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和妈躺在床的两头,两个人手中的扇子快速的扇动,甚至能听得见轻微的风声。妈辗转反侧,口中嘟囔着:“真是热死了!”我翻了个身,回答道:“那你躺地板上睡吧,凉快点。”“现在不行,”妈压低了声音说,“快要到农历五月了,地气重,躺不得。”听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临近的端午节,五月初五在古人的眼里是个“毒日”。
想必是屈原的冤魂久留不散吧,我挪到冰凉一些的席子上,想道。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端午节:龙舟上急促的鼓点,打着振奋人心的节奏;荷叶里喷香的粽子,飘散着一种沁人的糯米香;颈项上精美的香囊,一针一线精湛的绣工,沉淀了古韵遗风的沉香。人们总是沉浸在这个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源远流长的节日的始祖——屈原。
当年,屈原两次被顷襄王流放。他自叹满腹诗书经纶,胸怀雄韬伟略,心中爱国深切,却遭奸佞恶毒陷害,以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不甘。于是纵身一跃,径向汩罗江的深处走去,悲壮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样污秽浑浊的社会下,屈原不受其感染,而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控诉这个社会,证明自己的两袖清风。他的壮举被后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章《渔父》中,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世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尘俗之尘埃乎?”渔父是一个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人,虽然他与屈原同处于一个黑暗的社会,但却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己的节操;而屈原则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始终追求着清白高尚的人格,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至死不渝。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都表现了崇高的人格精神。
转为现实,我所生活的世界也同样是这样的。我身边的环境,也让我看到了屈原的那种绝望。我忘了是什么时候,是谁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这样的影响下,你迟早都会被我们给带坏的。”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我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却在心里暗暗的想着,就算是有你们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也依然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千百年前那个随遇而安的渔父,那个忠贞不渝的屈原,那段简洁而深刻的对话。以及我要在地气极重的阴历五月,创造出阳光喜人的成绩
屈原不是赛艇运动员,却在汨罗江中划了几十年的船。水流非常急非常湍,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与屈原作对。终于有一天,他放弃了,停下桨,跃入江中。
汨罗江,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这么唤它。如果只是区区一条江,我相信屈原多喊几个帮手是能逆流而上的。只怕是,招来尼米兹级航母(不搁浅的话),也无法与这水流抗争。因为,这水流,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可看作没有历史。哪怕战国也好、明朝也罢,同时代的商鞅被车裂,袁崇焕因反间计以致凌迟于市,这些都是没有过去的历史。屈原觉得累,那是因为他遭遇到了时代的阻力。
使屈原能孤身奋战如此之久的,是他的爱国忠心。譬如陈平、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一看跟他干没前途,遂转投刘邦。而屈原是只会呆在楚国的。他认为自己是楚国贵族后代,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理所当然。也就是说,无论当朝国君如何昏庸无道,比日后阿斗还要像稀泥,他都得尽自己规定的义务,辅佐君王。
这就造成了麻烦。面对贤君,有屈原如此大臣,那自然良性循环、国泰民安,屈原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实现。但是贤君难逢、小人常有,只要君主判断稍有不慎,小人乘虚而入,屈原就更上下受敌了、这和作战类似,歹徒开枪肆无忌惮,警察确受诸多法规的限制。敌在暗我在明,谗人间之,闲话一多,屈原的政治斗争就失败了。
渔父的话若换个角度去理解,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顺应时代”。依旧是前文所说,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警察会利用卧底、线人、带罪立功等听起来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同样,屈原站在那儿,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频频提出对国家有益却明显触动贵族利益的改革方案,怎么能不成为众矢之的?
范增虽有才能,遇上项羽这般人,越是直谏,效果也就越差。屈原若能稍稍隐藏一下自己的立场,暗中改革,兴许会有成效。
但最终屈原还是投江了。
他的死留下了什么呢?端午节?还是粽子?端午日人们赛龙舟、抓鸭子,不亦乐乎;我面对餐桌上时常出现的糯米食也再难联想起屈原。他的如此行为导致失败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是必然结果,但失败并不等同与自***,别的出路也是有的。反而,他的死无形中助长了只图利益的官员的嚣张气焰。
我更愿相信屈原是累了倦了失去动力了才放手的。因为如果是他企图通过自己的一死换取世人的觉醒,那么他多半会大失所望。楚国灭亡,随后两千年间,只有更浑浊的江水,犹如一条条墨流。
对于屈原,人们纵说纷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将自己说成是世上最清醒的人,何等的傲慢,但却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被流放,被排挤,但仍然坚持,那种坚持,那种不与世同浊的坚持是很少有人作到的。
可能有人会说,屈原很迂腐,既然有才,既然楚国不识才,他大可到其他国家去,为何还要守在楚国,但也正是他对国家的坚守,国家的热爱,那样的坚持,才显示他与当时其他有才能的人与众不同,怀着对本国的爱,才使得他有了自己的根。
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他的确是很爱国,并一直坚持着去帮助国家发展。但他太过于坚持原则,虽然他的原则并没有错,但并没有帮助到当时的时局。如果想让国家时局得以扭转,在陷入困境时,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不应因为遭到陷害而放弃救国,如果他是真的想救国的话。他坚持个人原则,在某种角度看,并不是完全在救国,而是为了保持他个人品行的高洁,他把个人原则看得比国家兴亡更为重要。就他所说,“举世混浊”,“众人皆醉”,他不愿同浊同醉,那么救国必然遭遇重重困难,并且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懂得救国的人,他的方法过于直接,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不懂得变通。而最后对生命的放弃,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对自我的解脱,如果他真正想要救国的话,就不应该用死来解决,因为,死对他来说,是个人品德的维护,自我的解脱,但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只能是奸臣当道的形式更为恶劣,让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死,并没有解决问题。虽然他曾试图想办法改善现状,但他并不是一个能把救国坚持到最后的人,他唯一坚持的只是对个人品行的维护,似乎有点精神上的洁癖,他把这放在了救国的前面。其实从这也可以看出,屈原并不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他不懂得勾践的卧薪尝胆,不懂得忍辱负重,不懂得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包括个人的精神。
当自己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时,他选择逃避,放弃。虽然,他那种精神,从哲学上,人的个人修养上,是很值得敬畏的,但从客观实际来讲,并不适合。他在那样的状况下救国,改革就应该预料到有重重困难,并且事情的走向不能在他的计划之中,包括做人做事的方式,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能救国,能改革,短暂的丢弃个人的原则是必要的,但他却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原则。他本来有很多条路可走,但却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原则。
屈原的洁身自好让我们看到他高尚品德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缺少忍辱负重与牺牲。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改革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诽谤,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自***,屈原的自***,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斗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 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血统美好的名字。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 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你化激愤悲痛为神奇,写出了字字珠玑,贯古烁今的众多伟大诗篇,《离***》、《天问》、《九章》……
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无用武之地,你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胸怀,但却因为地不利人不和,最终只能以死明志。在你的身上,印证了诗人与英雄的悲剧,一生孤独,没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纳,尔虞我诈,战火连连无休止。你藐视达官贵人污吏,为自己树立了众多敌人。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古以来忠臣总是非死即伤,总是讨不到好处。或许你知道。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弯抹角、洁来洁去的性子却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已绘制好祖国的蓝图,正待实施。但,你的梦境很美啊。可那终究是梦啊。是虚无的、飘渺的,这个梦境已在摇篮里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撕碎,所扼***。 你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弯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没有弃楚投秦,义无反顾的为这片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奋斗、保卫终身。在你的心中。“生命诚可贵国家价更高。”你在听说郢都被攻破之后毫无留恋的与这个世界告别,激愤、悲伤、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的背影被浪花所掩盖,越来越远。只有枯木,残花。
滚滚的江水边,一袭白衣早已伫立良久。
他举目望去,风景真是一如既往的美好,烟雨朦朦的楚地犹如半遮半掩的少女那样迷人。
他与那位陌生的渔翁打招呼,竟然是毫无目的的动作,这不觉又让他品味到生活的滋味。真想留下来,他心想。
可是他转念又忆起了那悲痛的过往。看来这楚地也不可再有那般的美貌了,一声重重的叹息又被压在了心口。
只是这叹息又逐渐化为一种愤怒。为什么?为什么君主错庸无道?为什么奸臣如日中天?为什么百姓沉默愚味?难道世人都醉,独我一人清醒?
他想大声呼喊,却又没有理由,只能挤出一丝苦笑。渔翁的号子又在耳畔响起,这难道是这块土地最后的哀号吗?
郢,被攻破了。
终于到了吗?他不禁滚下两行热泪。我的国家,我的百姓,此刻正在遭受着蹂躏,而我却只能无可奈何地见证这一切。
天亡我大楚矣。
他抱起早已准备的大石,颤巍巍地走近湍急的河水,纵身一跃。这位楚国的儿子,最终还是与他一生的信仰淹没在无尽的汩罗江。
这一跃,凝聚着太多的悲悯与无奈,它向后人展示了正义被吞没的悲剧。这一跃,凝聚着太多的赤诚与热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的魂。
从那一刻起,爱国便深深凝聚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