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姆是一个有着24重人格的人。
为了不被自己的经历吓到,卡姆自己把自己的心分-裂成24个人的心,让他们出面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和艰难。
卡姆不能够正视他自己的分身。由于痛苦,他无法面对自己早年的经历,他把他们深深的压制在自己的心底。但是,痛苦始终是存在他的体内的。终于在他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时,他的分身们出来了。
分身一个个在苦痛中现身,重诉他们的遭遇,卡姆的心灵在矛盾中颤栗,冲突,他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他病了,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心理治疗师请出了卡姆的分身,让他们明白自己现在已经安全了,不必再痛苦。卡姆的妻子也慈爱的对待着卡姆的分身,给他们讲故事,照顾他们。心灵中的痛苦消失了,但是卡姆,不能够正视现实的卡姆,唉!
一个个性粗鲁的分身想***死卡姆,因为他认为卡姆没有资格拥有这个身体,他太软弱了!卡姆表现得疯狂没有节制,他的妻子伤心的想要离开。所有的分身都对卡姆有意见,但是这个身体是他们大家的,他们要求那个粗鲁的分身不要继续伤害他们自己。
心理治疗师要求卡姆见一下他的分身,卡姆同意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继续逃避下去。他知道如果继续逃避,他将会彻底疯掉,失去他亲爱的妻子和儿子。
卡姆和他的分身们协调一致了,他和他们同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卡姆又恢复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爱。卡姆永远不会孤独。他们是一个大家庭。”
故事讲完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童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被压缩到潜意识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忆的部分就是被压抑得最厉害的部分。这就给我们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那些痛苦的、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的部分遗忘得最彻底、最干净。
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同一个理论,这些被压抑的部分又最活跃、最不安分。所以,它们虽被压抑在心理的底层,但要千方百计表现自己。意识对它们的自我表现企图给予了严密的监督,以致使它们不得不以变-态心理或梦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视矛盾,正视自己,我们就会健康的生活。
有时候,心灵也是需要力量的:“不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我都不会沉沦,不会放弃我自己,不会丧失我自己”。我希望我在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会想起今天所记录的文字。
最近因为不想挤公车,每天都是晚上八点多从公司回去。昨天下班后,大约五点半,有点饿,就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
走着走着,就走到五道口城铁站附近,看见那家书店,进去逛逛,发现了一本不错的书——《24重人格》。一口气看了两章,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
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作者是一个博士兼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书的开始是他一段分-裂过程的描述。逼真,完全是从未没有感觉过得一个世界。
晚秋的风冷飕飕地吹着,我心中却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刚刚发生的事不断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带着两星期的疲惫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妈妈早已为我精心地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橘黄的灯光笼罩着小屋,显得非常温馨。我胡乱拨动着盘里的菜,一副挑三拣四的.样子。妈妈只是一愣,也没有说什么,继续埋头吃饭。突然,妈妈问了一句:“最近学习吃力吗?”我只是应付般地回答了一句:“还行!”语气中带着几分生硬和不耐烦。我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妈妈的不满,她说了我几句:“你这是在用什么态度在跟我说话?每次回来都把脸绷着,你摆给谁看啊?”
妈妈的几句话点燃我心中那根存在已久的导火线。十二年来,我第一次对着妈妈大吼道:“我就是摆给你看的,你根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心中的苦恼,只会说那些让人听了耳朵生老茧的话。”我第一次摔碗,第一次摔门而出……
风依旧在吹,心中的那股热浪也渐渐平息。冰冷的风吹来,让我冷静了许多。我总是一味地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可是我什么时候向妈妈说过我的心事呢?每次,妈妈见我心情不好,总是关心地问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我则是敷衍她几句。我只知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却忽略了妈妈的眼神中那淡淡的哀愁……
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残忍!我将妈妈的心和碗一起摔碎了,我一次又一次用冷漠去刺痛妈妈的心,可妈妈总是把无限的痛楚埋到内心深处,依旧细心照顾着我,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可我给妈妈的永远是一扇锁得紧紧的大门。
“我错了,回家吗?”我犹豫了,刚才我那样冲动,妈妈会原谅我吗?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在催促我回家。
“回家吧!去向妈妈道歉!”我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看见家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似乎已感觉到妈妈的那份焦急……
一次错误的叛逆,让我重新拾起妈妈那份沉甸甸的爱。
最近两天没怎么上网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读一本书:《24重人格》。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记得学院的副院长就曾经推荐过这本书,不过当时没有精力,就忘记了。现在偶尔的大这本书,一开始看,竟然舍不得放下。
《24重人格》是一部类似于自传的小说,作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产生了多重人格障碍,不过三十余岁之前,他还是非常正常的,不但非常正常的结婚生子,甚至在事业上也略有小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非常不幸的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可能有些问题。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作者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庆幸的是她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勉强能够理解),为了治疗他们寻找心理咨询师、搬家、住进医院等等,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战胜了疾病,并且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函授),为心理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这本书,感想颇多。
首先是面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在中国,人们对心理疾病都存在一些偏见,不仅是普通人,就算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会对心理问题患者有些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对典型案例的态度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至于对心理问题患者的正确态度:同情、接纳和支持,我觉得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本书中,作者能够被治愈,除了专业的治疗之外,家人的接纳和支持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可以说,这本几年前就完成的小说里,描绘的心理咨询体系是现在的中国只在教科书当中才存在。慈善人士的帮助、患者间的互助团队、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等,甚至是覆盖心理咨询行业的保险业。所有这些,在中国还是梦想。
最后就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一个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函授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题记
岁月无声,时光有痕,指间终究握不住散落的过往,任凭记忆蔓延散尽,欢声笑语依旧留在了昨天。今日,背起简单的行囊,牵一匹瘦马独自上路,诀别之前折一只柳,让绿意充斥盈盈的眼眸,金樽盛酒,灞桥挥别,道一声:“珍重。”
远方山水依旧,陌上白衣飘飘,拾一段记忆,沿山路走下。道一声珍重,有缘终会重聚。或许前方风尘漫布,荆棘满路,或许此时心中寂寥难解,但我们依旧要执手挥别。请相信,此时的红霞是最美的晴天,远方的渡口不是诀别,湖水摇曳于天际,是期待来日额重聚。时光纵然如指间流沙,斑驳的记忆依然会留在心口。把眼泪擦干,挥别之时反而会产生太多的情由,就那把过往的美好编织成一场温柔的.旧梦,铺陈在光阴里。要知道,相遇就会有别离,挥手是在迎接下一场重聚,若有缘,三千风月不会是阻挡。
放下悲伤,依旧前行,就当是在寻找前世的缘分。若你寻到,便能看见下一次的花开,若无缘以寻,便在沿途采摘一路的花开,就当做寻缘的聘礼。不必惆怅于远方长路,路再长也会有尽头,只要双脚愿意前行;不必伤怀与眼前的别离,终有来日的重聚暖慰你孤单的心。此时折一只纸船,望它载你渡过几重山水,抬头寻找无垠的天际,像候鸟一样无谓的划过流阑。要明白,心静才能看的更远,风景一直都可爱,盛开才能引得蝴蝶自来,重逢无处不在!
明日此时能否再见与你席地而坐,把酒言欢?我不知。但相信缘分的线会一直将你我紧牵。时间再长终会有时,只愿记忆伴随你我远行。
回首眺望轮回的门开开合合,我们早已从门下走过,半掩着的柴扉今后由谁推开,就交给注定的缘分决定。我们早已归队于红尘过客之列,只能路过,不能说破。但在无人能猜测的注定之中,我们依旧要修得自己的信念。花开花落难以知,聚散离合终有时。再美的繁星都要面对破晓的黎明,而我们在时空中灿然的相遇,终究要以再见收尾。
可是,若真的有一天,我必须挥手告别,我必须隐藏起所有的留恋说再见。我会回望远处的星光与烟霞,沉思过往的柔暖与情思,然后藏起不能说的情由,收起眼中的浓雾,风干昨日的旧梦,拭去泪水,大声挥别。因为相遇是人生冥冥中不可强求的缘分,我们不该奢望抓住它的余温和美丽,过往的一切终究会被风干变成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相遇有缘,命中注定;告别有缘,冥冥安排;重聚有缘,轮回使然。
当我们放下难以释怀的一切,大声与满地情思说再见时,下一次的重逢也许就已经注定。当时光已经变成曾经,当我们坚定的步伐迈起,邂逅就在山水路漫漫后等你。我们是该悲伤还是欢喜?相遇的背后竟然还有别离。我们是该感念还是忘记?挥手之后竟还会重聚。每个人都喜爱相遇的时光,梦中有我有你,可现实依旧给我们准备了散场,因为未来有更遥远的期许。
红尘相遇,谁想轻言别离?即使感伤,也别轻易放弃。未来的路上,期待一场重聚,任风尘猎猎,纸醉金迷。风霜雨雪,请别覆盖地上的脚印,因为我们还要寻着它,回到最初的梦里。枝上繁花正好,鸟啭莺啼,我们哼着歌儿,往时光深处走去。回头挥别,与相遇的一切别离,因为相信,有缘终会重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