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承德,我们驱车来到了多伦的元上都遗址。据说元上都是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草原都城,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忽必烈所建立的元王朝曾是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作为两都之一的上都应该何其繁华?置身其中,却是何其失望?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截断壁残垣,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孩子们到是兴奋不已,毕竟是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欣赏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旖旎风光。我躺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淡淡的云,一种超然的感觉顿时萌生:遗落的都是历史,眼见的才是现实。
返回途中,我们来到了木兰围场,欣赏坝上的风光、欣赏皇家的狩猎场。狩猎场就是狩猎场,即使是皇家的。只是气候清凉,细细品味还有点苍凉。游乐中的永远主角都是孩子们,他们都要骑马,大家每人要了一匹,我负责拍照。看着张张笑脸,我的相机闪个不停,手中的DV也不停地扑捉,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定格在一个牵马的孩子身上,也许是因为他还太小。
承德凉,围场凉,避暑狩猎游乐场。夕日伴君王。
宫顶黄,庙顶黄,万岁千岁疆寿长。碧草笑断墙。
第二天,我们一行四人早起六点出发,驱车赶往竹林沟村,为的是在阳光投射深山之前,把做黏馔所需要麦子收割回来,为的是要保留晨曦麦穗里甘甜的淳露,同时也为南来同学把割麦的过程记录在影像里。
车行一小时,我们来到了竹林沟, 书记和村长己经等候在村口,同时等候的还有一位老乡,手里拿着几把割麦的镰刀,相互的问候寒暄之后,便抓紧时间踏上了通往麦田的道路。竹林沟的早晨是醉人的,群山把她紧紧拥拖在怀里,茂密的树林为她四季变换着新装,野花的芳香为她吐露着爱慕的心声,百鸟的歌声在倾诉着她的美丽,带着泥土清香的.即要熟透麦子味从山下袅袅娜娜地随风飘来。此时天己大亮,可朝阳的脸庞却躲在山后迟迟不肯露面,白色雾霭仍是在山间与山头游来荡去, 饱含着无限深情的露珠,被我们不经意地从草尖上抖落,脚下是湿润光滑的崎岖田埂,我们贪恋地呼吸着富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感觉从未有过的一阵阵地愉悦。
来在了村长承包的麦地里,这是一块人造的‘大寨田’,有好几亩大。晨凤轻拂着的黄中泛绿的麦穗,频频向我们点头致意,好似欢迎我们的到来。书记、村长、老乡三人在田头一字横排,开始挥镰割麦。我们四人也意欲加入,一是带来的镰刀不够,二是我们割麦有限,三是所需麦子的数量也不多。他们三人直着腿,弓着腰,左手紧抓着麦杆,右手挥舞镰刀,刷、刷的声音过后,麦子在身后一叠一叠摆放成以了x型,整齐划一。他们割麦动作的娴熟与轻松,看上去不象是在干活,更象是在表演。我们四人虽未参战,但观战却也毫不含糊,一边叫着加油,一边摄着影像,欢乐的割麦场面被定格在了数码底片中。
火红的太阳跃出了山头,驱散了山间的雾霭, 光辉洒满了竹林沟,觉醒的晶莹的露珠在草丛中闪烁。割掉的麦子,己是达到我们制做美食的需求,老乡用麦秸秆捏成绳子,将躺在地里的麦子一捆一捆的捆好,我们一同把麦子扛在了肩头返回村里,当我们依恋不舍地回头凝望,这将要完全金黄的麦田时,便由衷地感恩大自然,感谢父老乡亲。
古老的村庄,古老的石屋,古老的院落,割好的麦子堆在了院子中央,接下来的工序便是要挫麦子,就是要将麦杆上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麦粒剥离下来,这道工序非常的辛苦,除了需要借助荆不篱(一种用荆条编织的平面园型工具)外,还得有手劲与技巧。村长走家串户,不但寻找到了多个久置不用的荆不篱,还请来了五、六位年长的乡亲,其中还有“80”后的老大娘,几十年来我虽然很少回村,但眼前的人还能呼出对他(她)们的尊称。很快书记就与乡亲们在院中摆开了阵式,高椅子、低板凳、荆不篱、青麦穗、谈笑声。。。。。。,同来的妻子也来小试身手,结果手心被挫出了浓浓血泡。为了留住这难得一见挫麦场面,同学与好友卧地上墙,左拍右照,不惜余力。大家齐心共力很快就把成捆的麦子分剥一空,麦粒中的麦芒,在年轻大嫂挥动的簸箕中,被抛向了院外,飞向了空中。接下来是要将麦粒上火蒸熟,还在挫麦的时候,村长就同另外一位大娘做好了蒸麦的准备,先是把两个久置不用黄泥灶火摆在了院子的大门洞中,再将两口蒸锅放在了灶火上面,寻找到的干柴棒堆到了灶火两旁,万事具备,只欠蒸麦。麦粒装在了锅中,点燃的灶火冒着缕缕的青烟,长长的火舌伸出了灶口,燃烧的木柴灰在灶前狂飞乱舞,落满了看火大娘的全身上下,汗水在大娘灶火映红的脸颊流淌,冲刷成一道道灰迹,她一边不停地给灶火加柴,一边还在兴奋地与人打趣,真可谓乐在其中。黏馔加工的最终材料是麦仁,而麦仁则是被包裹在麦壳中,所以蒸熟的麦粒需进一步深加工,把麦壳从麦仁上脱去。脱麦壳原本是要用石臼捣的,村中的石臼还在,可石杵却不知遗落何处,由于时间关系,只有另辟溪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时只见郭村长的老丈人(妻爹)找来装粮食的编织包装袋,把蒸熟的麦粒装了进去,用绳扎实了袋口,在场的人都不知他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只见他将装有麦粒的袋子平放在了院中央的石板上,接着便抡起一根长的杆面杖用力击打编织袋子,人们很是惊讶。经过分钟的捶打,村长的老丈人解开扎口绳,人们瞧见麦壳己是全部脱落,用簸箕一簸,壳去仁留,一干二净。淡黄的麦仁,绵软的香气,不可阻挡地在院中弥漫。在场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抓起麦仁,品尝着远去的记忆。
时间己经是正午,最后的幸苦还在继续——磨黏馔。淡黄锃亮,一尘不染的麦仁被放在了早已等候着的石磨上。过去,石磨是农村面粉的主要加工设备,改革开放之后,石磨基本上被迫退出了粮食加工的历史舞台,现在人们特别思恋用石磨加工的粮食,她的好吃与健康是现代的加工设备无可比拟的,但石磨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体力却叫人常人难以承受,即是用牲口来拉磨,而人工筛面的不可替代和加工时间冗长,都难以再给石磨赋于重任。石磨被组装完好,磨道己经打扫的干干净净,让被遗忘的石磨能够重新使用,乡亲们付出了不易的努力。硕大的磨盘有上下两层,上层有两只圆孔直通下层,上下层之间有条条石槽相吻合,形同牙齿的功能。圆孔中放着许多筷子般大小的木棍,用来调整石磨进料速度,使石磨的加工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为了尽得到成型的黏馔,包括我们四人在内男女老乡,开始轮流上阵推磨,推磨的辛苦在于转圈,体质不适应的人很快就被淘汰了下来。人多力量大,伴着推磨人的脚步,条条黏馔(长约5厘米、粗约3毫米)由磨盘间涌了出来,纷纷落在了铺在磨盘下面的园型青石板上,成功的喜悦,呈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黏馔的调味是美食的关键。调味的方法和原料多种多样,我们选择的是鸡蛋、答瘩谷(野菜)和黑菜(豆叶)炒黏馔,并配以山中的野小祘和野韭菜作佐料。热情大嫂家的厨房里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能以插手的人都派上了用场,看火、切菜、掌炒、做汤、、、很快就把炒好的黏馔与辅食整齐地摆放在了院中木制餐桌上,柿子树下的阴凉,雅致的黏馔造型,纷芳的野炊美味,无不让人馋液欲滴,却又不忍动筷品偿。大家纷纷拿起了相机和手机拍照留影,好与不在现场的朋友共同分享。一阵快乐的忙活,一阵赏目的鉴赏之后,方才静下心来,围坐在餐桌的小板凳上,举杯弄盏,细嚼慢咀,享受着现代不可多有的乡村野味。
迟食的午饭,心怡的美味,畅怀的交流,忘却了时光的流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千言万语来日再叙。夕阳西下,打了包的黏馔与我们一起上了返程的车,透过车窗我们四人致手书记和村长,向一同度过今日美好时光的父老乡亲惜别。车行转弯处,再次回首,整个村庄在夕阳的沫浴中分外美丽。再见了,竹林沟!
一天,剑门外的天气格外晴朗,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有什么好事会在今天发生。杜甫刚买好需要的生活用品准备回家,回家的路上,他想:哎,因为“安史之乱”,我们一家三口漂泊到剑门之外,已经是第五年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啊!证在杜甫专注地想着的时候,突然,从他的旁边走过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说:“你听说了吗,似乎‘安史之乱’平息了,官军们收复了河南河北!”“真的假的,都五年了,你确定?”“确定!我的另一个朋友认识一位官员,是他告诉我的,不会有错的!”“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返回故乡了!”“是啊!”他们激动地说。杜甫听了这个消息顿时心花怒放,只见大街上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这个好消息的,大家奔走相告,街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大家载歌载舞、欢天喜地。
杜甫赶紧飞奔回家,高兴得推开门,赶回来报喜。妻子见了忙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对杜甫说:“怎么了怎么了,这么着急?”“是啊,是啊,发生什么大事了吗,爹?”儿子急忙回答到。“是个大事,我……我们终于可以回……回去了!‘安史之乱’平息了,官军收……收复了河南河北!”杜甫十分激动所以显得有点结巴。“哈哈哈,你怎么结巴了,还有这是真的假的?”母子俩齐声说道。“是……是真的,骗你我是小狗!”杜甫表情似乎有点较真,看到杜甫这样说了,母子俩都开心地笑了,一家三口喜极而泣,泪洒衣襟,因为他们知道终于可以回家了。杜甫擦了擦眼泪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他猛地转过头去,忽然看到母子俩平日里的忧虑,已经跑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平日里,母子俩茶不思,饭不想,晚上睡觉还翻来覆去。现在呢,和原来相比跟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他们实在是太高兴了,杜甫一时兴起,说“把那瓶珍藏了十年的茅台酒给我拿出来!我要纵情畅饮,当声高歌!”说着妻子拿出了茅台酒,“啪”的一声,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开来,杜甫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瓶子就喝“咕嘟咕嘟”一下子就把半瓶喝完了,喝了以后,杜甫又唱起歌来:“啦啦啦…………”唱完又喝,唱完又喝,就把一瓶都喝完了。
杜甫还算头脑清醒,他突然想到既然已经收复了失地,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回去了!他把这个计划说给了妻子和孩子听,他们都同意,正好今天明丽的春景伴着他们返回故乡,平时他不准别人动的那些诗书,今天他胡乱地卷起放进书箱里。
杜甫看到这样的情景,诗性大发,随口就吟诵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