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些问题,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虑,如果是的话,请听我跟您讲个故事。
一次月考之后,我让孩子们都写一个总结,分析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在交上来的一沓纸中,有一份总结让我印象深刻,跟其他同学不同,孩子没有总结原因,更像是写了一封信。
写信的是一个女孩,她自从进入初三之后成绩不断下滑,我以为她是青春叛逆期,学习不用心。但这封信中,她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戳在我的心上,让我心疼,也让我愧疚。
后来,我把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看。他们二人一边看一边哭,拿着信跟我说:“老师啊,这孩子怎么都不跟我们说呢?我们一直怪她不努力学习,真的没想到她心里是这么想的...我们不该啊?”
到底是一封怎样的信
让父母和老师愧疚?
在经过孩子的同意之后,将来信写出来给大家看,也是希望每位家长多跟孩子沟通。这封信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值得细看,因为读完你才会知道:原来,孩子是这么想的。
老师:
您好,先说一声对不起,您让我们写退步原因,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哪里错了。我也曾经成绩好过啊,可是从上学期开始怎么就一个劲退步呢?
从初二开始,我觉得学习比以前吃力了,尤其是数理化。有时候,我就在想,难道真的像别人说的,女生不如男生吗?可是我不信,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考好。
—— 我很要强,我不允许自己失败
于是我拼命看书写作业,别人1个小时可以做完的数学卷子,我要花差不多两个小时,没关系,那我就晚点睡,12点睡成了常态。那段时间,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要是有48小时那该多好!
我独自一人,拼命背公式,刷习题……只因为我爸妈曾说过,为我读书操了太多心;只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再操心。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肯定能行!
—— 可,现实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这次月考公布,我居然比上次还退了3名!我拿着试卷,整个人都恍惚了,老师在讲什么我也听不见,连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我都不知道。回家的路上,身边的行人匆匆走过,没有人在意我的感受,我在想:这么拼,有什么用?
我不想直接回家,就去了一家店乱逛,看着以前喜欢的那些小玩意,竟然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就呆呆地站在那,头脑一片空白。再回过神来时,已经天色渐暗。
—— 我还是让爸妈失望了
回到家,爸妈都在,妈妈一脸怒气,问我:“怎么现在才回来?去哪玩了?老师说你上课老走神,你是不是早恋了,所以才考不好?”
我没说话,我爸倒急了:“你别老乱猜,孩子不是挺努力的。”“她努力,她努力还考成这样?孩子这样,都是怪你,一点都不上心...”
看着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我实在受不了了,大声地喊道:“你们别吵了,天天吵不烦吗?”像是在发泄,又或者是在掩饰自己的失落,我拎了书包关上房门,听到房门外传来妈妈的责骂:“我们吵还不是因为你,你看看你什么样子...”
我无心再管他们在说什么?晚饭也没吃,就一个人躺床上,抱着被子哭,哭累了站在窗边,看着街道上从人来人往到家家户户几乎都关灯睡觉了。街上一片漆黑,家里也很安静。那时候,心都凉了。
—— 被误解的'滋味真不好受
从初二到初三这一年,大家都像变了个人一样,都很拼命,而我像中了诅咒,只能原地踏步,等着别人超过我。老师,我是个要强的人,我想要去一所好的大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现在,我对未来无比迷茫。我的成绩高不成低不就,想考好的高中很难,就算考上了,也是垫底的料。有时候想想,我真的还不如去一所职业学校,学点实用的东西,至少那样还能早点出来工作。
我站在窗边,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我想起妈妈说过的那句话:“我们为你操多少心都没用,你要自己努力,以后的路是你自己的。”可是,老师,我真的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样的,难道我真的不如别人吗?
—— 前途一片迷茫,我该怎么办?
老师,我不是不努力,我真的尽力了。可怎么就不行呢?
老师,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没把原因说清楚。
老师,其实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这些话...
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学生某某
您看完这封信是怎么想的呢?您是不是也没想到,我们口中不完美的孩子,其实已经拼尽全力!
孩子说:我不是不想学,我是...
教育的路上,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努力....却从没想过,为了不让我们操心,孩子可能已经拼尽全力;也没想过,成绩不好的原因还分很多种。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这类学生属于长期努力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再加上家长的一味责备,让孩子越来越自卑。家长应该多鼓励,在家不要因为小事争吵,给孩子轻松的环境,培养自信心。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学”,这类学生的问题在于找不到目标,大多是为了父母而学。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家长多听听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人生。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每个孩子擅长的东西不一样,偏科现象很正常。举个例子,有的同学读题的时候就是抓不住关键点,导致答不到得分点。对这类学生,家长应该多带孩子阅读。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这类孩子是典型的效率低下者,但也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的学生,因为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那个孩子就属于第1种和第4种,没自信,不会学。跟孩子聊过之后,我建议她从基础入手,先拿住试卷中80%的分数。加上孩子父母的改变,这孩子越来越开朗,中考成绩不错,考上了她心目中的理想中学。
那您的孩子呢?又是属于哪一种?
我们总说爱孩子,却又嫌弃他这不好那不好。我们都忘了,真正的爱是爱他的一切。爱他,就应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只有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帮他慢慢地改掉不完美。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用心倾听,帮孩子改变。”
小镇出身平凡的女孩们,看似平静的家庭生活——这是你故事世界中的主要背景。表面看起来,这里不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但我读到的你所有的故事,却无一例外,都是惊心动魄的。在你平实、朴素、控制得极好的叙事中,无一例外不展现一种根本性的紧张关系。我想这紧张的根源来自于,你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在努力逃离某种对于自己的束缚和限制——虽然很可能,她们往往并不知道这种束缚和限制具体是什么,来自哪里,谁是她们的敌人,什么又是她们的挑战——直到生活带给她们意外和天启,推动她们做出出其不意的选择。
《逃离》是你目前在中国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集的名字,其中的一些故事,我看了很多遍。“逃离”是你小说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对你的人物行动一个核心的概括;在你的故事中,“行动”并不多,逃离可以算是其中最激烈、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但即使是这一点点局限的行动,也常常是不彻底地——一个感觉不受丈夫尊重、厚待的女孩,一直策划出逃,并终于在年长的邻居太太的鼓励下决定坐车逃往温哥华,开始全新的生活,却在只走了一个小镇后,匆匆折返。逃离改变了一些什么,却又帮助你的人物们探测出,有一些东西无法改变,也不会改变。
在你获奖后,我读到了很多文章和访谈,在我印象中,近十年来没有一次诺奖公布时,在作家群体中引起如此热烈而令人动容的反应。今年你82岁了,虽然你一直低调而谦逊,但对世界各地无数潜心生活与心灵奥秘的作家来说,你几十年来一直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力量与温暖的源泉——“我们时代的契诃夫”,辛西娅·奥齐克这样说:“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学者型作家A·S·拜厄特给一直以“家庭妇女”形象示人的你如此高的赞誉。一种“小型的喜悦的爆发”,《纽约客》编辑这样描述朋友圈内竞相传递喜讯的景况。作为你的读者,作为和你一同分享短篇小说这一美妙艺术的普通个人,在这个时刻,大家感到一种被理解、被分享的感动。
你的同乡、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说你是这样一位作家:“不管她会变得多么有名,她都应该更有名。”而发表了你几十篇小说的《纽约客》杂志编辑则说:“门罗是这样一位作家,不管她的书变得多么流行,她仍然是‘我们的’作家。”我想这里涵盖了两种情感,一种希望你那些震撼心灵的作品能抵达更多人的愿望,以及某种作家与单个读者间的私人而亲密的情感——这种情感如此本质、直接而强烈,并不会因为它被更多人分享而失去其亲密性,并有所折损。
2000年的时候,我二十出头,单纯的可爱、木讷的让人嗤之以鼻。就连送给女孩子的礼物也不明了送啥好,只好两手空空。更何况那女孩子是自己垂青的,确确地说是让我想入非非的女人。现在想来自己大抵是“泥腿子入城还嫩着呢”的缘故!
——题记(2010-7-13)
云,伫立于状元桥旁,青涩的脸膛在夕阳的遗辉下泛着红。见着我的靠近,并没有立刻搭腔,而是低垂着头却显得有些矜持,但嘴角已然露出了一丝甜甜的笑。
见着云,我也不知所措,两条胳膊突然间甚觉累赘,不知道放哪合适。虽然一开始我也没吭声,只是淡淡一笑。但是我却已然进入到另外的一种预备状态了,即我尽量控制住自己紧张的情绪,尽量抑制住自己砰砰乱跳的不安分的心。
云,和别的同龄人不一样。她是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那一种;是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塌下来都不管的那一类。小时由外婆一手带大,可她外婆有一嗜好,就是跳舞。在和老年人接触的多了,云即显得爱动爱跳又活泼,不说话时还显得格外地沉稳,和城里的那种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的`白雪公主确是不一样。
然而,平静中有动荡,动荡中有平静。和别的人一样,她也有烦的时候。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她孤独,以至于时常会主动邀请朋友出门。但要记住她可不是那种会玩疯了的那一种。
这不,今晚她就约了我。原因是她想让我分享自己在学校获得的一个奖项,也借于告慰自己寂寞难耐的心。见我发紧,她还是第一个开腔了。
“我们去自在轩吧!”她望着我小声征求道。
我瞥了瞥她的红酥手一顿:“还是走走吧!”
曾经劭峰跟我说过:和女孩子出去的时候,男方一定要上前握握女方的手,如果女方一味地省开,拒绝男方的手,那男方是肯定没戏的。我没有勇气、也没有胆量上前握她的手,只是和着徐徐的风,迎着夕阳西下的柔光,伴着七彩的晚霞和她瞎溜达。彼此之间默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也安静了下来。
“你讲个故事吧!”突然间她调皮地侧着头对我一笑。
“哦!”我有些意外地正视着她。
“我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她脸颊绯红,好似一个熟透的苹果。
这正切合我时下的心绪,于是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些日常生活和我工作上的琐事。氛围一下子变得融洽、热烈,时不时的云也会应和几语。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进了八一公园,园内和白天的喧嚣不同,在华灯初上的余晖下静中有闹。
“呀!那边有人在跳舞!”她突地叫了起来并循着伴奏音乐轻跑了过去。
我停下了嘴边的絮语也跟了过去,她则迅速地加入了舞之行列。我则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那灿烂的笑容,婀娜的身姿。顷刻,她忽地拽了我进去。可我不会,动作甚是僵硬,跳了几下她欲识到我真的不会,也就识趣地停了下来,遂一同坐在石椅上。
“哎,那人好高!”她又用手指着一个不远的在跳舞的男人趣道:“有二米。”
“一米八。”我笑道:“我还一米七呢!”
“一米八七。”那大汉突地转身朝我们一笑喘道。
我笑了,她也笑了,我们三个人都笑了!不过,她笑得特天真!
夜色下的公园是美的!我们徒步再次地来到了石拱桥旁,合着徐徐的微风,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水面波光粼粼,时不时地散发着五彩斑斓的亮点,着实地让人喜爱。就是“怎敌它晚来风急”,又是冬至,甚感有丝丝寒意。不过,我们的心却是彼此之间暖暖的。出了公园,我们刚好走至一个天主教堂处。
“到这看看!”她极有兴致。
“那不是婚姻介绍所吗?”我特意说到,因为教堂对于我来说,是神圣不可近的。
“不是。”她坚定地执意要进去。
教堂内挤满了人,黑压压地一大片。里面虽是放着佛音,但却显得很安静。可她不自在了。
“好玩!”她雀跃了。
“这个地方不要乱说话!”我小声地告诫道。
可有趣的是,站在云身旁的一位老妇人在一曲曲终时,兴奋地左右摇摆了。不但扭动着粗大肥胖的身躯,而且鼓动着手掌。这个把云乐坏了,笑眯眯地像个孩子似地向我学了起来:“真好玩!真好笑!”
我默默地注视眼前的这个女人,感到一脸无比地幸福!
读懂一个人是很难的,何况我还是刚刚和云接触。不禁让我想起了梅的一句话:“如果你一旦接受了一个人,就应该包容她的一切!”而我只知道云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纯情、情窦初开、蠢蠢欲动!
随着圣诞老人的来临,衷心祝福云圣诞快乐,永远幸福!(2000-12-24)
附录一:此篇原题我定为——《应约女孩》,今改成了《男孩给女孩的一封信(二)》。
云看后的评语:我还真佩服你的想象力!
而之前我发的博文《男孩给女孩的一封信》。原题定为——《你的意态(度)》。
云看后的评语:你在骂我!
其实,我把题目改动,不为暴露,只求记录!回忆往昔!
在希望得到救赎的时候突然顿悟到,很可能,并不存在着什么救赎。大都市的一间昂贵而狭小的公寓,可能不构成救赎。或许救赎这个词太沉重了,不符合你低调而立足于平实人生的世界观,那么,让我们换一个说法,让我们说,“问题的解决”。是的,问题在变换的环境中,依然不能得到解决,正如许多在大都市的公寓中生活的人们所感受到的那样。因为敌人是某种更普遍、更广泛、更本质也更无处不在的东西——你让你的人物意识到了。重要的是找出那些更普遍、更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你在你许许多多故事中所做的,你致力于找出那些噬咬着我们的,花样繁多而又层出不穷的困扰,你展现它们出现与袭击我们的形式,并描绘我们与它们作战时的样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希望人们将你看成“小镇作家”,因为这个词太容易引起与视野狭小、平庸这类词有关的联想。事实上,读过你作品的人都知道,你小说世界中传递的经验是普遍的,甚至是有世界性的,这就是为什么,以宣传高眉文化著称、深谙世界主义精神的《纽约客》杂志会如此钟爱你的.小说,将你视为精神知己的原因。
有评论家称,你小说中的女性总是在试图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理解(to make sense)的过程可能没有听上去那样容易,它要求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与情感状态,要求尝试与更深入地参与(engagement),而要获得真正的理解,则要求一种开放与坦诚。于是,阅读你的小说,正是与你的主角们一起,去获得这些理解,进入一个更深入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常进入的、感受与反思的空间。我们也常常随着故事的进程,在一个不经意的时机,接受震动与顿悟,得到了某种启示——似乎解开了生活中某些隐隐困扰我们的谜团。但随着对更多故事的阅读,我们会发现,一些谜团解开后,永远都有更多的谜团在前面等待着我们。而现在,作为你的读者的我,则安心地认为,我并不畏惧那些更多的谜团,而是能够与它们安然相处。为此,我深深地感谢你。
你的小说世界中充满了热望与激情,但我却感到它被一种隐约的绝望感所笼罩。比如,《逃离》中的卡拉在逃离又回归、与丈夫和好之后,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我想,这是一种艺术选择,也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基本洞察,对“真实”的追求让你拒绝为你的人物提供廉价的希望。
或许,你的读者并不需要所谓的希望,而更感激你提醒他们注意那根针,因为,那才更加接近生活本身。和你常常被比较的契诃夫一样,你的小说,也正是生活本身。
你的诚挚的中国读者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错忘不了你的好
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泪忘不了你的笑
忘不了叶落的惆怅
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
寂寞的长巷
而今斜月清照
冷落的秋千而今迎风轻摇
它重复你的叮咛一声声忘了忘了
它低诉我的衷曲一声声难了难了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春雨季忘不了花萦绕
忘不了离别的滋味
也忘不了那相思的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