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本文中,作者对长妈妈不做外形描写,而是集中写她的某些特点,从而凸显她的神态和精神。鲁迅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刻画,颇为集中地汇映出长妈妈的愚昧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善良的心灵。就在她教给小主人的许多道理和不许这样或那样的管教中都微妙的表现出她对“我”的钟爱,在这艺术手法上,有点类似以藏为露的含蓄。其实,在家里,只有她真正关心“我”,了解“我”,这一心意就在购买《山海经》的情节中猛然外露了。
这篇文章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思念与不舍之情。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听说鲁迅想看《山海经》,二话没说,收拾了东西就去买了。
到了家门外,阿长去了县城。她左看看右看看,看见了一家书店。她进去把书架上的书翻了一个遍。她看见了没有头的蛇,以两乳为眼,以肚脐为口;还有人头兽身的怪物。别的什么都没有。阿长便问老板有没有什么《三哼经》,老板错听成了《三字经》,老板给她拿了出来。阿长一看没有人头兽身的`怪物、、、、、、阿长又让找,老板有些不耐烦了,说:“这里没有你说的什么《三哼经》,你去别家看一下吧。”
阿长从那家书店走了出来。阿长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便向四周看了一下。她正好看见了一条小吃街。她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把串串香、羊肉串等都吃了个遍。
她想到是时候该办正事了,她又去了一家书店。那家书店的名字叫“新华书店”,她走了进去,问服务员:“你们有《三哼经》吗?”那个服务员知道她说的是《山海经》,就带她去到放有《山海经》的书架边。阿长问:“《山海经》几本是一套?一套多少钱?”服务员说:“一套有五本,共四两银子。”阿长摸出银子,数了数,只有3.5两。她想:“唉,都怨刚才吃的那些东西,把钱给花完了。只能买四本了。”她付了钱,拿着四本书就回去了。可是,她又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她只好用仅剩的0.5两银子打了一辆“黄包车”,到了家门口。
鲁迅看上了他想看的书。
“哼,这个粗俗而又野蛮的人!”
乍看起来,鲁迅先生似乎非常讨厌这个卑微而又不懂文化的保姆。可是,只要细读整篇文章也不难发现,这一字一句中包含了作者对她(阿长无限的怀念。一件一件的事例作者全都清晰地记得,也可见鲁迅对阿长的印象之深。一声“长妈妈”的叫喊,也托出了鲁迅对她的依赖与信任。在她的面前,鲁迅表现出的不只是顺从,还有淘气,就像一对母子一样。
而长妈妈对鲁迅的疼爱也不是几本《山海经》就能全部代表的。而鲁迅对长妈妈的思念却正如这几本书一样,虽说纸很黄,图像也很坏,但这仍旧是鲁迅心中最心爱的宝书!是他一生之中最值得珍藏的书。
《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一个叫长妈妈的女工,一直在鲁迅的家里,她懂得许多礼节,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里不能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万不可钻过去的……
读了《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体会到了长妈妈的辛苦。我以后也要像这位长妈妈一样对长辈,以及对我的后代,都要进行无微不致的照顾,如果长辈需要什么,我一定尽量满足他们。我还体会到了长妈妈的节俭,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后我要改正浪费的习惯,一定好好爱惜粮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