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在家闷得发慌,在网上查到浦东高桥有个古镇。趁爸爸休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
夏日的天气虽然毒热,但我的情绪高涨万分,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全家一起外出游玩。到达目的地,我瞬间感到自己从21世纪穿越到民末时期。小镇的建筑大都有80至100年历史,每座旧宅都有它的传奇故事,如敬业堂钟氏民宅杜月笙家祠等等。小镇里有一条主街,它分东西两段,我们先逛了西街,那有一家高桥人家陈列馆,跨进正堂,最醒目的是屋梁正上方挂着一幅三德常牌匾,匾下面是一幅字画,字画前是一张八仙桌,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西街比东街相对热闹,那有小吃店,绣花馆,学堂,皮鞋店等。在西街吃了点东西后我们来到东街的仰贤堂,它原是沈晋福的沈宅,现在作为高桥历史陈列馆了。宅内集中了徽州建筑精华,有各种砖木古雕,每一件都精心细刻,内涵丰富,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传统民宅。
最后我们又发现了天平天国烈士墓,在我心中默默悼念那些烈士中离开了古镇。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班和六(4)班组织去安昌古镇游玩。
一大早我们都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门口集合,等待公交车过去。过了一会儿,我们都上了公交车,一路上和高兴,嘻嘻囔囔,有说有笑的,在一声欢声笑语中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安昌古镇。我们有序的下了车,跟着老师进了古镇街道。街道中间有条河流,还有几座石桥,河流上还有许多乌篷船,有些人就坐在乌篷船上欣赏周围优美的风景,我们一路往前走,看到街道边还有许多卖安昌特产的,像扯白糖,腊肠,霉干菜,鱼干等等。我还买了扯白糖,那里的扯白糖是他们自己做的,口味有很多种,有甜的,有薄荷味的,都很好吃。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就到了中午,我们就去吃饭,下午再继续游玩。
这一天游玩我们非常开心。
当我在班上每一次听到刘粒辛念他和中山古镇的时候,我就兴奋不已想去一探究竟。
经过我再三恳求妈妈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踏上了去古镇的旅途。来到古镇的入口,放眼望去长长的古镇尽收眼底,让我高兴的心情变得兴奋起来。
进入古镇的街巷,一股淡雅的泥土的香味迎来让人感受到古色古香的味道。这里的街巷很窄,窄得伸开两手便可以摸到街的两边。抬头看看,只有一线天光照下来。街楼上的人,可以假窗握手,谈天言笑。走在下面的人,可以清楚的听到鞋踏在石板上清脆的声音。
我们边走边看,左右两旁都是一家家摆满物品的小店,我最喜欢的是小吃了,只见在竹板上跳跃的烟熏豆腐,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马上买了一块,咬上一口,外酥里嫩,还带了一点辣味,真想再吃上一块。还有在炉上烤着的又白又圆的糍粑,味道又嫩又香,让人不禁嘴馋。每一家小店都挤满了人,要买上一个不知要等上多久。
我们走着走着看见了好多的古董店,里面有好多的古董,有齐国的刀币,清朝的大洋和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铜钱,还有一些徽章……我一眼看中了一枚刀币,心想一百元够了吧!可一问价把我吓得目瞪口呆,三百元。我心里想:“你怎么不去强呀!”
快到古镇的尽头时,我遇到了同学刘粒辛,他主动要当我的向导,把我带到了古镇对面的山上转了一圈,还介绍了他的小狗给我认识。让我对古镇又有了新的感觉。
回来的时候,妈妈的同事说:“这里真无聊,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一条街罢了。”我回答说:“不!其实这正是古镇的精髓,朴实、简单、宁静。”我爱古镇,更爱古镇的人。
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北部阳曲县境内。深秋和友人约去游玩。出发前,上网做了点功课,了解到青龙古镇是山西去内蒙古的重要途经地。它有数百年历史,因当地到处疯长着青蒿起名青蒿嘴。清嘉庆年间,当地王姓富户给朝廷捐银百万,获赠牌匾和一锦旗,旗上绣龙,便更名青龙镇。
从太原到古镇大约半个小时车程。已近冬日,但阳光明朗,天气佷温暖。下了车,进入眼帘的是古镇周边到处遗弃的工地。穿过一座两层的牌楼便进入古镇,已翻修一新的街道整洁干净,街道两边的房子关门闭户,街道上游人稀少。
往前走,难得遇到一处没有上锁的房子,进去后才知叫“文化革命礼堂”,墙上的“文革”画隐约留下了那段岁月的痕迹。出来后仔细看才发现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迹,和那些刚修的所谓赝品古建品格格不入。说起古城保护,那是一门专业的学问,不是作为门外汉的我们所能说清的。一趟游玩下来,总觉得这样的古镇保护有点儿别扭。最好的文化保护是由当地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的传承。
这不由想到两个保护的例子,一个是榆次后沟村,一个是晋北古城平城。后沟村的村民仍然生活在祖辈生活的地方,当初也有人提出把村里的人全部迁出,幸运的是没走这条路。走到古镇尽头,一卖土特产的摊点,主人五十多岁,说起现在的古镇保护,他用三个字形容——胡求闹。我不解,和他聊了起来。他说,没保护以前,这里还有人居住,如今把人迁出去,修了这些古不古的玩意,除了偶尔忽然来几个外地人,平时死气沉沉。我说,以前房屋破旧不堪,不保护才完了。这位老人不紧不慢说,完就对了,其实它和人是一样有寿命的,祖辈在这生活了几百年,到如今,年轻人都走了,只剩下老人,再过几十年,这个村子就没人住了,这是正常的。
在古镇游玩下来,想想,除了看到一堆古董,还真不知文化的传承在哪里,倒是那个当地的豆腐干绝对地地道,只可惜不是在古镇的农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