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唉,我看评分这么高,底下好评如潮,又有人说感觉庄富豪很像毕打自己人的社长才看的\',没想到这么令人失望。说实话,他们俩在一起我只看到一厢情愿,女主罗丽娟一开始的爱硬说是心动是爱情我就忍了,后面庄富豪被她的天真善良感动到我就有点不能忍了。善良是对的,但不能男主爱上女主都是因为对方善良吧?求求你们成熟一点,这种套路我看小说都看吐了。
其实爱情也不用什么道理,善良就善良吧,但好歹演出爱情的那种心动的感觉吧?让演员演出来啊,为什么爱上一个人要用出现幻觉来表现呢?这是精神有问题了好吧?特别是庄隽颖(庄富豪他儿子)那对,一直出现缪思想勾引他的幻觉,看着让人不是很舒服。反正这两对cp我一直没捕捉到那种彼此都心动的那种甜蜜。去看看毕打自己人啊,社长和大哥看着殷赏的眼神,一个隐忍纵容,一个霸道宠溺,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有爱的的啊!
反而是剧里的ck,一开始还没说出真相,当他们俩深夜在ck房里说公事后来服务员看到后庄富豪的解释,我都能隐隐感觉到ck好像是喜欢庄富豪的,后来真相出来了,ck不用藏了,明目张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我觉得她的爱很动人,是能够感受到的深爱。同样是暗恋庄富豪七年,罗丽娟除了行动上的躲藏,眼神真的让人看不到一点点爱意,如果说她是剧情上的需要,呵呵,那她装的真到位,我真的看不到一点爱。哪怕后来她承认了自己爱庄富豪,我也看不到一点爱意。庄富豪突然爱上罗丽娟(还是罗丽晶?抱歉我弄混了。)也是让我感觉奇怪,难道被人骂一骂,被人鄙视一下都要爱上对方?好吧,爱情不需要理由。但好歹表现出来啊!!除了行为做做饭什么的,好歹给我一个眼神啊!
说完这对,说说庄隽颖那对。缪思很美,太子爷爱上他,我无话可说。但还是那句话,能不能给我一个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相爱的?这一对很曲折,但是我还是感觉不到心动。如果说幻觉就是心动,好,你们赢了(毕竟心动得出现精神病症状也不是我能理解的爱了)。
这部剧有些地方还是很吸引人的,比如癫姐,好喜欢她的表演,又夸张又不跳戏,不愧是演了那么多剧的老戏骨了!还有高琛和hetsal(不好意思不会拼,忘记了),那段高琛帮她拍羽绒服广告,真的很动人,溢出屏幕的甜蜜!酒店里庄富豪和财爷过招、实习生的训练也拍得很棒,让我这个不懂酒店运作的都觉得很真实,很长见识!
总的来说,除了两对主角的爱情外,其他东西我觉得表现的都挺不错的。所以只评了三颗星,两心扣两对主角的!
在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旗帜下,学校购买了一批各学科特级教师名著。一直没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方面被大部头的书吓倒,这么厚,怎样才能读完。一直沉浸在单篇文章的阅读中,现在越来越觉得应去阅读整本书。
前几天看白老师文章,说他一天能读一本书,我觉得这不可能实现,那么厚,怎么读。上网看看,有许多阅读达人的快速阅读经验。
细想想,确实是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专业的成长。
以前做过一段时间的高效阅读教学研究,其中许多方法确实是可借鉴的。一本书不一定像读一篇文章一样要精读细读,可以先浏览,然后抓住重要的精彩部分,有价值的部分,进行精读细读,我想这样,速度就会加快。读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完整系统的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是看作者的哪些经验能够为我所有,改变自己的工作。所以那种认为读整本书就是把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吸收掉消化掉的想法,是不必要的,实质上,无论读得再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认识,永远无法达到作者认识的深度。老是抱着把一本书彻底读懂读细的想法去读书,那样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博览群书的,实质上这样去做也没有必要。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我所用,应该抱着得意而忘书的目的去读,有选择的读,这样去读,一天读一本书,是能够实现的。读完以后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有这样的知识,我想阅读整本书可以实现的。前两天对某个问题有兴趣,从网上买了一本书,300多页,拿到书后用了三个小时,就读完了。而且画出了关键的词语,对其意思理解比较好。读书的关键是有兴趣,有知识背景,精力集中。
于是开始做,读整本书的尝试。先读第一本书《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午休起来3点开始,读到6点,完成了对这本书阅读的一大半,先浏览了一遍,掌握了大概内容,找到有价值的部分,然后有选择的精读。如果再有一天时间应该能够读得差不多了。可见,快速读整本书也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注意方法。
对窦桂梅的大名,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也简单的看过几篇文章,今天在读完他的这本书以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位学者型的教师,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强音。
首先他是一名教师,他立足于日常繁忙的教学。虽然后来做了教学管理,但是依然深入课堂。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和对人生的定位。
但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平凡的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他对自己的定位可能有不同,但都是卓越的,优秀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的超越自己,达到高峰。在上学时很优秀,被留校,然后去追求做一名教师打造优质课堂,后来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再后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学主张达到高层次。现在虽然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最强音,但是依然走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
他是一名学者。在大学里,著作等身,广泛阅读,知识渊博,是学者。他虽然是一名教师,工作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里,但是她的阅读量,思考的问题,她的著作,丝毫不逊于学者。
从他对主题教学的思考可以看出博览群书,有自己的思考。他提出的几个观点,都是那么深刻。他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我也思考过,但是他往往能一语中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见识,一源于他的博览群书,视野的广阔,更源于他深入的实践,对事业的追求。
看他的一些对语文教学的论述,自己的心仿佛也亮堂起来了。
他提出的主题教学与新教育提倡的儿童课程,十分接近。他提倡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大阅读量和语文的实践活动,与新教育中的理想课堂和晨诵、午读、暮省和各种各样的行动高度相似。可见很多事情,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一个相同的认识和思想,因为人们的角度不同,表述的方法不同,但是它的内容可能完全是相同的。对阅读诵读和反省的认识,新教育用了那样一套表达系统,他用主题教学这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读完以后,马上发现他们两个讲的是一回事。
第2个观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认识。这个是语文教学的老话题。他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些想法以前我也有认识,但不敢坚持,不能深入。他的主题教学主张中,这个认识是根源之一。
第3个观点,他提到了专业自尊和专业自我,一个教师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主张,才能创造最佳的业绩。
第4点,他对于语文备课过程的认识,有些确实是非常有深度,有个性,有自己的独特主张。
这相当于新教育研发卓越课程中讲的,对国家课程的二次研发。窦桂梅,他站得更高更远,从更本质的角度进行二次研发,他的主题教学无疑就是一次很有深度的二次研发,甚至可以说,他的研发,远远超过了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身的深度。这可能又是他所提的三个超越的一个含义,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在小学和初中要全面铺开使用的部颁语文教材,全国几千万语文老师,他们拿的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每个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二次研发的独特方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很多的层次。比如说,有工具训练派,还有人文为主派,有二者融合派,还有核心素养派,还有应试派,有情智派,诗意派,城市派,农村派,朗读派,海量读写派,题海战术派,导读派等等,没有哪一种派别是绝对优秀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极端复杂性,都要根据自己对人生和职业的定位,根据现实的条件,只要扎扎实实的去做,做出成效,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好的。但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主张,并且能够深入开拓坚持下去,效率最低的肯定是没有派别和主张,人云亦云随风倒的教学。
新教育有一套他的语言和表达系统和工作形式,比如说理想课堂这一块,有六度和三重境界,当然他的观点应该学习,但这仅仅是一个提纲,是一个大概的主张,是一个导向。新教育更加提倡教师的专业学习,他希望站在专家的肩膀上走得更远,他提的专家范围,绝不仅仅限于新教育的专家。对于学科教学来说,只抓住理想课堂的几条是不够的,必须广泛的涉猎有关教育名家的著作,所以学校购买各科特级教师专著是恰当和正确。专业的领域,需要有更加专业和具体的知识,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窦桂梅,他的专业定位很明确,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学主张更加明确,他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主管的也是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涉及很少。
在新教育实验中,要把新教育的工作形式,工作内容,与日常工作融合起来,要把新教育做为一个主导思想,与其他学派其他教学思想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新教育落地生根,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发扬光大。
近日,我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收益颇多。她有特殊的禀赋,有特殊的魅力,有特殊的机缘,所以有特殊的成就。许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也不例外。但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以后,我完完全全改变了这一看法。这部教育专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过多的纯理论知识,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体会以及从教师角度阐发的具体教学方法。读这本书,我还被作者崇高的师德、不懈的努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证务实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润泽着。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从2001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民族中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心系女中,牢记教育使命。2008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办学12年来,张建梅走过长达11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40.67%,位居丽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那成熟富有魅力的人格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从教已有13个年头了,春华秋实,我也曾时时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满腹,近段我无时无刻不被窦老师对教育事业那份赤诚所感动,对她自我超越那份认真所震撼,对她对读书的痴迷和狂热而思索。芳香四溢的她使我即将熄灭的心重新燃起了灿烂的火焰,是她唤醒了沉睡中的我。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以往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窦老师带领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选择了300多首古典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等等,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想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读着窦桂梅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体悟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内心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一种对自己深深的自责缠绕着我。联想自己我做了些什么,三年了我让学生只背了40多首古诗,《三字经》背了一半,《论语》只背了一章,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从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学生只读了三本书,与之相比,我做的与窦老师相差甚远。从这一学期开始,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博览群书,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做好积累。
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这四年的语文教学(以前教数学,我忽略了在书本中感悟语文,感悟人生。我死板硬套教参,学生体会不了的我让他背下来,从不考虑学生的悟,读了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我知道了以后我的教学方向,我以后不在枯燥乏味地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我要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心灵碰撞,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思想,感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
在激动、冲动、迷茫中读完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我知道了主题教学就是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还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这还不够,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才会使教与学有效。这就意味着教师得有渊博的知识,阅读广泛,我很佩服窦老师,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我们能做到吗?所以很多人听过窦老师的课以后感叹,好,但学不来!我也有同感,虽然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我运用不好,但我有信心,我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我在窦老师的课堂主题——温度·广度·深度中遨游,聆听《再见了,亲人》、《圆明园的毁灭》、《游园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珍珠鸟》切实感受到了窦老师的“三情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终、课中悟情情更浓、课中喑情情未了,这就是窦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如吹皱一池春水,流动起来,活泼起来,以执着激发执着,点燃心灵圣火,拨动课堂的琴弦。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也拨动了我的脑弦。我在深思我们今天的课堂。近段风越刮越猛,三勤四环节还未散尽,高效课堂又猛吹进来。在高村、城关聆听了两节高效课堂,对它的模式大致有了了解,高效课堂推进“九步”程序
“明确课堂主体(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它的内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这样的课堂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我很欣赏,但我也有困惑。
困惑一:他们在展示时一般都用小黑板,而我们这里运用的是多媒体,怎样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展示时就不能局限于小黑板,可以从网上查资料,或者准备的资料用U盘拷贝,这些简单的知识老师应教会学生,这样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
困惑二: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怎样才能有机的结合?比如窦老师在教《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你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如果是高效课堂,我认为会这样教:对抗赛看哪组读得好,情味太淡了,学生很难进入情境,我们看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既引导也示范,“求——请求——恳求——哀求——无奈下的命令”,学生的领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在反复地朗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置身课堂的情境,学生情动自发,在这老师的点拨,设置情境多么重要,但是换成高效课堂这样的情好像就会冲淡很多。再比如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大嫂(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老师层层点拨,然后练习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抽象概括程度逐步提高,语言与思维获得同步发展。明明是训练,可是,学生丝毫不觉得是在做练习他们是在“讲亲人”啊!那么高效课堂没有了老师的一步步引导,明显就是在做练习,学生还有情吗?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也许因为我还没有能灵活运用高效课堂吧。
困惑三: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一项中老师出示的问题对子互评即可,老师不讲,由于有的学生这节课这个问题不会也有可能优等生也弄错,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讲,哪怕学生在全班讲,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让对子只改而不讲不行。
新教育实验,是为了弥补原有学校教育的不足,立足于实际的行动。在国家课程这一块上,新教育认为,原有的课程改革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所以在新教育中,对理想课堂这一部分只占一章。相对而言,在新教育提倡的其他行动中,资料较为丰富。
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新教育实验对国家课程理想课堂关注不够。但在实际的状况是其他的行动,都是为了理想课堂服务,为了国家课程服务。所以进行新教育实验,必须牢牢抓住理想课堂国家课程,这个大头不放松,抓住这个根基不放松。忽略了这一点,最后可能就是闹了一个笑话,而一无所获。
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课程的教育质量,而不是为了进行新教育而进行新教育。
所以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主线是以理想课堂为主,其他行动都是理想课堂的分解,自觉的为理想课堂服务。在时间空间,权衡分量上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划分。
国家课程和学科教学,不能画等号,当然,在现代的科学体系中,都是以学科来划分的,每个学科沿着自己的隧道往前挖掘。国家课程,立足于学科,但不局限于学科,他又有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所以在国家课程中已经潜在包含了新教育所列举的其他各种行动。把国家课程等同于学科教学,这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但主体上还是学科教学。
在新教育中,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在所有的行动中,读写交流的因素都占了主要地位。虽然实践活动比较重要,但是作为人类学习以前经验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阅读交流和书写进行。
无论把实践活动提到再重要的位置,学科教学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的目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是近些年学校课程改革力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人类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可否认精英人才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任何时代,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在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方面不会绝对的平均,都要由多到少分成一定的层次,有精英人才,有平凡的人。
近几年在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多元智力理论,各种闪光点啊,各种表扬啊,不准进行成绩排名啊。这些教育行动的实质是一种进步,他是为了给那些在学科学习方面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一部分人,指明一条发展的道路,虽然他们资质平平,不能在学科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但也要给他们一条发展的道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天赋,快快乐乐的向前发展。这种改革仅此而已,绝对不是把中等天赋以下的人,都发展成像精英人才一样。所以绝对不能忽略精英人才的培养。
一些教改经验十分成功的学校,因为教育者的经验特别丰富,愿力宏大,所以创造出了优异的教学成绩,这是和其他学校相对而言,用社会公开承认的升学分数线来衡量的。但是在他们的学校内部,班级内部,学生的精英、平凡的差别依然存在。
无论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实验,都不能忽略精英人才的培养,不能忽略高深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在新教育实验中,同样是这样,不能因为行动的繁多,忽略了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忽略了精英人才的培养,否则就要走弯路。
新教育实施的两条道路,以学科和国家课程教学为主题,其他行动为他们服务这样的道路,第2个是每月一事的时空提纲。这两条道路,实质上,第一条道路与学科为纲的道路是主线,是灵魂。每月一事的纲目,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两个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
实质上就是一条,学科教学与其他行动的关系问题。无论新教育的理论多么的完善和充分,无论他提供的资料多么的丰富和充足,但是在实际做的时候,必须要一点一点的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行动思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要不然材料越丰富,弯路就走的越多,内容越详尽,浪费的时间就越多。就像南辕北辙的成语一样,盘缠越多,马儿跑得越快,车子越好,离目的地就越远。在新教育实验中,提纲路线极为重要。
以国家课程为纲,其他行动看作是国家课程的分解,为国家课程服务,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
在关注国家课程中,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从教师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以一种怎样的行动策略,来不断的提高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学习优秀学校的经验如洋思等等,仅仅学一个静态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动态形成的过程,或者是动态的工作过程。
在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教师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经过了充分的选拔,在师范院校进行了专业的学习。这是教师工作的底线,具备了初步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然后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当然这其中也有教研室,中心校,学校组织的教研听课活动。
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窦桂梅反复强调了读书和思考的重要性。在读书和思考的前面,强调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张,有独立思考精神,长期坚持积累的精神。在这种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广泛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和实践。
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不能长期的积累。把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专业思想,当做别人的跑马场,人云亦云,不加辨析思考,无论如何,专业精神是无法发展起来的。没有这样的精神,读的书越多,只不过是两条腿的书橱。写的文章再多,也不过是歌功颂德应景的文章。所以科学的精神,认真的精神,专业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在于个人的努力,各级管理部门也只能在基本方面,主要的方面,做一些引导检查评比。如果眼中只有各级部门的检查评比,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从学校的教学管理上来说,应提倡老师的独立精神,为这方面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比如购买较为充分的专业书籍,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只能引导,无法进行检查和评比。其他工作方面要立足于把握好教学的基本工作,基本的管理,基本的制度,不可管的过多和过细。因为这种管理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般水平上的作用。但也一定要把这种一般作用发挥好,如果不认真去做,这种一般作用也不能体现出来。从这里要认清教学管理的本质,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否则只能天天沉浸在梦里,天天忍受着无法实现的痛苦。
关于这个方向,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卓越完美理想崇高等等这样的表达,但这种独立的思考精神教学主张,在新教育中,并没有表示的特别充分,所以说这一点认识很有新意,确实是有特别重要。
关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这种提法实质上和窦桂梅的提法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用的语言可能不一样。从而可以看出阅读写作和交流合作,吉祥三宝是教师发展的主要模式。那么这应该也是教研的主要内容。从教学管理上来说,要关注教师的专业阅读,关注教师的专业写作,关注教师的专业合作。
窦桂梅,有一点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教师的备课。备课不仅仅是把教案写出来,在上课前去把课本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讲。也不是集体备课进行交流。更重要的备课,在读书和写作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广泛的学科专业阅读中实现。而不是仅仅备课前读的那一小会儿。对教学方法和学生思想规律的了解,在广泛的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写作中完成,而不是仅仅在备课前,就把它完成了。专业的合作,是在广泛的专业交流,专业协作中完成,而不是备课前完成一次集体备课就可以了。没有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的备课,是一种肤浅的备课,有一点作用,但是往往流于平凡和形式。更深刻的教研,是那种深入的专业知识的阅读和对教学方法的阅读,深入的专业合作和交流。这两点合起来可以叫做教研工作的深浅模式。
以前在读新教育的时候,有一个疑问,新教育对教学日常工作,为什么没有提呢?实质上,教师的三专发展模式就是正宗的教研活动。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要减少以前的那种肤浅的要求,集体备课和听课的活动可以减少,但是要增加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的内容,这才是更深厚的备课。既然有专业写作,那么每一课教案后面的反思,可以集中进行专业写作,内容要围绕学科教学。
教师有专业的追求,广泛的阅读名家的著作,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有深入的实践,这样,教学效果一定是优秀的。
教师的阅读,一定不要局限于新教育的一些个别材料和书籍,而是广泛的涉猎专业名家的著作,这才是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反思,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围绕新教育的一些项目和理念进行了反思,一定是注重对学科教学的深刻认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