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是指脱离了宗教的状态。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360百科)。这种解释实际上就已包含了前面所指的世俗与世俗人此两个概念。这里需要详细区分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对待物质与精神观念上存在着的主流与非主流之区别。
那些修持在寺庙或教堂里不为物欲动摇其修心的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那些修行在红尘间的修士们;那些醉心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那些热衷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或准科学家们);那些专注于科技创造的发明家们;那些追求真理的哲学家们以及尚未遭物质污染同化的纯真孩童们和保持住自己的成年人们……他们(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类,也需要以物质作为生存基础的社会人,然而,他们(她们)却能做到超然物外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不变,不为物质所染污和控制。可是,他们(她们)又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极小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中的非主流。而认同物质及为物质所同化的群体才是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是社会主流——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世俗社会所在。
正因为有了这些超脱世俗的非主流存在,因此,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世俗化虽然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但却未能污染到这些只占少数的非主流,他们(她们)不仅抵挡住物质的诱惑和世俗化的`感染,保持了自己本性及坚持做自己;而且也为人间保留了一方圣洁的净土——超脱世俗且回归本性的人性空间。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人为世俗人?这不得不从人降生而拥有了肉体束缚说起,因为身体必须以食物作为能量来维持其活动的正常消耗需要;加上物质对人在生活上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感官剌激,又是多么容易令人依恋和沉醉;并且人对占有物持有的多寡又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而能够使人感到被尊重的虚荣心满足。因而,人由此便产生了对物质沉迷的依赖甚至是贪婪的***——这是形成世俗化的一个最关键环节。
在世俗的世界里存在着这么一条标准:即判断和衡量一切事物之好坏主要在于看其是否具有功利效能。凡是对人在物质生活上有帮助或便利的东西,必定是好的;反之,则为坏的。因而,读书由于间接上对人产生作用,如就业或商贸往来上资金的计算功能等,这样,读书自然是好的。然而,在世俗社会里又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情形,因为世俗人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业,而在就业困难的环境里,读书又变得没有什么功利可言,因此读书就成了无用的。特别是读书对发财普遍没有多少效果的社会犹在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因为该社会中富裕阶层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土豪)。因而,在世俗中不论某富人的财产来源是否正当,世俗人必漾慕之;可是,当该富人***或因犯法受到法律惩罚时,世俗人又蔑视并厌恶之。因此,在世俗中所演绎着的是一出出对名利的追求、执着、判断和评价的唯物欲戏剧;以占有物多为喜,又以其所占有物少为悲,这就是世俗里的世俗人的人生写照。而整个世俗都是以完全物质化观念来生活和运作,并形成一个以名利为核心的世俗文化来,如崇拜金钱和权力、吹棒权势、拍马屁、蔑视欺凌弱势及争权夺利等。
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场(寺庙或教堂)必独立于世俗之外;虽然寺庙或教堂亦会接受世俗人来此求神拜佛,或为罪恶忏悔或为升官发财等,但是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本身必应是脱离世俗,不为世俗影响和操控的信教徒。如若寺庙或教堂已遭世俗污染和操控,该所谓的宗教道场必然是伪假的宗教道场所在——沦为世俗的一部分,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也会沦为世俗人所在了。
一味追求物质的世俗人虽然于精神上严重匮乏,并且有的在物质方面已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追逐更多的物质,却无视或完全抛弃对精神的补充和需求。因此说,认同或完全认同物质的人,他所需要的是物质而非精神上的;纵然,其物质非常富足和精神十分匮乏亦好。
虽然物质作为一种工具或低层次的生活基础,对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再重要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或一个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而已。人不可能将工具(身体及物质生活)当作成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而将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视为人生的全部。要知道,人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本质是精神(本体),人的那个自己是属于精神上的本我,并非你暂时作为寄存的肉体。追求和提升精神境界才是人生内在而真实的唯一目的,这才是自己的真正本质——人生表象的背后真相。人的本体不可能只是仅为了物质生活而生活,把物质当成了自己及生活的一切。例如,世俗人就是将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自己及他人的一切,发财了便认为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或无资产者则认为是完全没有发展或退步。其实,真实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乃指人在精神追求上的进步和提高,如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或对某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或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提升等;而一个人金钱的多寡则与这些没有直接的关系,人若要获得某种知识和领悟某一道理,主要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虔诚的信教徒。虽然有些也会重视物质生活,但是,他们只不过是作物质生活当为次要生活内容。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神,因为人是神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奉献神是人本质上的一种回归。而那些只是外在形式上信仰宗教的人们,他们拜神的主要目的只是祈求自己及人家的身体健康平安及升官发财,而非将自己奉献给神或与神融合的愿望。因此,形式化的宗教徒是名义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在心理上满足追求名利***的寄托,实际上这恰恰是脱离宗教的原宗旨,是世俗化的伪宗教。
适度满足生理需要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一味追逐和沉迷于物质则是人不正常的事情,这是被物质严重污染的现象和结果;这恰恰又是世俗的本质——人处于扭曲和迷失了自己本性的状态。市侩者在丢失纯真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成为物质的俘虏和奴隶。世俗就是人们在认同物质并执持物质观念之下形成的唯物及名利之社会风俗习惯,世俗化就是人们主动地接受物质操控的奴隶化社会风气。
超脱世俗就是指人超越人类社会中所流行的完全物质化观念及风俗习惯,不受物质所污染和控制——超然物外。能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重大进步的,并非这些占大多数的完全认同物质的世俗化主流群体,反而是那些少数的非主流哲学家(含宗教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们。他们(她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超越世俗观的,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见和建议。
反世俗化实际上就是反对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力与金钱主义。市侩乃极端功利主义世俗化的典型。这是一种毫无做人原则的“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图”的处世人生观。反世俗化并非一概否定物质生活,而是在肯定物质生活作为生存基础需求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进步和提升。如果将出世观与入世观、宗教与整个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简单地比作反世俗与世俗,这却是片面的观点。因为在入世观中也存在着反世俗化的,如那些超然物外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修士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只要是去除了多余的礼节和虚伪的应酬,不受物质控制了自身即可。这就是反世俗化的核心。吃饭、睡觉、散步、欣赏音乐、品茶、适度的性及享受美食和美酒等依然是每一个人健康正常的事情,与世俗化及反世俗化概念无关。
所以,无论是超脱世俗或者是反世俗化等都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层次的低级生活,而追求更高层次上生活的人生观:以物质生活为辅,精神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在世俗化占主流的世界里,非主流者能够“莲出自污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本色不变,这恰恰证明了非主流们的强大意志和顽高思想境界。
但是由于小熊太爱读书了,写字离桌面太近,总是躺在床上看书,走路时也看书,吃饭时也看书,妈妈天天甚至每时每刻的让小熊不要这样,小熊根本不听,有时候看得入迷了,妈妈叫他,他都听不到。
在学校也是这样,小白兔、小猴子、小花狗……都在劝他说: “这样不好,改过来吧!”小熊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你们就放心吧!你们也不看看,我天天都这样,但就是没近视,这一点你们相信吧!”小熊的口才又好,同学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劝劝他。
学校的儿童节就要到了,学校为学生们准备了很多的游戏,其中有贴鼻子、呼啦圈、射箭等娱乐项目。如果在每一关都能通过,就可以获得奖品。小白兔、小猴子、小花狗、小花猫等好多同学都被
吸引了,小熊也准备来试试。自从那天起,他天天练习着学校为他们而想出的活动,等待着儿童节来到的那一天。
儿童节到了的那一天,同学们和小熊都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小熊排在第二号,轮到小熊了,顿时,小熊的心情真是又激动又紧张。在第一关的贴鼻子游戏,小熊凭着感觉竟然贴中了,第二关是转呼啦圈100秒,凭着小熊比赛前的`刻苦训练,他准能通过。同学们都这样想,果然小熊又赢了。同学们直叫好。当然小熊更是高兴了,凭着小熊做好的准备,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关。最后一关就是射箭,小熊高兴极了,预备,只见“砰”的一声响,“哎呀”!箭离靶心太远了,小熊愣住了,小熊在最后一关失败了,同学们也觉的万分可惜。
小熊伤心地跑回了家里,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
说:“小熊,这事情怪谁都没用,你想想你以前妈妈叫你多少次让你 不要躺着看书,可你就是不听,现在知道错了吧!”“妈妈,我以后再也不那样了。”小熊哭着对妈妈说。
可是,小熊后悔也来不及了,妈妈带他去找鸡阿姨看病,鸡阿姨说:“呀! 小熊啊,你要戴眼镜了!”小熊一听,忙躲在妈妈身后,妈妈没办法的说:“小熊,没办法啊,谁让你近视了啊。”
自从小熊戴上眼镜之后,再也不躺着看书了。每天还给自己设定了看书时间,妈妈在一旁看到了也笑嘻嘻的。
小熊戴上了眼镜,给他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哦!
他端详了这眼镜儿半天,心里想道:“那些人类戴上眼镜都个个帅呆了,我何不也赶一赶当代的潮流?”
于是,他将眼镜儿戴上,飞到一片草地上空,对下面的小动物厉声叫嚷道:“喂,你们说我戴上眼镜儿酷不酷?”小兔、小猴儿这些“弱势群体”平时见到他就吓得浑身发抖,哪里还敢说一个不是。这时,小猴儿结结巴巴的说道:“您……您酷……极了,森……森林里……里头……头再也……也找不出您……您这样帅气的了。”这时,旁边的动物也随声附和道:“对,您是我们森林里头的大帅哥!”老鹰听了这些赞美的话,很是得意,便趾高所扬的说道:“那是当然!哈哈哈哈!”说完这话,他便一振翅飞走了,边飞边美滋滋的想:“哈哈,我是森林里头的最帅的了!”
就这样,这副眼镜就在鹰的鼻梁上安了家。一天、二天,一个月、二个月。他从没有把它摘下来,睡觉的`时候也不例外。
终于有一天,赞扬的话他也听够了,眼镜也戴腻了,他也不再想赶潮流了。于是,他便毫不犹豫的把它扔掉了。可他马上发现,眼镜一丢掉,他的视野是一片模糊。原来,由于时间戴久了,他也变成了一个深度近视患者。不久,他就因双目失明而饿死在森林里。
爱慕虚荣的人,总会像这鹰一样,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星期天,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睛读书、写字,奶奶也戴着眼镜补衣服,小猴子十分奇怪,便轻轻地走到妈妈身边,细声地问:“妈妈,你和奶奶为啥都戴着眼镜呢?”妈妈扭过头来,俯下身子,亲切地对小猴说:“戴眼镜看得更清楚。”哦,小猴似懂非懂的点了一下头。
过了几天,小猴的科学老师让观察昆虫时,小猴怎么也看不到昆虫的脚。呀,这该如何是好?咦,妈妈不是说过,戴眼睛不是看得更清楚嘛,呵呵,我去戴妈妈的眼镜去。
小猴飞也似地跑到妈妈的卧室,拿起了妈妈的眼镜,一下子就戴在了鼻子上。怎么回事,怎么模模糊糊的,戴上眼镜更看不清楚了,并没有更清晰呀。哦,是不是妈妈的眼镜坏了呀,要不试试奶奶的吧。小猴又像颗枪打出的子弹跑到奶奶的房间,把眼镜盒打开,取出眼镜,小心翼翼地又戴了上去。妈呀,怎么回事,眼前坑坑洼洼的,小猴向前走一步,哎哟,他打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是什么破眼睛呀!”小猴抱怨起来。
好一个妈妈,竟然骗我。小猴气极了,撅着小嘴,气冲冲地来到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身边,掐着腰大声呵斥妈妈:“你为什么骗我?”
“骗你?”妈妈一下子愣住了。连忙蹲下身来,扶着小猴的.脑袋问:“怎么回事?”
“你说过戴眼镜可以看得更清楚,可是你和奶奶的眼镜我都试过了,越戴越模糊。”
“啊......哈哈哈......”妈妈惊讶过后马上又笑了起来。
“有啥好笑的?”小猴眼睛都快瞪了出来。
猴妈妈低下头来,停了笑,和蔼地说:“妈妈戴的是近视镜,奶奶戴的是老花镜,你不近视也不花眼,当然会模糊了!”
“哦,原来如此。”
从此,小猴明白了,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以后再也不照搬别人的啦。
聪明的人会避开世俗而回归自己,愚蠢的人会迎合世俗而迷失自己。
——题记
我们生活在世俗中,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会逆流而走,有些人则追求世俗直到被淹没。也许我们从小到大都会被名誉,职位,世俗眼光等套子一层层包裹住,当我们试图把世俗的套子挣开后,可能会发现反倒被世俗的眼光当做异类。但那又如何,与其天天戴着面具强颜欢笑,那不如挣脱它站在世俗的逆流,活出想活的自己。以淡泊的眼光,以乐观的心态,在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在历史的篇章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聪明的人,什么叫做愚蠢的人,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
陶渊明,他深居简出我们都明白是因为什么,当时的社会处处笼罩着黑暗与腐朽,官场上弥漫着的铜臭味令人连连作呕,这就是世俗。人人想尽一切办法买官,行贿为的只是过上“安逸”的生活,这就是愚人。陶渊明真的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拥有一种高尚的品性和节操才能让他安心地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却依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不得不说他是一位时代的智者,世俗束缚不了他的`想法,世俗的暗流也冲不走他的淡泊名利与静享自由。
俗话说“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如果说陶渊明是流芳百世的最佳代言人,那么指鹿为马的事件便是遗臭万年的最好代表作。
天气晴朗的那天,大臣们疑惑的望着眼前那只所谓的“马”,在听完赵高的描述之后,纷纷鼓掌附和道:“真的一匹百年难遇的千里马啊,好马,果然是好马啊!”一群被世俗蒙蔽双眼的人还在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场大劫,乐滋滋的他们没想到那么用心地去迎合赵高却在不久后的阴天也死了,也许他们临死前还傻傻地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群人,一群黑暗的人,一群虚伪的人,一群颠倒是非的人。这不正是在昭告天下,迎合世俗与权力,不会是很好的下场。
世俗是一个坏东西,它会束缚我们的思想行为,让我们变成在社会行走的木偶。每个人的高尚都会被自己藏在心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向世俗逆流走去的权利。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世俗的复制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一个有想法的人,作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人。
别让世俗束缚了自己的想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