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天上仿佛是挂了一个大而圆的盘子。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人们的快乐都冒了出来,每一家都在忙着做饭,屋顶的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里非常热闹,小孩们都在一起玩耍、嬉戏,玩的非常快乐,都忘了回家了。
我的爸爸妈妈把晚饭做好了,出来叫我回家吃饭,然后我就和我的小伙伴们说了一声再见,然后我就恋恋不舍的回家了。爸爸妈妈将饭菜端上了桌,我一看,都是我爱吃的,我非常高兴,爸爸妈妈让我赶快坐下吃饭,于是我也让爸爸妈妈也坐下赶快吃饭,吃饭时爸爸妈妈总把好吃的,有营养的`留给我,我问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不吃?我吃不了,你们快吃啊。”爸爸妈妈却说:“孩子,我们留给你是想让你快点长啊!”听完,我顿时有一种心酸,想哭的感觉,我决定长大的我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
吃完晚饭了,我和我的伙伴们潜伏到了菜地里去了,抬头看着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鬼趁别的孩子不备,“啊”的一声,吓着我们了,我们嬉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了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变得黑了。村里吃过饭的人都坐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说着谁家的玉米长得好,谁家的地里长的草多。有的到了地里去散步,散散心。凉风一阵阵,蟋蟀和蚂蚱在愉快的鸣叫着。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回梦乡。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
青瓦白墙,天井祠堂,我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家族里。随着父辈们纷纷外出发展,家族所能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年清明全族相聚,共同祭奠已故的爷爷奶奶,一尽儿孙的孝道。
绵绵的细雨笼罩着整片山林,遮蔽了爷爷奶奶的坟墓,却遮不住游子思念亲人的心。一大早,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城市赶往乡下老家,大家总能心照不宣地同时到达。伯伯们在祠堂里点上几炷香,让妻子们张罗午饭,再驱车赶去祭奠那已故的双亲。
据大伯的说法,爷爷临走时说:“找一处地方埋了也好,或者把灵魂洒进河里也好。”但是伯伯们商量以后,还是决定在幽静的山林中,给爷爷找一个与花鸟相伴的`地方长眠。长眠地下,本是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的豁达,可是到了子女的心中,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孝心。从小到大受到的孝道教育告诉他们,要铭记“叶落归根”,更要让父亲体面离去做最后奉献。在父辈的心中,孝是一个家族的颜面,更是刻在心中的传统!
祭奠有一套烦琐的程序,摆盘,倒酒,烧纸,焚香,祷告,但父辈们都能分毫不差地做完。想必,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连贯,不是后天的刻意学习,而是儿时父辈行为的耳濡目染。这是中国人言传身教。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我求学在外,没有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不仅是我,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在他乡求学的人,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来传递对家人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个人心情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是小家,是一个人的思念。不能回家的我不禁想到了“游子”台湾,那个至今未归的“游子”台湾。六十多年了,台湾依旧漂泊在外,没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不知道它是否像我一样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两岸本是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却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团聚。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祖国现在等待的是台湾,是她刁蛮任性不肯听话的小女儿。好在“三通”已经实现,统一已经不远。我希望有一天,两岸人民可以亲切的握手,肩并肩站在一起,响亮而骄傲的喊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又是一年团圆时,却总有人不能享受团圆的喜悦。利比亚的动乱还在持续,虽然卡扎菲已经下台,但反对派与其斗争还没有结束。连续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许多青年被迫参军,也许一去就不返。更有无数的人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没有空闲停下来赏一赏月,没有闲暇坐下来,吃一块月饼,逃难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月虽圆,人却分散,无法与家人欢度中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纵然身在外,心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只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我对那些分离的人们的祝福之情,希望来年月圆之时,他们可以与亲人共同赏月,没有烦恼,没有优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难得是个大晴天,爸爸妈妈带我去许河为曾祖父,曾祖母扫墓。一路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意盎然。金黄的油菜花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嫩叶,像为大地铺了一层黄绿相间的地毯。
小鸟唱着美妙的歌。一阵春风吹来,花儿左右摇摆,像是位舞蹈家正在跳着优美的舞蹈。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前。我们先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坟旁边的杂物清理干净,爷爷再用新土把坟头盘好,这下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我们就开始祭拜先人。爸爸先在桌子上摆上点心,甜饼等小吃,接着,又烧了纸钱,还在坟上插上几根小红旗。最后,从爷爷开始向先人磕头。瞧!我嘴里还念着词呢:“祖先请您让我这次考试考好!”一阵大风袭来,小红旗随风飘扬,像是先人听到了我的祷告呢!回来时,我看到别的坟前还有三三两两的人在烧纸钱。
这次清明,我既看到了春景,又表达了我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啊!这次清明真念我难忘!
冬至是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从冬至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从冬至开始,同学们可以写作九九消寒图,在九九八十一里,每天画一笔,直到八十一天之后,消寒图制作完成,是个很好的文字游戏。
在古代,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明年风调雨顺。明清时期,冬至的“祭天大典”在天坛举行。最后一个到天坛祭天的人是袁士凯,1914年12月23日,当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携内阁成员在天坛圜丘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典礼。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府停止举行祭天典礼,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三千多年的国家祭祀也就此终止了。
你瞧,月亮正揭开她朦胧神秘的面沙,绽放皎洁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充满柔情的银纱,真是妙不可言。刹那间,楼前的空地上沸腾起来了:欢笑声,喧闹声响成一片,就连月儿也忍不住透过树缝悄悄地张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们,远在异国他乡,心中的无限牵挂更只能寄托于那一轮明月了。正如故人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那因生活所迫独往一个陌生城市的'打工人,有那坚守祖国边疆的戍边战士,有那求学在外的无数莘莘学子……他们又何尝不想回到亲人的身边,共赏一轮明月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他们,抬头仰望高空,那轮明月定能寄托一份浓浓的牵挂和思念到亲人的身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时候,人们只能是鸿雁书信。但现在,人们只需要打开手机发一条信息、通一个电话,也可传达自己的诚挚祝福。对那些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团圆很难,思念很长,但山川也阻隔不了他们那份牵挂的心,爱与思念总会到达。
此时,躺在后花园里的我,心早已被那美轮美奂充满柔情的月光所震撼。我屏息凝视,用心感受月的皎洁,月的温柔和静谧。就这样,让明月清风带走我无尽的思绪缓缓飘升。听着平常远在异国他乡的儿童玩伴,此时正津津有味地讲述着儿时一同玩耍的情景,我那绵延不断的情愫也被牢牢地定住。时间仿佛在此时停滞下来,不再流逝。
望着皎洁的明月,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月饼,“民间以月相馈,取团圆之意。古人曾这样说道。苏东坡也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嚼着月饼,更让人感受到亲人寄托的那份牵挂和思念。
蓦然回首,又是一年中秋时。愿在未来,游子也能依偎在亲人的身边,亲口送上节日的问候。让共赏明月,不再成为奢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