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屋住,梦想不能像魔法那样,可以直接变化出人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它却是你创造任何东西的目标和动力。当你拥有梦想的时候,总会觉得精神饱满,自信充沛,心中充满了希望,甚至连太阳都特别明亮,鲜花也特别芳香。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能拥有奋斗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凝结成希望的萌芽,在汗水与泪水浇灌下,绽放成功之花。
每个人至少要拥有一个梦想,至少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至少有一个理由去坚强。若是没有梦想,心就没有栖息的地方,就没有归属感,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人只要有了信念,有了梦想,就有了目标和奋斗的方向,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能够忍受;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够适应。
澳大利亚16岁少女沃森独自驾驶帆船,单独完成环球航海的壮举。总理陆克文盛赞她是英雄,沃森却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相信梦想的普通女孩。”
小的时候我们都写过这样一篇-想象:《我的梦想》。我们都曾有梦想,无论是幼稚的还是荒诞的。但那些梦想毕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给了我们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人只有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时候,才会觉得人生有目的,有意义。可能,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不是在现实中破灭,便是在遭遇现实之前,被不再有梦的长辈粗暴地打破,因为,我们的长辈虽然也曾有梦,但他们在撞过墙,折过翼,看过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幻灭之后,他们便告别了做梦的权利。多少人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梦想埋葬在岁月的风尘里。
苏格兰村姑苏珊·博伊尔打动数亿人耳朵的,是她的天籁之音。但是,打动人心的,却是那句“我曾有梦”。这个貌不惊人的女孩,顽强地守护着她的梦想,直到有一天,带着它,叩击全世界每个人的心门,资料大全《梦想感悟》。
所以有梦想的人生是美丽的,不管它能否成真。
梦想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却让人心驰神往,甘愿为之托付青春。有人问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世界最高峰。他答,因为山在那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有人还在权衡得失,踯躅不前,有人却已经上路了,哪怕山高路远,依旧义无反顾。不为别的,只是要证明,自己曾经年轻过。
在城市的'角落,还有许许多多像阿军这样的人,步履匆匆,努力追逐梦想。有些人也许会留下,有些人注定是过客,但是没关系,用著名导演卡梅隆的话说:“如果你定一个高得离谱的目标,就算失败了,你的失败也在任何人的成功之上。”梦想,就是等你去实现的东西。
梦想是行动的动力和源泉。梦想会成就一个人。一个拥有梦想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梦想就什么也没有。梦想能带来健康、积极的心态,会减轻我们遭遇挫折的痛苦。只有拥有梦想或者希望,心里才有盼头。
一个人,若没有了梦想,就没有了为之拼搏努力的目标,没有了积极进取的动力。那就像生活在峡谷底层一般,整日地在黑暗中度过,在无奈之中苦恼,在绝望之中挣扎,在迷茫之中看不到一丝希望。看着身边的人匆匆忙忙,而自己却庸庸碌碌,看着别人都在追逐梦想,而自己却在盲目地奔跑,最终依旧只能在原地默默地守望。没有梦想,就得不到任何希望,只有孤独、黑暗、迷茫占据着心灵,只能在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中熬过每一天,打发着平庸、无味、没有意义的岁月。
假设你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只要你去构思这个梦想,也就会一步步看到效果。当你确信自己的愿望完全正确的时候,潜意识的力量就会开始引导你走向成功。心中有了这样的梦想,那么我们的言行举止、内在修养、外在仪表等等都会发生变化。
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无数坎坷、失落、失望、失败,这些都是奋斗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或许,你会在浓浓的大雾中迷失方向;会被荆棘划破胳膊腰脚;会摔得遍体鳞伤……种种的磨难,在布满荆棘的前方肆意嘲笑着:你,敢梦吗?
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满艰辛,是梦想在我们摔倒时告诉我们赶快爬起;是梦想在我们遇到风雨时告诉我们勇往直前;是梦想在我们失败时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梦想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正当我陶醉在视频中时我抬头一看,呀,不好!五点半了,妈妈要回来了!我赶紧收拾好积木坐到书桌前,拿出本子装模作样开始做起作业来。
妈妈进门换了鞋子来到我身边,我心里发虚,小心肝扑通扑通地都快跳出嗓子眼了,妈妈问了作业情况啥话没说。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到了晚上九点多,我还在进行下午没有完成的语文试卷订正,是一篇看图写话,我想了一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写,就不想写了,让妈妈告诉我怎么写,妈妈苦口婆心地给我讲起来。我一边听着一边右手拿着橡皮在书桌上擦起了一层橡皮屑,左手捻起橡皮屑搓成一个小长条,妈妈见了脸上浮起了一丝愠色。
我刚写了两个字又忘了妈妈刚才是怎么说的,又让妈妈再说一遍,左手一边又拿起笔帽在手里把玩起来,见状妈妈皱起了眉头,眼睛瞪着我的脸,一脸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回来到现在我一直忍着想让你自己自觉,结果你还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小动作,一点不专心,太没自觉心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难当,是啊,我磨磨蹭蹭浪费了一晚上的时间,学没学好,玩也没玩好。没有自觉,没有专心的'投入,学习效率总是那么低下。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我要有自觉心,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改掉拖沓的坏毛病。我现在也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如果扬长避短,有自觉心,就能展现出更好的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说:“所谓自觉心,简言之,即自觉有何长处,便当极力保存儿更发扬光大;自觉有何短处,便当极力避免而更奋发有为。”所以说,自觉心是进步之母啊。
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文艺经典数不胜数。这些经典经受住时间的淘洗,往往积淀着民族特质、生活智慧。如果从经典中的一个人物、一个片段写起,截取独特的角度,容易
使笔下文章立论新奇,赢得读者的赞叹。如2005年江苏卷满分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是如此开篇的: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这是何永康教授激赏的一个“由头”。他说:“咱们小时候也曾痴想过,既然孙大圣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为啥不背上唐僧直奔主题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虽然‘想’了,却没有深究,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可以引发许多议论的绝好的‘话头’!这位考生以此为引发,立即生动、形象、不言自明地将好几个‘大道理’‘新颖化’了,如:患难同学见真情,疾风知劲草;尝尽人间苦,方能得真知;人性需磨炼,炉火出精钢;世上无捷径,征途即过程,等等。以上列出的这些‘大道理’,人人心知肚明,倘若是在考卷上再解说一通,阅读者肯定觉得是‘真理的重复’,颇感疲劳。”当然,从文艺经典写来,贵在“避熟就生”,需要不走寻常路,用创新思维挖掘经典的“另类”价值。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书籍和知识的一段富含哲理又充满诗意的诠释,如果要讨论读书的意义,我想也能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的确,为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博览群书”固然重要,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有谁能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书全读完呢?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才会告戒人们:“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象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 同学们听懂了吗?读书是为了“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这里的“系统”要求读书要有选择,包括选择书和书中的章节;而从读书中“学习东西”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写读后感。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想从读书中获益,就要始终做到“读书的选择”和“写读后感”,两者不可偏废:选择得好才会有读后感可写,选择得准才能写出主题突出的读后感。写读后感能使下次的选择更具系统性。
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新书时,有没有想一口气看完以便马上知道结果的***?没关系,就一口气看完吧,可以是走马观花式的,或是一目十行式的,先满足一下好奇心嘛。其实,此时的你只是在浏览,并不是在阅读。当你浏览了一本书后,想一想,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本书吗?还想再看一遍吗?想再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思想内容、还是精彩的语言表达?不知不觉中,你开始了选择-------选择书的取舍、选择读书时的侧重面。然后当你真正仔细地阅读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时,你就会有意识地在你认为重要的、好的方面多想想、多看看,最好是再做一些记号,以便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体味再次阅读时容易找到。
同学们,如果你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读书时的选择和写读后感的重要性,也始终将读书时的选择和写好读后感的关系摆正,那么登上前景壮阔的知识颠峰的时刻就不会离你们太遥远!
1.“由头”可以是启人深思的客观事物、自然现象
客观事物、自然现象中常常隐含人生哲理,以此为“由头”,可以使文意更加直观而有味。比如时文《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的开头:
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落沙婆的小鸟,要叫七天七夜才下一只蛋。由于鸟类没有接生婆,所以难产的落沙婆只有彻夜不停地痛苦啼叫。可恰恰是因为这痛苦的七天,使蛋壳变得坚硬,小落沙婆孵出来之后也更硬实,这便是一个母亲经历七天痛苦所换来的一个孩子健康的明天,而那彻夜不停的哀啼,是落沙婆在用另外的方式释放着肉身的痛苦。 接着作者分析“与这种落沙婆的小鸟相比,现在的妈妈们要幸福得多了??然而这没有痛苦的分娩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并联想到“我认识一个中年男子”,“他是一名音乐老师”,这位老师在弱智的儿子“快乐成长着身体的日子里”,“也以快乐面对着这一切。有人说他曾号啕大哭过无数回,可他的笑脸总会与朝阳一起升起”,指出“他找到了让痛苦流淌的出口,他像一棵每天都要挨一刀,每天都要缝合伤口的橡胶树,用爱不停地释放着自己内心的痛苦”,最后引述古希腊诗人“我身上有无数个裂缝,到处在漏水”的,归结出“痛苦使躯体千疮百孔,却让灵魂得到了升华”的主旨。全文用辩证眼光分析事理、审视人生,启发我们在苦难的生活中一定要坚强地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再穷,也得有点志气。低三下四,即便讨得一点,也会受人轻慢。午餐幸运地吃到一点“嗟来之食”,晚餐再去乞求,可能就要吃“闭门羹”了。人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自强不息、知道别人的脸色和自己的血色,知道别人的语调和自己的格调的人。
即使艰难,也得有些骨气,否则,这一次被人抬起,下一次瘫倒之后,就可能连同情的目光也得不到。今天的***哀号,得到别人的抚慰,明天再***哀号,就可能让人鄙夷和厌烦了。能够感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唉声叹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祥林嫂式的可怜相,有时唤起的.恰是一种冷漠:自己糟蹋自己,别人又怎么抬举你?
如果你想依靠别人让你保持站姿,别人就只好拴个绳子把你吊起来,但要知道,那种方式与让你死的方式最接近;如果你想依靠别人使你往前走,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面牵着或从后面推着,但要知道,那其中包含着一种把人不当人的味道。
人是有尊严的,放弃了这一点,任何人都会不堪入目。保持精神是维护尊严的重要途径。
即使很累,也要把自己的耐力发挥到极限,咬紧牙,沉住气,才能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坚持,最能使生命美丽,最能使人感动。为了轻闲而宁愿忍受屈辱的人,绝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轻闲。
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小人物也需要一种浩然之气。“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任何外来的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姿势,对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形象都无济于事。
别人可以给你一点钱,可以给你几句安慰的话,但没法给你一种力量,没法给你一种精神。缺乏脊梁骨的人,谁也没法让他抬起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