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贾容韬老师写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经过第一遍的阅读,就有了比较多的感触,还有就是思想上的转变,确实是一本值得父母一读的好书。
对于教育,一般的人都认为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家庭教育,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陌生而棘手的。我自己也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作为父母就是拼命挣钱,给孩子往好的学校送,给孩子准备好的物质生活。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思想上发生了转变,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原来的我是多么浅薄,多么寡闻,完全没有把家庭教育当回事,没有把家庭教育当成一个事业来对待。
好的是,自己不会也没有装会,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不学习就会跟不上的,我也在加强学习,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家庭是给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地方,是给孩子温暖的地方,是塑造人生品格的地方。很多时候,自己用现有的眼光,主观的去要求孩子,却没有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原来,家庭教育是需要大智慧的,包括批评的方式和时机,合理的运用赞赏和鼓励,学会倾听,学会调整心态等等,有很多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提高的。
孩子出现问题了,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这个问题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着锁着的门找钥匙一样,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就找不到钥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是被动来到了这个世界,后面出了问题,肯定是家庭的原来,是父母的原因。因此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出了问题,所以要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救。纵观现实中大部分问题孩子,多数多是家庭不和谐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矛盾比较恶化的等等。正是因为家庭没有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才会被外部不良思想侵袭,不良作风影响,心理产生了扭曲,才会导致恶性循环,造成问题孩子。此时,唯有先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病因出发,找到解决办法,改正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把孩子引导在正轨上。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很多时候言语或者行动不当,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孩子,更多的是包容、理解、信任,而不应该在孩子犯错了大发雷霆、挖苦、指责。更多需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加强相互的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言传身教真的很适用,孩子也是想进步想提高的,看到父母都在进步,在改变,在学习,他肯定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恰好是我们所希望的,共同成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摩西奶奶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关键是要开始行动。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孩子越小越是有利时机。愿你我都能及时醒悟,把这份事业做好,行动起来。
——题记
静是我初三时的好友,自认识她之前,我的性格很内向,不愿与人多交流,而我又特别敏感,对别人不经意的话却很在意。直到遇上她,她的温暖和活力感染了我,改变了我。刚进去初中时,我的成绩很差,所以心里有压力,每天都不太跟别人说话,直到现在,我都记不起来初一时有什么快乐的回忆,每天只有在教室里坐着,看着一个个老师进进出出,同学们打打闹闹,直到进入初三,我竟还没有将全班同学认完。
直到那天,那天是在餐厅,站在一起吃饭,她无意间说了一句话,让我很不高兴,于是,我就走到一边去吃饭,那时,我刚认识她,她很优秀,很积极,做什么都有一种活力。我以为她不会注意到我,因为我和她的性格截然相反,但是,下课时,她绕过来一张字条:今天,我可能说话不太注意,我向你道歉。其实,我对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我没想到,她会这样做,我回了:没什么,我已经忘记了。
她看完后,我俩相视一笑,友谊就在这一笑中,悄悄地成长。从那以后,无论做什么,她都会叫上我,吃饭,课间操,晚上回寝室,早上到教室,甚至上厕所都有我们说说笑笑的身影。她的外向性格和充沛的活力,还有那爽朗的'笑声,都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改变着我.每天,面对她阳光的笑脸和欢呼雀跃时甩动的马尾,我逐渐有了改变。她无论做什么都有一种活力,这种活力促使我跟上她的步伐,她活泼可爱率真,虽然她对别人的关心让人感觉她比我们大很多,可她做事却每每使我们忍俊不禁。她的优点有很多很多,数也数不清,尤其是上课回答问题,发音纯正,吐字清晰(其实,说白了就是嗓门大)。
那时,我们都公认她的优点是嗓门大,缺点是嗓门太大,而且还是冷不丁地在你耳边叫一声,如果是在教室外面,那绝对回头率是300%。例如有一次,我们正在餐厅吃饭,不知怎么,她突然惊叫一声,虽然,我早已习惯,可是她的声音停止后,我顿时感觉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全餐厅的人都回头看我们(当然,那时人比较少),持续了5秒后,恢复正常,导致我和盼一边埋怨她,还一边忍不住猛笑,她则是满脸通红。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到现在,她可还没改掉呢!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觉得,我俩应属于前者吧!她的可爱活泼率真感染着我,她的阳光般的笑脸给了我温暖,改变了我。
鼓励和赞赏是孩子自信心和力量感的源泉,也是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特别是来自权威或者重要他人的赞赏。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提供给孩子身体成长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孩子精神营养方面的需求,而赞赏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当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长处,在他做对的时候,做好的时候,及时的、发自内心的去赞赏孩子,鼓励孩子,孩子的内心力量感就会增强,自信心也会提升。
但是,赞赏也要有赞赏的技巧和学问,否则,如果你的赞赏比较笼统,概念模糊,或者过于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造成隐性伤害。就像一棵植物,过于干旱会使它枯萎,但是浇水过多又会使它的根系腐烂。
在这一章节,贾容韬老师用了大量的案例,详尽的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正确的使用赞赏,赞赏应该遵照哪些原则,赞赏需要注意哪此事项:
沟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需要讲求技术,沟通更需要讲求艺术。这是我在前面的章节中从贾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当中学到的。毫无例外,在这一篇章,同样贾老师还是掌握火候、看准时机对儿子大加赞赏:“儿子,你接触电子游戏比较早,智力比一般孩子开发得早。你把电子游戏、网格游戏都玩得那么棒,足以证明你有过人之处。你的班主任也有同感,他认为你智商比较高,他说你连搞恶作剧都有独到之处,说明你是极聪明的孩子。我觉得你的学习成绩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水平,应该排在一些同学前面才对。老爸坚信,只要你调整下思路、改变一些习惯,稍加努力就会后来者居上。”
在贾老师的这段赞赏中,有很多可以提取的技术点,比如:挖掘优势;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积极期待;传递信念。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效仿,让我们来看看,在帮助孩子提高水平上,贾老师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赞赏这门技术的。“儿子,爸爸看了你的作文,非常高兴。你这几篇作文中心思想不错,字、词、句、标点掌握得还可以,这足以说明你有写作文的基础。”
当我们把缺点作为知觉对象时,优点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但当我们把孩子的优点作为知觉对象时,缺点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贾老师用积极的光明思维,抓亮点,抓优点,塑造孩子的价值。
“能紧扣主题说明作文有灵魂,从这点看你是有写作天赋的”“正因为你的作文写得短,老师才给你低分。你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言之无物,不是你的错,而是爸爸造成的。一是爸爸从小没有引导你大量阅读,导致你对文字感受能力弱;二是爸爸总忙,没带你到处走走看看,你接触的事物少,当然没什么可写了。”
情通才能理达,而情通的秘诀就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在前面的章节中,不管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上,还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贾老师都运用了同样的手法。这样孩子才易于接受父亲的建议。
“像你这样有思想、不婆婆妈妈、说话能直击要害的人,如果能提高阅读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观察事物并勤于思考,写好作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也不是不可能的。”
风过不留痕,雁过不留声。贾老师巧妙地语言艺术既肯定了孩子的优良素质,又不着痕迹地将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的兴趣活动和良好的习惯培养,种植在孩子的信念系统中。
生命只有被“看见” ,才能绽放它的华彩。在贾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下,孩子从此喜欢上了作文,高考时作文还得了比较高的分。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赞赏,有内容、有感受、有评价,既着重于“就事论事”又着眼于“塑造形成”的积极引导,可谓效果明显,一举多得。
学了就要用,用了才有用。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日习、日练、日悟,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祝福大家都能在教子路上结出恒久迷香的果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月满西楼,晴彩照画栏,阴晴圆缺自有天律;草枯叶尽,秋风卷残红,花木荣枯年复一年。地球不会因谁祈盼而停止转动,长风不会因谁眷恋停留,万事万物有自己的生存规律,并非轻易即可撼动。
友人讲过这样一个事例。她说村庄有一位老人曾经遇到了电击伤,因此对电器一直有着本能的恐惧。但是现在的农村已经逐渐推行以电代替煤,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烧煤取暖了。见这位老人还是一意孤行坚持烧煤,村中的干部于是给他送去了一个用电的取暖器。
友人认为这样一个看似暖心的举动实则是不顾老人的实际情况,没有从农民的真正实际情况去出发,过于死板教条,没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不过我不敢苟同,的确政策是基于需要来推行的,但是无论怎样的政策都一定会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因为众口难调,即使是援助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得到满足。何况如果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那么就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支出,这样一来就势必导致人们的工作热情降低,成为国家的蛀虫。即使在现在的情况下,仍旧有很多人去骗取国家的生活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
的确解决民生问题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完全是个人需要什么就去提供什么。燃煤问题不仅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还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害怕使用电器就给他开了一个不需要遵守规矩的先例,那样一来以后别人也不会去认真遵守规则,规矩不能得以力行,又何以成方圆呢?更何况改革是大势所趋的事情,不可能为了一个老人的反对就停下了脚步。今天如果他们答应了这样一个任性的请求,那么或许下一次执行新政策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阻挠者。
我并非认为一切政策都值得支持,只是对于一个合理的政策,实在只能如此。如果一定要说在这件事上干部们有什么不妥之处,恐怕就是没有给老人进行心理疏导,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在我们国家心理咨询还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和聊天有什么区别。如果家里的子女也能帮助老人改变观念,那就再好不过。
无论是友人还是那位固执的老人似乎都没有认清个人对世界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人海茫茫,人总该知道有些力量无法抗拒,即使用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最终也不得不睁开眼睛看清楚现实。有些事情终究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即使是自己有某种执念,大时代实在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有的改革都不得不面对这阵痛。
在不能改变世界的时候,请记得改变自己。尽管我们不能扭转时代的洪流,却可以用自己的双手给身边的人一些温暖,给自己的生活一抹色彩。民间手艺人用就地取材的根雕包容着所有枯木的孤单,公益人士怀着博大的胸怀赐予世间不幸者以温情的关爱。红泥火炉前毕剥的声响相通了朋友间的心意,北风骤雪中一枚小小的灯笼驱散了脚下的黑暗。所以,凛冬里仍有满溢的温情,暮色里仍有七彩的长虹。
若有酒盏待言欢,便无需吝啬相见的喜悦。在柴扉半掩的时候,推开门抖落一肩的雪花,他们都笑了,如果把喜悦的脸庞映得通红。在这样的风雪夜,温暖来自于人心,在那些人生更深更冷的夜晚里面,我们同样也要学会在自己的心里点上炉火,让三月般的暖意抵挡十二月的风刀霜剑。
人会因为成功而高兴,人会因为失败而沮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也会因为所具的优势而在这种优势而摔一个大跟头……然后伤心不已。
霞是我的一个同学,从小她就是个好动的女孩,所以一直霞就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瓜儿。而霞在数学方面就有一种天赋,总是第一。还真未输给过谁哦。自然霞的头就比别人峭的高一些。进了初中后,有了物理课。正当别人为学习物理的方法发愁的时候,霞早就高高兴兴的和别人在篮球场上过瘾去了。物理是学的如鱼得水。渐渐的`霞“独立“了,上课不听讲,一本小说往腿上一放然后底着头,自在的很。老师看见了也没办法,谁叫霞天生的天才呢?不过说来也奇怪。即使那样,霞的各科照样遥遥领先,尤其是物理。我真不得不佩服她。初三了,霞依然悠哉悠哉,除了没踏出教室的门槛出去游山玩水外,霞在教室里什么都做:睡觉,吃零食,说小话……可是即使特别一帆风顺的人也难免遇到挫折,霞也不列外……
第一天上化学课,霞放下了她的其他“工作“认真的听着。可是到了第二天霞又回到了过去。理由很简单但充足:化学太简单~!……两个月后中考了。霞依然镇定,题目是越做越顺手。最后一堂是化学,霞开始心理打鼓,她知道自己没认真对待过化学,可以说是无所谓的,但是她还是安慰自己:“怕什么,我的数学这么好,化学那么简单还怕考的不好吗?“试卷发下来了,看着上面的题目,霞傻了眼,一切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她拍拍头,想让自己清醒些,但结果只会弄地头更疼她向四周张望着想从别人的试卷上找到一些灵感,但是她忘记自己是个近视眼。无奈,她只得硬着头皮,靠自己做了下去。一阵忙乎后,霞在也做不下去了。于是提前交了试卷。走出考室时,她哭了,哭了很久很久,头一次她真正感觉到了失败的痛苦。三天后卷子发了下来,卷子上40很是刺眼,泪水又再次模糊了她的双眼。
在这一刻她暗暗下了决心,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化学补上,同时她也对自己说:“不要因为优势而再次跌到。“
不可否认,手机的出现、发展或许会造成“低头族”、“手机依赖族”的出现,但我认为,手机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造福人类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手机而改变,我们用手机拉近彼此距离。以前,人们只能通过面对面或者写信的方式交流,而现在,手机的出现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阻隔,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沟通,相隔千里的人可以用手机相互交流,出门远行的人们一个电话就可以报平安……不得不说,手机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生活因手机而改变,我们用手机便捷生活。以前,我们都经历过出门忘记带钱包而无法付款,医院挂号排队时间长等窘况。现在,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讯那么简单了,智能化的手机更多地开始进入人们的工作、娱乐和交往活动,手机可以用来挂号、预约门诊,动动手指头便可交水电费;上学的路上听歌,出去旅行的时候拍照发微博;无聊的时候玩游戏……可以说,手机功能的.强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世界因手机而改变,我们用手机拥抱世界。以前,中国的通讯行业并不发达,人们只能通过书籍或旅游的方式了解世界,对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这几年,随着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时代,发展速度、用户规模、都呈现出世界领先的发展势头。一部部智能手机,织出了一张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让世界为之惊叹,手机的不断发展也让世界了解今日之中国。华为手机越来越受外国人欢迎,不仅说明了中国制造的手机得到世界的认可,更是说明中国的手机制造业正积极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用中国的手机拥抱世界。
从“家书抵万金”到现在随时随地可以发短信,从现金支付到扫码付款……手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在这个信息化的手机时代,我们是何其幸福啊。
时代在发展,手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不能止步于此,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在享受手机的便捷之余,更应该用手机做有意义的事,让手机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手机改变了我们远距离的交流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普及是必然的。无论身处何方,只要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于现在不少的寄宿中学生来说,手机可以方便与家人联系。他们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在此时便可以稳定学生情绪,解除父母担心的忧虑。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传递到亲人的手中。
不可否认,在手机使我们生活变得便利之时,也伴随着许多的问题。就在现实生活中,湖北一位?低头族?因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坎不幸身亡。与此同时,不少新闻都有过中学生沉迷手机的报道:明明平日温和待人的同学却因输了手游而性情大变;明明一向认真学习的同学却因沉迷手机而变得玩物丧志。同时,正因手机广而迅速的传播,不少中学生甚至是国外的`青少年将自己花一样的年华葬送在蓝鲸的游戏设置中这一幕幕都变成了血的教训。
手机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生活的变化,我们也应该因手机而做出改变。改变?低头族?的手机依赖,我们可以从?放下手机?开始,以减少手机依赖带给这个社会的负面影响;改变手机带来的?网络孤独感,我们可以更加注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每个人改变一点点对待手机看法与依赖,我相信手机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会往有利的方向去发展。
手机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因随手机而作出改变,掌握对生活的自主权,而不是被手机而改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