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会怎么生活。
大象开始时就非学爬树不可,可它那庞大的身躯只要轻轻一碰,还没发育好的小树就骨折了。这下,森林里的树们可都遭了秧了。最后,大象不得不好好学习喷水,或者逃脱猛兽的追捕。
海是个爱搞恶作剧的“捣蛋鬼”,只要它一发现小船,就会打一个大大的喷嚏,把小船卷进自己的肚子里。可它觉得卷一两条船没意思,于是每次都弄得“翻天覆地一团糟”才肯罢休,甚至都把来救援的船也“吃”了。不过,它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帮忙人类提供水资源和发电。
山洞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它想了很久,还是没有主意,最后不得不什么也不干,一个人站在密林深处。后来有了人类,他们喜欢把石器、食物存放在山洞中。山洞学会的是当人们的免费仓库。
大地万物自由生长,美好世界慢慢变化。鱼儿在池塘里跳舞,小鸟在大树上唱歌……
只要每个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世界就相当有秩序了。
所谓“三大三小式”是就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而言。其中的“三大”,是说全文总体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引论部分、本论部分、结论部分;其中的“三小”,是说本论部分一般又由三小层组成,即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就形成了匀称的五段式布局。如:邹韬奋的《呆气》就是很典型的“三大三小式”布局。
要真正用好“三大三小式”还涉及到相关的三个问题,即段头观点句的使用、观点句怎样确立和段内四层式等三个问题。
(1)三小层要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议论文是向人讲道理的。怎样才能使论点最鲜明呢?在结构上最好的办法是段头段尾采用观点句。所谓观点句,就是能将这一段,这一层或这一篇文章要说的观点概括起来的一句话。它要具有提领性、凝炼性和明了性的特点叫人看了这一句就知道这一段的中心。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的作者巴甫洛夫对青年的三点期望,就用了三个段头观点句:“首先,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虚心”、“第三,要有热情。”每一层都是围绕着这个段头观点句展开论述的。观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读来干脆痛快。
段头观点句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性。巴甫洛夫的三个段头观点句是凭文中论题“希望”二字联系到一起的。使用观点句也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内部联系,注意到它们排列的先后次序。
段头观点句主要是用在“三小段”的开头。段尾观点句则是段头句的升华。段尾观点句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对全段要具有总结性,而且不能是段头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或是换一个新的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说。这就如同一束长长的竹竿子,只有头上捆一下,尾上捆一下,才搬运方便。而段头段尾观点句就像这束竹子两头的捆结,将全段提领收束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所谓的结构紧密。就包括了这一层意思。
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是名家常用之法,是论文的成功的总结。它不仅适用于平时应用性论文,更适用于各类论文。
(2)用分解法和分位法确立段头观点句。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既互相联系,是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相互排斥,各说一个侧面。如“说勤”这个题目,就可以分解出:勤能成才,勤能补拙,勤能致富等。再如“谈贡献”这个题目,可以分解出:贡献是社会存在的需要,贡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贡献不在大小。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分解法是把中心论点拆开来看,它关联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从哪些方面确定分论点。
所谓分位,就是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来看同一个问题。如《说勤》,用分位法确定分论点,就可以把它分成“勤”,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丰收”,“勤,对工人来说就意味着丰产”。“勤,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成业”,“勤,对国家来说就意味着兴盛。”这四个分论点的思想内容不变,而这个思想内容起作用的几个方面变了。
不论分解还是分位,都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来确定分论点的方法。当然确立分论点的方法有多种,如:还可以正反论证。只不过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为人忽视,所以才提出一谈。在使用时,还可二者兼用。如“贵在自知”一题,就可两法兼用地分析成:“自知可贵在能使人不卑不亢”,“自知与个人、国家都十分重要”,“自知才能长立于不败之地”。其中的“自知与个人、国家都十分重要”就采用了分位法确定,其余两个是采用分解法确定的。
(3)用段内四层式保证三小层的充实性。一篇习作有了全文的三大层和本论的三小层,这只是搭起了全文的架子,充实这个架子主要是在“三小层”上下功夫,即采用段内四层式。“三小层”的段头段尾已各有一个观点句了,这已是两层了。这两层是全段的“骨”,其余两层,才是这一段的'“肉”。其余两层或举实例或打比方,或引用一句名言等等。例如《谈毅力》一文的第二小层这样写道:
“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你也许听过帕尔曼那优美的演奏而为之赞叹不已,拍手叫绝。然而你可曾知道,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运儿,而是从小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他没有像许多同命运的不幸人一样,在残疾人福利院度过一生,而是走上了铺满鲜花的舞台,成为举世闻名的小提琴王子。他靠的是什么?毅力,毅力,还是毅力。‖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中学生作文文库》)。
这是一段很成功的论说。作者除了运用丰富的知识、灵巧的语言之外,他也成功地使用了段内四层式:第一层是全段观点句,是个纲。第二层是个例证。举帕尔曼那凭毅力来取得成功的实例证明“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这个中心。第三层是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并对它加以阐发说明,从而证明面对不幸,毅力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层是照应段头观点句,总结全段。如果这段文字的第三层不采用引用名言论证,还使用实例,不仅行文灵巧度显得稍逊一筹,就连论说的力量也差了不少。因此这四小层中或者举一个例子,引一句名言;或者举一个例子,打一个比方;或者引一句名言,打一个比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只是上述方法容易掌握,使用率也比较高而已。
总之,学会“三大三小式”就可以应付一般的议论文写作了。可以说,它是议论文的通用式。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事物都必须学习生活。
树叶开始学飘,它先离开树妈妈,之后向风姐姐借点儿力气,就可以“飞”到半空中去,在这蓝蓝的天空中飞舞。
雷是个捣蛋鬼,一到乌云来了的时候,就重重打了一下鼓,把人们、小动物和小草、小花们吓得魂飞魄散。它学的是告诉万物要下雨。
小狗开始学看门。它很快就学会了,因为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一直立正者,一直立正着,一直立正着。
那时候的世界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每样事物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就行了。
世界在变化,万物也在自由生长。花儿从土里探出来,张开笑脸;猫在夜里捉老鼠,抓小鱼……只要世界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个世界就最秩序了。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大地万物都要学习怎么生活。
大山非要学跳舞不可。可是呢?他笨重的身子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他只好学站立。
小树想学唱歌,但是,他粗糙沙哑的声音吵得植物们都要掉“耳朵”。她只好学习长高。
蜘蛛就更简单了,他只要织网,守株待兔,吃东西就好了。
世界在慢慢变化,万物在自由生长。人学会了看世界;雨滴学会了跳舞┄┄只要万物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
〔套路特点〕
对友商榷 互相切磋
本套路要求全文以“摆”、“辩”为主,语气要真切平和,虽自己所持观点鲜明,却带有商量探讨色彩。
〔套路模式〕
摆——摆出对方观点,作为全篇商榷的内容。
辩——进行驳论剖析。这是文章主体,又可分如下几层:
引——引格言作理论根据。
归——通过归纳推理提出与对方相异的观点即全文中心观点。
演——运用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把自己的观点发散开去。
结——经过反复论证作出结论,使对方论点站不住脚,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