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这本《感恩父母》,使我明白了一个很小而又很难明白的道理,那就是感恩。《感恩父母》里记录着97个感人至深的篇章,全部是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感动不已,这个故事叫《血色母爱》。当读到这题目,我不禁感到一丝丝凄凉。
这是讲索菲亚、罗莎林母女去阿尔卑斯山上去滑雪,不幸遭到雪崩,由于两人穿的都是银灰色的羽绒服,色彩与雪的颜色太过相近,许久都没有获救,索菲亚看着奄奄一息的女儿,拿起一个石块,划破了自己的血脉,在雪地里爬行了几十米,用血染红了雪地,救援人员也是因为看到血迹,才意识到下面有人,罗莎林得救了,而她伟大的母亲因为失血过多,去了另一个世界。多感人呀!读完了故事,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在风雪中,母亲尽一切所能来抵挡灾难,她默默的承担着,忍受着艰难与痛苦,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女儿的平安。是呀,天底下哪个父母不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呢?《感恩父母》里还讲述了许多种不同的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和动作,也许只是那个拐弯处的回头,轻轻的一声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或者是一个响亮的巴掌……《感恩父母》是一本普通的书,但我觉得它又是一本特别的书,珍贵的书。
她让我感动之余,深深思索:我拿什么回报你们,我的父母?
那天,我们学校放月假,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我背着书包踏上了回家的列车。虽然车上没有座,但回家的兴奋让我不在乎这一切,一路上我都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在车上一路高歌。回到家后,家里没有人,我有些饿了,到厨房里想找点吃的,打开橱柜,却发现里面除了一盘咸菜,什么也没有。当时我的鼻子一酸,两行眼泪就不争气地滑落下来。我想是不是我爸妈每天就是吃着这些东西啊。中午,他们回来了,看到我回家他们都很高兴,妈妈做了一大桌子菜,坐在餐桌前的我忽然想起那一盘咸菜,眼睛又湿润了。下午,我要和妈妈出去逛街,妈妈坐在梳妆台前梳头,我莫名地走到跟前,拿起妈妈手中的木梳,想要为妈妈梳一次头,当木梳与妈妈那染过的玫瑰红的头发接触的一刹那,我隐约看到那红色中的几丝斑白,我赶紧找,我希望是我看错了,可就是那头发的里层,果然有许多白发,我看着那些刺眼的白发,看着眼前苍老的妈妈,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母亲被我突如其来的哭声吓了一跳,还以为我哪里不舒服呢!在了解了我哭泣的原因之后,她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傻丫头,人老了都会长白头发的,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里无比的沉重。
是啊,人会老,会死。烛光会熄灭,所有事物都有终止的一天,而就是有一种爱永远不会静止。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为了我们不惜牺牲许多东西,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人生舞台上最伟大的角色——母亲。
拿什么报答您,我的母亲!
铅笔,橡皮,到底是选择去实践还是首先准备好承受失败压力的心理呢?两者看似没什么区别,可实际呢?
“我不行”“我感觉还可以吧”“我觉得我还行”“我很看好我自己”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不难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信心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当然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各自以后的处事方法及其结果了。对自己犹豫的人,面对挑战总是会先想到,我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以至于他们在接受之余总还是心有余悸,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自己原本能发挥出来的水平,反而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本没有的障碍了,结果却被自己打败了,他们准备的是接受失败;相反,自信十足的人,总会以充满着激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面对他们遇到的一切挑战,他们准备的是面对时采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准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准备.
准备过早是对自己的否定,因为下一步是输是赢全在自己的心罢了。
这两者的选择更是一个社会的真实写照。实践与否,其实体现着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的魄力和胆识。
发展需要的是实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之后才会吸取从而才会更好的进步,如果总是想到失败并准备承受他,那你还不如不做,那这个社会当然也就停滞不前了。选择前者的,即使是失败了,还是依旧不断探索着,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靠着胆量和魄力去实践,成功的几率无疑增加了很多,扫除了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当然这更是实践的重要新的充分体现.
我想只有实践了才会有每天的进步,而准备的应该是自信。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社会是这样,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铅笔,橡皮,先去实践才是真理。
人是群居动物,脱离不了社会,避免不了交往,而交往的基础,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是能把人和人牢牢紧系在一起的麻绳。而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信任却在人们的社会意识中逐渐淡薄,原本粗长的“麻绳”已被消磨成脆弱不堪的蛛丝。
最典型的例子,无非是最近热议的“扶老人”事件。自从的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二十万,“不慎摔倒”的老人们在一夜之间忽如春风袭来,全国各地也纷纷涌出了“扶老人被讹诈”“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新闻,并且几乎都毫无客气地霸占了头条。人们不禁应该深思: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在哪里?
其实人们早该意识到了,维系人们交往的信任正在不停地崩裂,变得岌岌可危。要知道,在一个社会中,当扶老人也要提前买好所谓的“扶老人险”,也要拍下证明照片,甚至还要找证人的时候,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的悲哀!当初第一个想出这种用信任来骗取同情心和钱财的人可曾想过,这个“鬼点子”是让人们在蛛丝上走钢丝,“信任”的蛛丝断了,人们也将自身难保。曾有一位去西藏的行者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你送给藏人一份礼物,藏人会笑着收下,用藏语对你说“谢谢”,向你献哈达;而送有的汉人一份礼物,汉人却会想“这个人要对我做什么?”“收了礼物之后他会不会要我回报些什么?”“他想从我这里拿走什么东西?”……心照不宣,我们人和人之间本来就倚靠着难堪重负的信任来勉强支持,为何又要在这薄弱的信任之间横插一脚?
网络上总结出的最能感动人的几句话之一,其中便有一句“我相信你”。人人几乎都能一提笔就长篇大论地写起诚信问题,却难以真心说出“我相信你”。信任与道德、人际关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信任的缺失,必然将会带来道德的缺失,人际的缺失,甚至人性的缺失。若人人都待在自己的象牙塔中闭门不出,对他人筑起高高的城墙,那么由人组成的社会早晚要分崩离析。
别拿信任当儿戏,更别拿信任去与恶魔交易。当大喊着“狼来了”的少年真正独自面对狼群,他才意识到信任是多么宝贵的东西。既然如今我们大喊“狼来了”,还会有人急匆匆地赶来帮助;路边有身体不支的老人,还会有人冒着被讹诈的风险将摔倒在地的老人扶起,在我们的社会还未变成鲁迅先生笔下那样人人麻木地冷眼旁观之时,醒一醒!信任并非儿戏!现在要爱护好那晶莹剔透的蛛丝,还来得及。
当中国学生手上的课外书籍变成了JK·罗琳,丹·布朗;当中国学生只会在四大名著中寻找中国文学;当大量雷同,抄袭,缺乏文学水平的作品大量充斥图书市场……我们知道,中国文坛,危机重重!
但是,当中国文坛仿佛将要永远陷入黑暗时,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一本《明朝那些事》在国内刮起旋风,一夜间“明矾”们数以百万计。它不是玄幻小说,它不是浪漫言情,它不是惊悚悬疑;它的读者不再局限于80后90后,即使老者读起依旧赞不绝口;它告诉我们,拯救中国文坛不需要抄袭,不需要重复,只需要一种个性!
看《明朝那些事》是在高一下学期,捧起它便被深深吸引,无法放下…·当在教育局中小学推荐数目中看到《明朝那些事》的书名时,我不禁意识到,这本书已经得到了教育界乃至中国文坛的广泛认可。它的出名不在于它揭露了多少秘史,不在于当年明月的文学功底有多好,一切归根到底,就在于个性二字!这种个性,不是如宇宙般毫无边际与约束的个性,而是像辽阔草原那样虽然广袤无垠却总有尽头……
《明朝那些事》用诙谐的语调诠释着历史,它不能算作一部史书,因为真正的史书是将最真实的历史还原给后人,不加以任何人为的美化与修饰。而当年明月却将大量的个人见解与评述加入书中,在《明朝那些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一人娓娓道来的明朝“历史”,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这不能算是一本合格的“史书”,而是充满个性的历史故事。可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个性而将历史扭曲,将一切事件经过自己的主观处理后展现给读者,当年明月是通过对大量历史典籍的阅读,如:《明实录》、《明通鉴》、《明史》等,最终整理出自己较为全面客观的观点与认识的.。因此他的个性张扬而不失稳重,他的个性有理有据!当他指出郭桓案的疑点时,当他批评海瑞的不宜为官时,当他全面评析张居正的为人时,当他不再仅以正义评价东林党时…··大量的史料佐证让人无以辩驳!
这样的书如何不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书如何不让人爱不释手?是的,真正可以拯救中国文坛的不是一两本玄幻,不是一两本武侠,更不是一两本言情!而是充满创新,大胆而不失稳重的个性!
一场洪水,夺走了妈妈爸爸辛苦劳动的果实。从我记事起,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洪水,这么大的灾难。洪水刚过,爸爸对我说:“退学吧,你看,家中无粮,身上无衣,上学*谁来供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我打击太大了,我简直不能忍受!我看着爸爸忧愁的面容,看着天天伴着我的书包,眼睛最后落到妈妈身上,我是在哀求:妈妈,让你的孩子上学!妈妈看到这情景,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苦日子没法过,先莫想上学的事吧。”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得很多很多……
快开学了。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中,我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来到一座水晶宫般的学校。老师说:我们这学校,上学不要钱,还管吃管穿……
第二天早晨,我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中时,同座李明来了。
“起来,起来!樊老师让我通知你,学校减免你的书杂费,让你今天到学校上课。老师还说,辽宁的同学们给了我们很多衣服、学习用品,今天发给大家!”李明大声地说着。
“真的?”我有点儿不敢相信他的话,迷迷糊糊地说,“不可能,难道梦会变成事实?”
“你说啥?哄你的是小狗!”说完,他拉起我来,我们便一阵风似地跑到学校。
校园里已经到了许多同学,有说的,有笑的,有唱的,有跳的。只见校长走出来,扬扬手,大声说:“同学们,辽宁省的兄弟姐妹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要努力学习,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这天上课时,我的心一直平静不下来。
放学了,我抱着老师发的衣服和新书,飞快地跑回家,老远就喊:“妈妈,妈妈,发衣服了,发新书了,是辽宁的兄弟姐妹捐的!”
妈妈看到我的高兴劲儿,沉默了许久:“孩子,是党好,社会主义好。如果是旧社会……”妈妈说得很慢,很重,怕我听不清楚似的。这天夜里,我又失眠了,想得很多很多,前些天老人们讲的旧社会遭灾的悲惨情景,一下都涌进我的脑海里。
又一个早晨到来了。调皮的妹妹看我穿着漂亮的衣服,天真地问:“哥哥,穿着人家的衣服,拿什么报答人家呢?”问得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只有校长的话在脑海里回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