关联着他人的利益,他人会资助、借贷给你吗?晓之以理,才能说服他人;挑明真相,才能使一时反应不过来的人恍然大悟。说话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事情讲清楚,由不同的行动讲到不同的结果,由发端讲到演变,再讲到结局。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层薄窗纸,由话语轻轻一点,就能捅破。只可惜没头脑的事主们往往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千万不要对要说服的对象估计过高,该捅破的就一定要捅破,该说清楚的一定要说清楚。
说话需要谋划,脱口而出的东西是最没有价值的。说话一定要说到点子上,一定要解决问题,否则宁可不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前
要深思熟虑、谋局排篇。象苏子一样句句都迎合西周君的心思和利益,使西周君觉得“放水”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然而这恰恰落入了苏子的整体战略安排之中。
语言是人类的传播工具,事实需要传播,没有传播就无法了解起码的事实。在现代西方哲学看来,事实的真相是人们永远无法了解的,人们只能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媒介来了解事实真相。这样,语言本身就对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苏子巧妙地利用语言传播对事实真相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让他的受众完全听信他对事实的解释,可以说,他轻易地垄断了受众的“知情权”。现代社会中,只要我们明白事实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会说服受众、左右他们的行动。
对大臣的非议就是对君主的赞美,说客把这一层辨证关系给挑明了。好与坏,黑与白,高尚与龌龊,是经常转化的。好的东西在一定情景下会成为最为不好的,而不好的东西反而会成为好的。就像大臣的高风亮节会导致君主的委琐,而大臣的龌龊反而成就了君主的美誉。对照今天,我们应该把上司的位置与自己的位置摆正,作为下级,其高过上司的声誉和高风亮节在一定的火候绝对不是好事,因此,聪明的下级知道要学会为上级掩饰过错。
其实人生就是政治,没有人可以逃避,除非你远离政治、远离人。在人类社会中,没有想法的人永远是有想法的人的一枚棋子,在利益面前,任何东西都显得无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也会处于两难境界;有时候还想鱼和熊掌
这则故事是在讲多大脚穿多大鞋,并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东周国力有限,不是天赐良机已经招揽不到威名俱盛德人才了。想想也悲哀,天下之人莫不是王臣,但在名义上的感召已经不能够吸引人才了。杜赫想要东周重用景翠,抛出了潜力股一说。潜力股古来有之,虽一时不见其形,但已略具其神。这样的未雕美玉在普通人面前价值有限,但在阅人无数的“星探”眼中却是无价之宝。大到一国,小到一家,其间的兴衰荣辱无不在人才二字上。因为只有人才才有别人缺少的眼力,也只有人才有着平常人更多的创造力。社会不过是人才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各取所需自然的资源,社会又转化成一种人才对抗大自然的资源。但是各取所需就导致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至于多样性的人才什么时候重要,什么时候次要,又是一种历史的各取所需。也可以说成人类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各取所需。水无常形,势无常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历史正是有阶段性,你在这个阶段你再怎么蹦跶也是次要,你再怎么颓废也是重要。不过大家作为人才都没有本质区别,有区别的只是时代。这里不知道景翠是不是那个时代所谓的人才的潜力股,但可以知道杜赫已经成功推销了景翠。因为他清楚他那个时代,当时的东周需要怎样的一个人才,而这个人才必须物超所值。
中午我和妈妈一起看百家讲坛《战国七雄》,这一讲讲的是“变法强秦”,主要说的是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事情,他推行变法的手段非常严苛,甚至使用暴力,轻罪重罚,“步过六尺者有罪,弃灰于道者被罚”,也就是说走路时步长超过六尺就有罪,将灰倒在路上就会被罚。还提到商鞅变法前土地100步为一亩,变法后240步为一亩。看完这些,我就对“步长”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忙问妈妈我的“步长”是多少,妈妈说我可以量一量。于是,看完百家讲坛我就拿起米尺,准备和妈妈一起测量我们的“步长”。妈妈还“步长”也可以称作“步幅”。
令我感兴趣的测量开始了,我和妈妈先在地上用粉笔画了一条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然后先开始测量我的步幅,为了测量得更加精准,妈妈建议我多走几步再出一步的平均数。于是我一连走了五大步,在五步的终点用粉笔画了一道线,接着我们就开始用米尺测量起点与终点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我用米尺认真量了一共是428厘米,妈妈这是五个“步幅”的长度,要想一个“步幅”是多长用除法,可除法我还没学,只好让妈妈帮助我来计算,妈妈计算后我的步幅是85厘米。我听了高兴极了,我终于的“步幅”是多长了!
紧接着我又饶有兴趣地比照先前的方法测量妈妈的'“步幅”,妈妈走了3步,一共282厘米,用282除以3,妈妈的步幅为94厘米。比我的步幅足足长出94减85 , 9厘米呢!
这还没有完,妈妈还了的步幅就可以用它作为“测量单位”进行不太精确的初步测量。
我们紧接着就进行了一次实地试验。先是来到爸爸的会议室,妈妈让我用的步幅测测会议室的宽度,我用步子丈量了,足足有7大步,妈妈让我根据步幅的长度算出会议室的宽度,于是我就在草稿纸上一连加了7个85,出是595厘米。可妈妈这样算太复杂、太慢,她说应该用乘法,即85乘以7,只见妈妈只在纸上用了一个竖式就算出了595的结果,和我的一模一样,呀!乘法真是太奇妙了,我真想赶快升到二年级学习它呀!
之后妈妈又用她的步幅测了是614厘米。为什和我测的结果不一样呢?我很是不解,妈妈说这是误差造成的。我们又用米尺测量了会议室的真正长度,是605厘米。
看来用步幅测量长度的确是有误差的,但还不算太大,如果在测量精确度要不高、一时有没有趁手的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个便捷的测量方法呀!
后来,我和妈妈又测量了家里客厅、卧室的长度。
学到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真是收获多多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第一疑问是祭田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估计和祭庙,祭品的`功能相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祭祀祖先所用的物品。可就是这么神圣的东西,天子的祭田却还是被赵一个诸侯给抢掉了。无奈到要谋士利用装神弄鬼的太卜解决问题。看到周室衰颓如此,心中有点不忍。但这是历史的脚步,任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当一个国家连自己的祭祀类东西都保不住的时候,那真是离灭亡不远了。赵氏晋大夫出身,现在竟然连天子的祭田也是想夺就夺,怪不得孔子也感慨礼崩乐坏。但这是矛盾矛盾发展的必然走向。圣人坚持克己复礼,但那也只是境界问题,而非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了。赵王病了,收受好处的太卜把病因归咎于夺了周的祭田。那时的人们还是相当畏惧鬼神的。赵王也是人,也怕死,所以听太卜言也是人之常情。想想为了一块祭田丢了自己的性命,那多不划算啊。所以还是把祭田还给了东周。郑朝用一时的巧计保住了周室那仅存的一点尊严。但是谁都知道,这仅有的一点尊严最后也会失去。所以奇技淫巧能够规避风险一时,但如果不从本源上去查缺补漏,迟早也会走向失败。这虽是天命,但又有谁愿意去接上这最后一棒!赵王不敬天子惧鬼神,周君不修本源险用计,我们不塑自身疲于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
一天下午,我正在看一本关于战国的历史百科全书。看着看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扇门,我好奇地走了进去。
哇!这儿是哪呀?这里人怎么头上还顶着个像包子的东西?莫非我刚才进来的'是时空之门,来到的是古代?既然是古代,那究竟是什么朝代呢?我拉住旁边的一位商人:请问,现在的王是谁啊?那位商人听了之后,好像没听懂我的话,说了一大堆我听着似懂不懂的话。最后,我听得不耐烦了,干脆就直接走开了。
突然间,我觉得有点不对劲,连忙转过头来。呀!大家全看着我呢!我与大家的衣服都不一样,我有手表莫不成他们把我当成是外星人?
这时,我看见旁边有一个卖苹果的小摊。看看古董苹果好不好吃!如果好吃的话,带一点回去给爸爸妈妈吃!苹果多少钱?我问。一文钱一个!一文钱一个?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对呀!这是古代,他们说的当然是古代话啦。难怪刚才那商人说的话我没反应过来。还好我读过《论语》这本书,所以我能听得懂一些,那位商人说完之后,我试着拿出我身上的5元钱递给那个商人,商人奇怪问:为何给我一张纸?眼看商人就要把钱扔掉时,我急忙说:这是钱呀!我好说歹说,商人就是不肯卖。
不卖就不卖,谁稀罕你的臭苹果!正当我气不打一处来时,我突然看见了一位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官帽的大官,坐在一辆像马车又不是马车的车上,难不成是战车?他正在与百姓们说话,我好奇地钻到了人群中间,听了半天,原来是大官在对大家说,谁愿意把这根大木头搬到附近的北门去,谁就可以得十两黄金——虽然他说的是古语,但我还是能听清一鳞半爪。那个大官说完话之后,见没有什么人反应,又说话了,赏赐从十两黄金一直加到五十两黄金——不仅如此,还叫人拿上黄金来黄金?我看是缩小的金火锅盆——不过,真要拍一张照片做纪念。就在我还没有回神时,已经有一位壮士扛起木头迈开大步朝北走去。不一会儿,壮士就返回来了,那大官真给了那壮士五十两黄金——原来他就是商鞅啊!
如果能要到商鞅的签名,那可值钱了!就在我正要挤到商鞅身边时,不知哪个该死的居然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哎哟一声就醒了——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春秋战国是一个驰骋于梦想战场的年代;春秋战国是一幅绽放着思想内涵的画卷;两千年的文化气息,从这里开始扎根;两千年的辉煌史篇,从这里开始丰富;梦回春秋战国,我们触碰历史,感受兵戈喧嚣之下的黄土飞扬。——题记
小时候学多了论语,自然也对其出自的时代——春秋战国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春秋战国虽说是乱世,战争连年不绝,但却毫不影响其文化的发展。其中不仅涌现了近百家以孔子,老子,墨子等为首的学派,还上演了一场“百家争鸣”的壮丽文化斗争。
或许是生活在乱世的原因,那一时期的文人雅士总喜欢聚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和世界走向。其场面也十分激烈,并不比滚滚沙场气势差。可以说,这种谈论会成为“春秋战国”的一种特色。
我一直想亲身下其场面的壮大,没想到这愿望竟得能实现。一天夜里,正当我呼呼大睡,忽然出现了一道白光,竟把我带回了春秋战国时期。我揉揉自己眼睛,仔细打量身边情况,一个宽广的大殿,殿上坐满了人,旁边还摆满酒肉。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想见到的谈论会吗?我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既陌生又兴奋,四处张望。只见殿上的人摇摇摆摆,情色姿态各不一样,看那个人神态轻松,一边手搀扶着地面,一边手握住旁边的人,似乎想站起身来,跃跃欲试;再看那个人神色紧张,不时握握手或咳嗽几声,似乎被这个大场面给吓到了;还有那个人,一边埋着头喝着酒,大口大口地把肉夹进嘴里,眼神迷离得看着四周,似乎今天只想做个看客。整个场面十分热闹,我由于过于兴奋,便抿了口酒。
这时,坐在殿顶台的`一位男子突然发话:“请问诸位对治国之道有何妙策?”台下的人忽然镇静下来,纷纷交头接耳地讨论着。这时一位青年站起身来;“信陵君有礼。”原来坐在顶台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大臣信陵君。“吾来自韩国,名韩非,吾认为……”听到这里,我更惊奇,原来他就是那个集法家与一体的韩非子,我又抿了一口酒继续听。“吾认为治国之道无非就是实行变法,以法治国。看秦国今日如此强盛,也是当年商鞅实行变法所致。”韩非讲完后,大家都纷纷叫好。这时,又有一位青年站起来,“吾名李斯,乃韩非公子的同窗。”原来他就是秦始皇身边的得力助手,恩,果然一表人才。“吾赞同韩公子的观点,以法治国不仅可以使军队更有纪律性,人民更有向心力,这样的国家才能长久。”大家又纷纷叫好,我可能由于酒喝多了,竟站身起来,大喊好见解。这时信陵君发话:“公子如此激动,还有什么好见解么?”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诶,诶……”我站在那边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来。“嗯?我问你话呢,你没听到么?”信陵君有点发怒了,用手重重敲了一下桌子。这时我手足无措,心想:死咯,火都烧到眉毛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身边响起了一阵闹铃声,慢慢的身边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我的房间和我的床,我这才明白刚刚的一切是一场梦。
我躺在床上,美滋滋地回味着刚刚的场景。春秋战国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有美酒、有佳肴,大家不分国籍,实事求是地谈论,莫过于人生一大乐事。从现在起我一定要练好自己的口才,等下次再回到春秋战国,我一定要和那些文人雅士一辩雌雄……
这就是我所想生活的时代,一个群雄争霸,畅所欲言的时代。
客見趙王曰:“臣聞王之使人買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馬之工也。”對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國事,又不知相馬。”曰:“王何不遣紀姬乎?”王曰:“紀姬,婦人也,不知相馬。”對曰:“買馬而善,何補于國?”王曰:“無補于國。”“買馬而惡,何危于國。”王曰:“無危于國。”對曰:“然則買馬善而若惡,皆無危補于國。然而王之買馬也,必將待工。今治天下,舉錯非也,國家為虛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與建信君,何也?”趙王未之應也。客曰:“燕郭之法,有所謂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聞也。”“所謂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優愛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內,則大臣為之枉法於外矣。故日月暉於外,其賊在於內,謹備其所憎,而禍在於所愛。”(《戰國策.趙策四》)
学习体会:
有个宾客见了赵孝成王问道:“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说:“有这回事。”宾客又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找不到识马的人。”宾客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说:“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没有识马的本领。”宾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妇道人家,不会识马。”宾客接着问:“买马如果买到好的,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又问:“买马如果买到坏的,对国家有什么危害?”赵王说:“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宾客说:“既然买的马是好是坏,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找一个识马的人去。现在治理国家如果用人不当,城邑将无居民,祖宗断绝祭祀,可是大王却不任用内行的人,而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呢?”赵王无言以对。宾客继续说道:“燕郭占卜的方法法有一种叫桑雍的,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没听说过。”宾客说:“所说的桑雍,就是指善于迎合自己的亲近者,以及很得宠爱的夫人、美女等等。这些人都是趁大王醉昏昏的时候,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他们这些人在宫内随心所欲,那么大臣就能在宫外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只能照到外表,而坏人却隐藏在阴暗的深处;小心谨慎地防备了自己憎恶的人,可祸乱却往往发生在自己宠爱的人身上。” 这篇文章首先描写了赵王买马总想找一个识马的人去买,而治理国家却不懂得任用内行的人,任用了建信君这样一个宠臣。说明了买好马或坏马,对于国家无足轻重,而任用内行的人治理国家却举足轻重,可赵王轻重不分。
然后又举出燕郭占卜的方法桑雍,叙述了桑雍就是迎合亲近宠爱之人,而正是这些受宠之人乘机索取大王的东西,进而引导了大臣们在宫外贪赃枉法。说明了对所宠爱之人也必须有所防备。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治理国家、治理政事要知人善任,既要防备所憎恶的人,更要防备所宠爱的人。否则,于国家、于政事、于人民将有害而无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