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每一条推荐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能够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此刻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推荐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就应怎样做:
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以前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个性的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好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就会充满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下,绝不能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因此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下,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忙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下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忙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必须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忙后进生就必须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爱在左,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这是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我觉得也可以用在这里,用在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时光里。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帮助孩子去规划未来成长的线轨迹。而是和孩子一起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瑰丽多彩,一起去感受成长沿路上的鸟语花香,和孩子一起庆祝或者在孩子伤心哭泣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儿童一百种语言》不仅触动着我们的心弦,更为重要的是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让我了解应该怎么样更好的陪孩子一起走完着快乐的成长道路。
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的,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此时我们说教,大部分孩子们肯定听不明白;如果此时我们不耐烦的打断孩子的疑问,那么下次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提问了;如果此时我们敷衍孩子说你们长大后就会知道,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缺乏主动探究的***。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像面对小班孩子的问题,通常我都会用故事、视频等比较直观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面对小班孩子,我们更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教学的智慧。对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不断的在涌现出来。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停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自己更懂孩子,让自己更新教学理念。
其次在班级中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在班级博物馆成立之初我们就倾听孩子们对于班级博物馆的想法,了解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老师不进行预设,而是跟着孩子的思路去完成班级博物馆的建设。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了解了班级博物馆,最终师生共建的班级博物馆才能正真服务于班级里的幼儿。
最后努力让每个孩子心中都开出幸福、智慧、自信的花朵。
信任每个孩子,教师不必事必躬亲。教师不需要告诉孩子们这是磁铁,可以吸住铁的物品。而是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照顾着祖国最美丽的花朵。可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只是静待花开的人,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静静的等待每朵小花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读过这本书后,确实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当读到“要思考,不要死记!“这一条时,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教学就是这样,对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记不会或者记会但忘记了,教师就会很生气,让他们写10遍,读20遍。直到他们会了,教师才会罢休,才会满意。其实,这样下去,孩子的兴趣、积极性就被抹煞了,随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记!对于一些难以记住的知识,我们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它们的同时来解释这些知识的实质,使知识活起来。让他们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一个爱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
其实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
“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方面入手,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刺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平时也想读点书,但有时总以工作累,家庭琐事多为由,没能坚持下去。以后,我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多读好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把困难当作机会。的确,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来自于班级的,来自于教学的,来自于学生的。读了这段话我豁然开朗,在困难来临时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气,迎面解决才是最积极的心态。我们每个人也将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还要多阅读好的书籍,多汲取教育家们的智慧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做好一名教师,一名让学生喜欢和对学生有帮助,能使他们得到最大发展的老师。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幼儿教师始终是‘新’”这是我认真阅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第10章节之后的感悟。这里所说的“新”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更新”。对瑞吉欧教育来说,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f.霍钦斯语)。
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在有关介绍瑞吉欧的文体中,大致对瑞吉欧的教师的专业性作了如下描述:①促进儿童在认知、社会、情绪、创造力和身体各方面均衡地学习;②班级管理;③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布置;④提供儿童适当的保育与辅导;⑤行政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⑥追求自我在专业上的成长。在分析了教师在瑞吉欧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后,我想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比较贴切:“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学习者、研究者。
基于此果,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瑞吉欧教师对儿童学习的支持、引导行为有一些独特的理解。”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在语言活动《阳光》开展的过程中,孩子对“佳子将阳光包在裙子里送给奶奶,可当打开裙子的时候阳光不见了。”这一现象不是很理解,当我问到“为什么会这样时?”孩子开始窃窃私语了,陈泽豪说“可能佳子的裙子没弄好。”黄书闻说“佳子包的阳光太少了。”陈俊菲说“佳子包的阳光在路上撒掉了。”针对孩子的不同想法,我突然就想“何不让孩子亲自到外面尝试‘包阳光’(恰巧那天的阳光很充裕)呢?”于是我就请孩子到外面尝试“包阳光”。过了一会儿,孩子进来了,而且还很像模像样的围起衣服角,等进教室后我说“让我看看你们衣服角里的阳光吧!”孩子异常兴奋的打开衣服角,当衣服角刹那滑落的一瞬间,大家都尖叫起来“阳光不见了!”于是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思维敏捷的李阳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当你在外面的时候就有阳光,可你到了里面阳光又不跟你进来的,所以到了教室里就没有了。”孩子们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短时间内都同意了她的观点……
通过这个活动小插曲的出现,使我对“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儿童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在瑞吉欧的教育者那里,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我相信,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支持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又能引发有意义的新问题。教师作用的核心在于“创造发现的机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