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来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印象,体会到作者负笈海外转换视角、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良苦用心。鉴于读得有些散漫,而中国历史之漫漫征途、悠悠流长,其间奥妙玄机,非著说之人一册黄卷可以蔽之,亦非捧册之人一时可以察之、一刻可以识之,进而揣测作者或是没有言尽,宽宥鄙人亦是体尝有限。
正如自序篇中概括的一样,以“中国大历史”命名本书,作者旨在将宏观视野这一观念引导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
(一)由于负笈海外,授课对象是非本族的异国子民,作者曾怀疑讲述历史知识的意义及实用价值,辗转反思之后,最终决定广泛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在与西欧史及美国史有了幅度与层次上比较的基础上再加以研究。
(二)对既成事实、不可逆转的史实,更多专注于考虑其积极意义及前后连贯的出处,而不以个人之恩怨爱憎当作历史转折点。
(三)不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而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促成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鄙人在阅读“安禄山的反叛”、“王安石的变法”、“数字管理还没成熟”、“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等篇章时,对作者的宏观综合分析法逐渐熟悉并认可,对其通过讲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朝代有关“政府抽税”的历史演变,论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的观点慢慢领会逐步接受。或许这些观点在历史课本中有所提及、野史小说中早有影射,不敢确说是作者首创或独创,但确是鄙人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态、道德意识去读史,改作因循本书倡导的“大历史”似的叙述、点评去理解一段历史,体会经济体制、技术条件等其他因素对于历史、社会、国家(朝代)演进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作用于当时、广泛影响于后世的。
自序篇中,作者还曾自问对美国学子讲解中国历史的意义,史实讲解(以韩非、李斯、始皇等为例),“与他们日后立身处世有何用场”?作一中外比较(以女皇为例),“尚有何实用之处”?于是阅读过程中,鄙人亦自追问,现阶段捧册读史的目的意义何在,究竟如何读史方能进益的问题也萦绕不去~
这本《中国大历史》,也是跳出了传统地解读历史的角度,不从仁义道德出发,而是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梳理了一遍,寻找中国历史整体的发展脉络。
我认为整本书都在核心叙述一个观点: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作用下,中国政治统一的程度远超过国内的经济组织,继续发展的结果,只有使两者都受挫折。
中国几千年,黄河的无数次改道都使得依靠黄河耕种的中华农耕民族吃了无数苦头,还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每隔几年就必有旱灾和涝灾的大量人间悲剧。这使得这个农耕民族在几千年前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把力量统一集中起来去修水利设施对付黄河,需要粮食贮藏应对灾年。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公元前的秦国就统一了,取消了封建制,走向了郡县制。比西方国家早了几千年。这种政治上带来的过早成熟,和经济上力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累积,这两者的矛盾,成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主要旋律。
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历朝历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样的“马尔萨斯陷阱”就会重复出现。国家体制的最大功用是将千万的农村纠结在一起。意识形态较科技优先,读后感.文化上的影响比经济重要,各级官僚的消极性比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要被重视。甚至边境上的武装冲突也不足改变这作风。这使得中国处于一种长期的“停滞”。
例如黄仁宇在讲唐朝李世民和武则天的英明神武时,说到了科举考试、推崇儒家对于体制的更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建立了盛世,读后感m维系发展这个超大帝国的重要作用。但是分析安禄山之后唐朝的衰亡时,他说唐代之覆亡不由于道德败坏,也不是纪律的全部废弛,而是立国之初的组织结构未能因时变化,官僚以形式为主的管制无法作适当的调整,以致朝代末年彻底的地方分权只引起军阀割据。而解放后的“土改”成功的改造了中国的底层结构,它的用处在于使中国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当然这里我只是提一下。
这本书读完之后的收获是对整个漫长的中国历史有了再次的熟悉与了解,并从美国历史学家的角度看中国。豪强兼并,从众多的农村如何收税,是中国过去几千年这个农业帝国遇到的核心问题。
读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一书,觉得他写书的思路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写历史的,他觉得朝代的更迭与经济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黄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否要责备宋代的改革者,他们过于轻举妄动?要不是他们的失败,为何1000年后,无人再敢尝试以货币作管制的基础?是否咎在忽必烈?他一心只顾到战胜取功,而未将中国本部构成一种系统?是否我们又要谴责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否对宋朝的失败反应过甚,因此才把钟表向后倒拨,超过了任何合理的程度?是否清代的皇帝也有罪愆?他们一心只想做中国式的天子,而不敢真实地恢复中国固有文化的长处。”
这一段话的开始说宋代的改革者是指王安石,由于王安石的失败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的变迁,以至于影响1000年后整个社会的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我认为王安石的失败可能能影响一个朝代,但能影响1000多年,我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中国如此之发展,主要是每个朝代的开国者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忽必烈武功很好,而且崇尚武功,他的元朝所占有的面积最大,但统治的时间较短。朱元璋乞丐出身,他的目的要能守住他的天下,并没想有大的发展。清朝是满族,少数民族,他们能得天下,守住他们的天下,要向汉族学习,最好照搬照抄,也没有与其他国家有太多的交往,并没想有大的变革。
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泛着光,让我恍惚间有种莫名的好心情。我的目光移向了书柜那个只属于我的小小空间,它在潜移默化地收集着我的喜怒哀乐。
取下一本书,名叫《心灵的歌》。这名字太美好了,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去翻阅它。
第一面,我便陷了进去。不得不说,书对我的诱惑很大,而一本好书更是会把我的整颗心都占了去。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无法自拔,那扣人心弦的情节似是一块大磁铁将我的心紧紧吸住,紧紧吸住。
面前好像有一闪若隐若现的门,我伴随着书中主人公的脚步,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门。天啊!真是一时之间,我竟找不到合适的词形容眼前的景象。站在旁边的主人公在我耳边轻声地说了一句:你想说的,应该是‘华美’吧。我有同感。这个书中的虚拟人物居然能读懂我的心,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对啊,我眼前的这一派熠熠生辉的景象,用华美来形容正是再好不过了!主人公又微笑着说:欢迎来到‘书的城堡’!尽情地享乐吧,这里有一切你渴望的东西:知识、愉悦的心情、充实的生活、高尚的情操甚至还有‘梦想’!
梦想?梦想!对,我要的就是梦想!在我们这个青春洋溢的年代,梦想就是我们的动力啊!
我在这个属于我的乐园里徜徉着,这是一个充满欢笑的天堂。我乐不思蜀,好希望这样的时间可以持续的再久一点,再久一点。
仿佛过了好久好久,一缕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清醒了过来。昨天那是一场梦吗?可是好真实啊!我望望手中拿着的那本《心灵的歌》,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结局是:主人公找到了他自己的乐园。
天啊,这是巧合还是那一刹,我突然有种错觉。
我冲着天空微笑,因为我也找到了我的乐园!
这两天读《中国大历史》,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用20万不到的字写了。也无所谓“大历史”,只是“宏观历史”,谓之“MACROHISTORY”。如果是大历史,写到杨贵妃就很奇怪了。在这样精练的历史中,这样的入也有地位,不知历史如何大?但是,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价值,他的基本观点是:
1、权力的运用是中国政治的核心部分,不能有效地运用权力,就不可能有稳定和统一的江山;
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统一农民,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来管理农民,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3、财政是中国封建王朝稳定或者说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必要财政和税收体制,中央政府就不能稳定存在;
4、土地管理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没有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谈对农民的管理;
5、官员制度也十分关键,历代的政府统治均是要依靠强大的官吏,没有官吏不行;
6、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稳定也重要,中国的制度力量历来就不强大,所以要依靠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因素来管理,这就是儒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一直能够保持的基本原因;
7、官员的腐败历来是王朝衰落的基本原因,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地方,例如我就有一个让我最放松的地方。
在那里我能找到一种耐人寻味的安静,只有在那里才能让我轻松的一笑,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里用一种好心态对待世事的执着,那里就是我姥姥家的后庭院。因为在每一年的春天,后院的树繁荣茂盛,在中午;阳光在那时最耀眼,原本就繁茂的樱桃树让太阳的照射显得更加夺目、更加的美丽,那是让我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本以为这个美好的乐园永远存在!
夏天,后院的樱桃树都结满了小樱桃,清早的时候去看,你会发现他真的好美,也好可爱,圆圆的,红红的,可它吃起来是酸甜的,酸酸甜甜参杂在一起,使这个樱桃变的非常好吃,所以我爱上了吃樱桃。
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只有它才能描绘出我生活中的图画,后庭院的许多树都被染了颜色,他们的叶子都被涂染成棕色,一叶一叶的从天空飞舞下来那是躺在树下,会有一丝丝的宁静,让我忘记了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在那里仅仅存有我儿时的记忆,姥姥在楸树下对我说过,人的一生就像秋叶那样脆弱短暂,不要浪费这短暂的一生!这就话永留在我心底,秋天啊,我最爱的季节
好景不长,因为中国的脚步在前进,姥姥家的平房建成了高楼大厦,永别了亲爱的乐园,我最美丽的乐园谢谢你,让我有一丝不必执着的地方,可以让我难过哭泣的地方,我一定会快乐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