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做人贵直,而贵曲。”特别是写记叙文,要学会一些设计情节波折的方法:
每一个人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是一朵溅起即没的浪花。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又是“路漫漫其修远所”的。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会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
而我们的生命之路,总是在最晴朗的天气里,伴着一声快乐而响亮的啼哭声,开始了……
在我们有生之年中,总会走过无数的、各种各样的路:有土路、泥路、马路、石子路;有羊肠小道、林荫小路;有开满鲜花的路,甚至长满荆棘的路,有风和日丽的艳阳也有酷寒无比的雨雪风霜,中间还有无数的转弯与岔口。但是,这世界上所有的路,无一例外都是从无到有,正如鲁迅所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的生命之路,就如同一棵树一样,无数的岔口就是树的分枝。我们总是等到走到路的尽头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但是每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你真诚的付出未必就会收获满意的回报,愿望经常如色彩斑斓的肥皂泡般一碰就碎。人生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孜孜的追求,常常被现实击碎,弄得自己无所适从。
时间的渡船在终年无息的摆渡,安静的刻下黄昏,画下清晨;我们看天,看地,看季节留下的、深深的暗影,看路上的风景摇摇晃晃,成为我们生命旅途上的点缀。在不停的前进中受伤,在一次次的伤愈后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了:有很多事情不能做,还有很多话不能说,很多东西,谁又能教会我们?于是我们哭了,累了,也长大了,懂事了,也渐渐学会了:自己选择的`路,哭着、爬着也要走完。
我们在路上,体味着世间的喧嚣与明亮,快乐与哀伤,如明亮的溪涧,从风里,从眼里,汨汨而过,温暖如泉水一样涌出……我们走过如花般的流年,看过树叶在阳光上投下的碎影,闻过转身处的花香,我们无悔。于是,生命路口的一个交错,三个交错,一千个交错,无数个交错,就构成了言语不断的、一生的,“传说”。
慢慢的,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山崖上,回首过去: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一幅一幅的、奢侈明亮的青春,不禁泪流满面;才知道,其实在生命之路上,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谁对谁错,只是方向不同罢了。
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呱呱垂地,在别人的哭声中黯然离去;曾在只属于自己的路上,在只属于自己的梦境中,横冲直撞满世界奔走,永远的天不怕、地不怕。可突然间,梦醒了,我们看到了陌生的路:曲折,蜿蜒,不知尽头在何处……这,就是——生命之路。
父亲的车子
焦可馨
时间的车轮,无声无息地碾过记忆的长路,但是,总有一些事情让人难忘。每每想起那件事,我心中就不平静,它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我心上,使我久久难以忘怀。(与“父亲的车子关系不大,可以删除”)
读初二那年,一场车祸,有惊无险,但还是落个左脚骨折。()父亲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接送我上学。两年过去了,我的脚也早已恢复正常,但父亲仍坚持骑着那辆破车送我上学,全然不管那辆自行车的外表多么破旧,速度是多么缓慢,是多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只是一些平实的叙写,缺乏描写性的语言,应该多用一些形容词,追求叙事、状物的生动性;关于“我”心情的内容,都是直白式,要通过描述性语言展示)
每次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接我时,周围的同学都露出怪异的表情,也有说三道四的,说什么的都有,什么眼神都有。(同学是谁?怎样的一种怪异?“说三道四”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具体化)看到他们的种种神情,我心中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感觉自己投错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人家。特别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总是脸上热辣辣的。心想,其他同学有小轿车接送的,也有摩托车接送的,我呢?为什么,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接我?我多次想跟父亲说,让他不要把自行车骑到学校来。但是,每次都是看着年迈的父亲,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后来,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正安排周末事宜。父亲又照例穿越夹在道路两侧的众多的小轿车,颇为得意地将自行车停在教室窗户附近,那处能透过玻璃望见我的位置。我的同桌看到了,就当面嘲笑我。(这里应该描写具体的细节或场景)我想避开同学的鄙视的目光,在教室里多待一会,班长又拿父亲的那辆车子挖苦我。(班长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表情,都应该具体描写出来,只是一味地自己叙述,没有组织成场景一、情节,很难兴起波澜)于是,我终于硬下心肠来,对父亲说:“爸,你以后接送我,都不要到学校里来了,到学校前小巷的拐角处就可以了。不然,同学们又要笑话你那辆‘高级轿车’了。”(这样的语言,应该由“同学”自己说出来)
父亲听了我的话,虽然有些不高兴,好像想说什么,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点点头答应了。后来,父亲每次接送我,都只到那小巷口,绝不去学校的。
直到有一次,父亲冒雨送我上学,我才改变了对那辆自行车和父亲的看法。大雨将至,父亲看我
很着急,二话不说,塞给我一个雨衣,带上我,骑车向学校方向赶来。看着雨中的父亲,我很后悔,过去那样对待他。(由父爱场景,到深情感动,再到理性感悟,应该更为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故事的高潮,人物情感的波折,都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一)
朋友,你有这方面的经历么,让我们记住父母的爱,更加努力地学习吧。
没有“曲折”的河流不叫河流,没有“曲折”的道路不叫道路,没有“曲折”的追求不叫追求,“几”字形的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蜿蜒长江哺育了炎黄万代子孙。可以说,“曲折”打造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曲折”是玫瑰花上的尖刺,他总是与鲜艳和芬芳同行。
记得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曾说过:“体育杂志的记者不要老把我的身体研究来研究去,一会儿说我小腿长,一会作又说我柔韧性好,适合跳跃。我没有那么多天才,仅仅因为过去我输得比别人多,所以现在我赢得比别人多。”乔丹这番话曾使无数篮球迷日夜奋战在篮球场上,一大批篮球巨星由此涌现,卡特就是其中一个。乔丹的话固然有其谦虚的一面,但他说出了这么一个道理:“赢得比别人多”的前提是“输得比别人多”。乔丹正是经历过“失败——成功”、“成功——失败”、“失败——成功”的多次曲折反复后才成为篮球巨星的。民间也有“百炼成金”之说,是的,任何好事物只有在长期的“曲折”中才能变成“金子”。因此,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一段很“曲折”的路要走。这个故事从反面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战胜“曲折”所获得的成功是美丽的,我爱人类的这份美丽。人生如山石的棱角,少不了磕磕碰碰,在磕碰的“曲折”中,生命的意志得到了锻炼,生命的潜力得到了发掘,生命的激情得到了张扬。
朋友,只要走路,就会有“曲折”,逃避“曲折”是最愚昧、最无知的做法,只有面对“曲折”、用意志战胜“挫折”才是你要走的路。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音乐曲折委婉的传神描写;"今日-山明日-洞,八十一难在其中",这是明代吴承恩对小说情节曲折动人的生动刻画;"好事多磨",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事物总是曲折前进的朴素回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曲折,其实也是一种美丽,何必"空喜欢"呢?
曲折犹如玫瑰花上的尖刺,总是同鲜艳芬芳同行。人类前进的步伐正是如此。从"茹毛饮血"到"钻燧取火",从挣脱铁链到打破桎梏,从逆来顺受到奋起战争,从明哲保身到奋不顾身,从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从条块分割到地球村,其中的愚昧与科学、禁锢与抗争、麻木与清醒、封锁与自强、战争与和平、排斥与融合,无不充满着反反复复的曲折,这曲折中的两行歪歪斜斜却总是向前的足迹多么美丽啊!所以,尽管历史充满着血腥与暴力,历经沧桑,但历史总是能擦干眼泪,以文学的语调说话:"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美丽的,倾听这种语言也是美丽的。在这种美丽的氛围中,金字塔耸立着,莫高窟沉思着,希特勒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辛德莱却嵌在了善良的浮雕里。在这种美丽的氛围中,拉宾、克林顾、、卡斯特罗、阿拉法特等在眺望未来时,无不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祈盼。这些都是曲折创造的美丽。
我爱人类的这份美丽,我更爱每个个体生命的美丽。人生如山石的棱角,少不了磕磕碰碰,在磕碰的曲折中,生命的意志得到了锻炼,生命的潜力得到了发掘,生命的激情得到了张扬。历史上,多少成功人士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曲折。贝多芬,在又耳失聪的曲折中激发出蓬勃的创作***,雄浑与悲壮的《第九交响曲》响彻了几个世纪,绵绵不息:梵高,在失去亲人与朋友理解的孤寂曲折中焕发出绚烂的生命之光,火一样的《向日葵》开放了几百年,经久不衰;马克思,在冲破重重阻碍的曲折中,高昂着奋发、向上的斗志,泣鬼神、惊天地的《共产党宣言》惊破了历史的阴霾。你看,人生的曲折可以创造出多少美来?
因此,"正入万山圈子里"并不可怕,"一山放出一山拦"并不可怕,曲折并不可怕。世界上,谁能说"美丽"是可怕的呢?
文章有清晰的思路和线索,语句通顺,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平实叙述多,艺术描写少,特别是细节、场景的描写几乎没有,这就使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亮点”,故事没有“高潮”。建议植入细节、场景描写,注意故事“紧张”与“舒徐”的搭配,使之形成波澜起伏之势。
2。人物形象扁平。原文不太注意人物自身的言行的描写,建议增加对“父亲”形象和“我”内心情感波澜的描写,使文章除故事跌宕起伏外,呈现人物情感的激荡回旋。
3。语言缺乏文采,如写自行车,只说“破旧”,其实,还可以找到许多形容词来描写它;写父亲也可以从语言、行动、肖像等角度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描写。
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如习作《期望》写“我”整天沉醉于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之中,成绩急剧下降。而没有文化偏想培养出一个文化人的母亲见“我”整天抱着厚厚的一本书“用功”,心中有几分欢喜。“我”则为自己的瞒天过海之术而得意。直到一个风雪肆虐的日子里,母亲一大早起来,踏着冰雪,忍着饥饿,来到二十里外的学校,给我送来“我”常念的厚书——《神雕侠侣》时,“我”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文章用误会法,写母亲因“我”学习用功而欢喜,又用误会法,写母亲错把“我”常看的武侠小说当成教材,冒着风雪严寒饥饿到二十里外的学校送书的感人情节。突出了母亲的善良和盼子成才的热切心情,也表现了“我”的忏悔和惭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