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到了,学校举行了“巧手创美食”活动,包饺子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一听说是“包饺子”,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四个人一组。我先穿上围裙,把准备好的饺皮和饺馅从保鲜盒中拿出来。准备包饺子前,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把饺皮放在手的中间,然后拿勺子把一些馅放在饺皮中间,接着两边的皮对捏。看上去,饺边只有一道逢就可以了。
“包饺子现在开始!”老师一声令下,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用筷子快速地把肉馅放到饺皮上,然后将饺皮对折,我把饺皮摊在手上,把饺馅放在中间,饺馅不能多也不能少,多的话它就会露出来;少的话,就变成吃白面了,然后沾一点水,接着对折一捏,一个圆咕咕的饺子就完成了。因为我在家里偷偷练习过了,所以我们组当然是我包的最好啦!我们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盘子里。大家捏的饺子虽然形状各异,姿态百出,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喜滋滋的。
同学们饺子包好了,老师在一边做着另一份事儿——烧开水煮饺子。水烧开以后,老师把我们包的饺子放进锅里煮。同学们可兴奋了,都想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同学们看到快要煮好的饺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等到老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个个都抢着吃,我也赶忙加入了争抢的队伍。直到大家的肚子都吃得像一个个圆圆的大西瓜。
我想,包饺子真有趣。它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使我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并不好做。所以在家我要多帮妈妈做事。
价值的根源在于同情。同情亦即感同身受。人生下来,了解世界的方法是同情。从同情、从感同身受,一步步脱离认知上的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去掌握世界的普遍性。
在教育领域中,讨论价值,讨论善,是危险的事情。教育者很容易把特定价值、善,甚至把爱、同情本身,当作既定的美德来宣扬。这样,价值、善、爱与同情,都会沦为教条。学校应该思辨价值,但不能宣扬特定价值。因为价值、善、爱与同情,必须发自内心,绝不能也无法外加。价值、善、爱与同情,只要来自外加,都无法内化为人的主体经验,而使人信守不渝。
价值与善一经强加,人容易变得伪善。爱与同情,尤其不能公众化。爱与同情是个人内在的东西,只有属于个人,爱与同情才可能出自内心,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从人的内心慢慢萌芽,慢慢成长,慢慢学习,爱与同情才能随着年岁逐渐成熟。教育者不能揠苗助长。
以上三段援引于黄武雄先生的著作《学校在窗外》。它使我对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产生了思考。在众多公开课的听课经验中,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总是要动很多心思设计出一些与文本有关的思维升华,借以彰显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如讲到自然保护区,会总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讲到地震,会提升到“我们要保护环境”等等诸如此类的思辨方向。到后来,讲到什么主题,学生居然能自己总结出“我们应该如何如何”了,貌似教师教育的成效可观。可是各位同仁勿忘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这种告知、训练而得来的结论未必是他们感同身受体验出来的,未必是真情实感。由此,黄武雄先生继续剖析道:
由于同情是世间一切价值、善与爱的根源,教育者能做而且该做的只是选取镜头,让镜头聚焦在世间那些挣扎奋斗,或受苦无依的人身上,让学习者把自己投射到那些人物身上,由自己内心去同情,去思辨,去发展他的价值。教育者只能从学校在窗外读后感旁协助讨论与思辨的进行,不能越俎代庖,替学习者做结论,替学习者建立他们的世界观。
诚哉斯言。教育,不拘是什么学科的教育,都要注意适时适性。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导、影响、守望,精心培育静待花开,而不是揠苗助长,强制花开。
我是一节电池,在工厂里被制造出来,穿上精美的包装,跋山涉水之后,被摆在了超市的货架上。
没过几天,有一位顾客把我买去了,装到他孩子的玩具车里。我每天都努力工作,让那辆玩具车行驶地飞快,逗得那个孩子哈哈大笑。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有些有气无力,那辆玩具车也开得慢吞吞的,没有以往的威风。很快,主人发现了,把我拿到外面,那儿有四个垃圾桶,分别是蓝色、绿色、红色、灰色。我看了一眼,就发现了我的家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主人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把我扔进了红色垃圾桶。
在里面,我遇见了许多好伙伴,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经历,说到自己做出的贡献时更是眉飞色舞,无比地骄傲。天天聊天、谈话,十分开心。可好景不长,有一天,一个人从垃圾车上下来,二话不说把我们带走,本来我们个个都很兴奋,以为可以重生了,可谁知车忽然抖了几下,弱小的我竟然被弹下了车,落到了一块草地上。
因为我是有害垃圾,所以在腐烂的同时,散发出了化学毒素。娇弱的花先是一命呜呼了,坚强不屈的草也只是多活了几天,到最后,连大树的叶子也开始枯萎了。
看到这情景,我十分悲痛,也十分惭愧,希望能离开这块被我毁灭的土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一个学生看见了我,带着我回了家。
为了美丽的大自然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进行垃圾分类,还大自然绿水青山。
小时候,总觉得包饺子是一种杂耍。拿来一个面团,一捏,一按,再拿擀面杖一擀,中间放上馅料,两手用力向中间一捏,一个肚子鼓鼓的“元宝”就完成了。
春节的时候包饺子那才叫热闹呢!一家人聚在一起,男人和小孩在客厅里玩耍、拉呱;女人们则在一旁拉着家常。一直玩到傍晚,才开始准备包饺子的馅料和面团。包饺子正式开始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了。女儿们和儿媳们个个心灵手巧,一边闲扯家常,一边手上不停。手指翻飞间,一个个饺子初具雏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该是下饺子的时候了,摒弃了平常用的煤气,而是启用了逐渐淘汰的灶台。大锅里倒上满满的一锅水,灶台下柴火烧得正旺,风箱被拉得呼呼作响,饺子被一个个地赶下了锅,这时,小孩子按捺不住好奇心,也要跑来帮忙拉风箱、添柴火。饺子煮好了,孩子们的手和脸也变黑了。
饺子真正上桌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这时春晚也开始了。男人们在大厅里划拳喝酒,看着春晚,一片热闹;女人们则在厨房另拼一桌,轻声细语地扯着家常的,一片温馨。农村有个习俗:女人是不能上正桌吃饭的。
即使过了那么多次春节,也仍然忘不了那袅袅蒸气后那些朦胧的脸庞,忘不了饺子入口时那一刻的温馨,忘不了春节那和睦的气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