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期待已久的秋游,去成都人都知道的著名景点:杜甫草堂。
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排队上车。尽管是大清早,尽管心情那么激动,但我们必须眯上眼睛休息,得静下心来养足精气神来为之后的事情作准备。
为了把“杜甫草堂研学题单”完成得正确、完整,在来草堂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查阅了与杜甫相关的资料和他所著的诗词。
我们穿过“花径”来到“诗史堂”,在“诗史堂”的中央就立着杜甫的雕像,他神情庄重,双眼炯炯有神,门的两边对联上写着“草堂留后世,诗史著千秋”的题字,这让我脑海里想到“安史之乱”时杜甫对人民的关心。
接着参观柴门、工部祠,来到少陵碑亭,远眺茅屋,茅屋的顶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都有好多的破洞,连墙体也有破洞。看上去已经不是那么坚固了,我担心着茅屋不能再遇到刮风下雨的事,走进了屋内,卧室里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书房只有书柜和写字的书桌,客厅里的摆设要干净整洁得多,有竹椅和小桌子,凳子,客厅两边的墙上居然还有挂画,我想:“古诗人的精神财富里,在当时拥有这些应该算是一应俱全了吧”。
看完茅屋去看“浣花夫人”的雕像,之后来到“大雅堂”,除杜甫外,大雅堂里还有很多诗人的塑像:陈子昂、李白、陶渊明。我们了解的、不了解的诗人实在是太多了。游览时间有限,我们的眼睛根本看不过来。
参观丰富了我们的视野,这时午餐时间已到,同学们拿出餐垫,分小组而坐,取出自带的美食,开心地分享,聊着一天的所见所闻。
餐后,同学们收拾干净就餐环境之后,照了一张秋游大合影。对了,我们还一起背诵了两首杜甫的诗呢!
通过参观杜甫草堂和查阅资料,完成“杜甫草堂研学题单”,我知道了杜甫在成都居住的四年间写下了240多首诗,成都草堂由此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我也更钦佩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季节,早晨,我随着杜甫的脚步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
还没进去,就已经被它外面美不胜收的景色深深地迷住了。一条条长长的柳条像丝绦一样耷拉在我的脸上,一个个“碧玉”从天而降,怪不得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远处传来了一阵优美动听的歌声,走近才发现原来是黄鹂鸟藏在翠柳里卖弄着自己清脆的嗓子,那歌声多么悦耳啊!
凭窗远眺,到处是来来往往去往东吴的船只。滔滔的江水不时得像小手一样拍打着浪花,好像在说:“快回来吧,回家乡来”。远处山上的冰雪慢慢融化了,润泽了大地,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暖的湿气。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它们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碧空如洗的天空点缀的生机盎然。
在这美丽的早晨,观赏到如此难得一见的美景,我的心情舒畅不已,真想永远待着杜甫草堂。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佳佳姐、杨杨姐一同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参观。
听解说员说,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 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 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 >、>、>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 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 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 >以及>、>等诗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正因为杜甫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作,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我们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参观完后,我们恋恋不忘地离开了杜甫草堂。
人人听说过杜甫,他的诗词天下闻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当年流落到成都的故事,更不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讲哪里的故事。这次,我便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探杜甫生活的遗迹。
走进景区,放眼一看,这哪里是杜甫草堂?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两旁的花儿开得姹紫嫣红,阳光被枝叶分散,星星点点地落在地面上,像是夜晚的星星悄悄地在白天跑出来了。
绿茵丛中,便是杜甫的遗迹。瞧,那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清朝皇室果郡王亲笔提写的。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上前细细地察看了一番,旁边那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别看它不起眼,里面却可以看到用世界各国文字印成的杜甫诗集,很多都已经是孤本。走上去,慢慢寻味一番,就会发现杜甫的诗,是全球人民的.精神盛宴。
穿过一条条小径,走过一片片草地,就来到一个稍稍大点的平台,这里似乎没什么风景,可这里有杜甫千诗的石碑。来往的行人都会在这块石碑前照个相。千年之前,杜甫就是在这写下无数精彩诗歌的吗?
终于到了“草堂”,这里有泥土和茅草混和而成的墙壁,走在里面,冷风直嗖嗖地穿过窗户,让人感到丝丝的冷意。啊!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地方吗?当年的屋顶,真的被秋风所刮破吗?这精彩的诗句,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啊!小小的茅屋,你居然是那么多优秀诗歌的诞生地,我仰望着你,也仰望着我们心中的诗圣。
再往前走,忽然冒出来一座白白方方的房子。这是唐代老百姓的房屋遗址。里面仅有唯数不多的几个瓦罐,一个井,一个土灶,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这么小的地方,也许就有四五口人居住。杜甫当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吗?我不禁敬佩起杜甫来,他的毅力是那么顽强,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噢,在杜甫的故居,吟诵杜甫的诗歌,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那个扑朔迷离的唐代,在窗内写下笔笔惆怅!
在过年期间 ,我们在成都去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杜甫草堂 。杜甫 ,我们背诵过他的一些古诗 ,对他生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对他曾经生活过的草堂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我也感到很好奇 。
我提前看了一些资料 ,了解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在此居住了约五年多 ,写下240多首诗歌 ,真是让人惊叹 !后来 ,草堂也是历经磨难 、屡废屡兴 ,留存至今 。
一进草堂的大门 ,几棵干枝梅呈现在眼前 ,清香味扑鼻而来 ,令人陶醉 。郁郁葱葱树木布满庭院 ,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一定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想象 ,挂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诗句呢 !整个的院落面积很大 ,被分成了4 、5个小部分 。再往里走 ,有个古建筑的展厅 ,介绍了杜甫的一生 。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杜甫的事迹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诗歌 ,可爸爸说 :“ 这还没到真正的草堂遗址呢 ”。他说 :“ 这些房子 ,都是后来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 。当时杜甫住的草屋可没这么雅致 、漂亮 ,他当时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很简陋的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 ,我们看见了连在一起的 、几间稻草屋顶的寒酸草房 。那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 ?是的 ,真真切切 ,就是这么简陋的草堂 。草堂中只有简陋的一间客厅 、一间书房 、一间卧室 、一个厨房及柴房 、一个厕所 。但是与其说是客厅 、不如说是只能摆了几把椅子的空间 ;与其说是厕所 ,其实就是一个坑 ;与其说是卧室 ,其实就只能放一张小床 。著名的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创做出无数的旷世佳作 ,他曾经就是居住在这样的简陋茅屋 ,忍受着严寒 ,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风损毁下遭受雨淋的痛苦 。他用他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着“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的凄惨情景 ,但是他更是忧国忧民 ,向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理想 ,表达出“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情怀 。
杜甫的理想也许我们今天实现了 ,我们有温暖的房屋 ,宽敞的教室 ,我们不在遭受寒冷和雨淋 ,但是我们却缺少了他的拼搏 ,他的情怀 。诗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却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 ,虽然自己身临困境 ,但是仍然心系祖国 ,这不是我们更应该敬仰和学习的吗 ?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