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生长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它是一种一年生植物。
含羞草的茎细细长长的,茎上长着细小的绒毛,根部呈暗红色,越往上越淡,直到最顶部,颜色就变成绿色了。茎分叉的地方长了许多尖锐的小刺,好像在说:“别看我矮小,你要是欺负我,我就要不客气了喲!”
含羞草的茎上长着细小的叶柄,前端伸出两羽轴,每根羽轴上有两排椭圆形的叶子。基部的一个肥大的东西叫叶枕。刚长出来的叶子是浅绿色的,还带着小绒毛,看起来很娇嫩。长大的叶子边缘是深红色的,像给叶片镶上了深红的花边。
含羞草的花粉紫粉紫的,和蒲公英的绒球一样可爱。
含羞草之所以受人喜爱就是因为它的叶片有趣。轻轻触动一两片叶子,一两片叶子就合了起来,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头慢慢地转了过去;重重地碰一下雨轴,叶子猛得合拢,像一只合上了翅膀的蝴蝶;触动整株含羞草,叶子先合上,接着叶柄也耷拉下来,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原来,它的叶枕内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立刻传给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从而减少了细胞膨胀力,这时叶枕下部压力降低,于是就出现了叶片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
我喜欢这奇妙的含羞草。
我的小鸡仔,是几个不太聪明而又萌翻了我心的小可爱。
它们的样子并不特别,五个小家伙,其中四个都像一个淡黄的小圆球,走在草地上像几个毛茸茸的球在滚来滚去。至于最后一只嘛,它身上有黑乎乎的斑点,每当它们一块儿睡觉时候,往往这位最有个性。
说起这些小家伙,怎么来到我家的,还要从我去年的某天晚上说起。老妈从菜市场回来,带回来了这五个家伙:“我看有卖小鸡的,所以买了五个回来玩玩。”
“玩玩!?妈妈,小鸡是生命啊,可不是玩的呀!你买回来就要好照顾的!”我妈笑了笑,不知是羞愧,还是被我说笑了。反正我不玩小鸡。
还记得有一次,我的小鸡差点丧命于此。我放学回到家,第一声听到的不是鸡叫,而是安静的风声。我感觉不对,立马去察看,不出所料,几个小鸡像看电视一样围成了一个圈,见我来了,立刻向我叫个不停,像是求助。我轻轻推开它们,只见一位小鸡吞进了半根线头,站在那一动不动。我急坏了,急忙把线一点一点拽出来,可拽到一半,却拽不动了。我更急了,汗一点一滴流下来;突然灵光一闪,急忙把剪刀拿出来,把能拽出来的都剪掉,它才渐渐活泼,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不知为什么,我爸要把它们放生。我把它送进自然,泪光闪闪的与它再见。从它们的眼神不难看出,它们渴望自由,但一定也是爱我的。
在我书桌的一角,放着一个存钱罐。在旁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玩意儿,可在我眼中意义非凡。
存钱罐的外形十分别致。看起来像迪斯尼那个人见人爱的小老鼠米妮。存钱罐的颜色光彩夺目,好看极了。它的肚子圆鼓鼓地凸出来,腹部有点凹进去,曲线优美,非常惹人注意。它的腰间还有一个小枷锁,没有钥匙的证明就企图拿走它肚子里的钱币,它可会“翻脸不认人”的。
说起存钱罐的身世,还有一段美丽的邂逅呢!有一天,我到商场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个存钱罐。我对它一见钟情,千方百计地缠着爸爸妈妈买下它。我对它视若珍宝。
存钱罐里面装的可都是我的血汗钱。那是我做家务的报酬。它忠心耿耿地“保卫”着我的幸苦钱。
每当我需要用钱时,只要开一下钥匙便可。我喜欢我的存钱罐!
牛角似的车把上套着粉红色发亮的防滑套,崭新的车身绕着弯弯曲曲车闸。两个圆圆的橡皮轮胎上有一条长长的车链,这不,车把上还有一个似汉堡模样的铃铛。你猜猜,这是什么?当然是自行车啦!
自行车对我的帮助可大了。在拐弯处,我一边把着车龙头,灵活地拐弯,一边向对面的同伴发出警告:“我要转弯了,千万不要撞到我。”在人群拥挤的地方,“汉堡包”便对人群大嚷:“借个光,借个光。”使我骑着它轻轻松松地穿过拥挤喧闹的人流。在十字路口红灯亮的时候,我只要轻轻一往里捏刹车的按钮,自行车会“吱”地一声自动停下,对我说:“小主人,红灯亮了不准前进了,快下车吧。”
自从有了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譬如有了它,使我在回家的路上更快一些,我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功课;有了它,我就像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有了它,我可以轻轻松松地去自已想去的地方了。平常,我对它爱不释手,一有空就去骑它。当我很无聊,便拿出它在院子里溜达溜达几圈,好心情自然来;当我很烦闷,疯狂地“飙车”,骑得飞快,恼火的那一鼓气散到九霄云外;还有时,我很快乐,哼着小曲,坐在车上,悠闲无比,你想想,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
它并不需我去给它打什么蜡,喷什么漆,只要给予一点点油,就可给我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对自行车说一声:“辛苦你了,谢谢你!我爱你!”
我的彩色羽毛
我有一些漂亮的彩色鹅毛,他们好像在召开一个自我介绍会。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支美丽和蔼可亲的白羽毛姐姐,她舞姿轻盈,披着一头长长的头发,她跳起舞来像是云儿在舞动。
第二个出场的是绿儿姑娘,他有一头绿莹莹的烫发,她动起身来摇摇摆摆好像小鸭子,好可爱!
第三位是蓝色的小姑娘,她有一条又细又长的围巾,发着亮光好看极了。
第四位是黄花姑娘,她长得很高,脖子很柔,你轻轻一晃,她都要晃动一会儿。她下方色深光滑,柔嫩,头部色淡,发长,这个黄花姑娘很漂亮奥!
自我介绍结束了,这就是我的彩色羽毛们,可爱吧!
这棵蝎子草十分朴素,没有梅花坚强,没有竹子那种厚积薄发的劲,也没有梅花的高贵,更没有桂花的香气,但却有奶奶寄托的希望……
当时,我还是一个淘气的小孩,每天都想着玩,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个坏小孩,只有奶奶和爷爷不觉得。有一天,爸爸、妈妈要接我到城里,走之前,奶奶拿出了一块精美的小布,里面包着一株蝎子草,奶奶半蹲下来,摸了摸我的头,说道:“这是一株“希望之草”。如果有一天,它长得特别好,那么那些说你坏的小孩,将会变得十分的喜欢你。”我半信半疑。
一路上,我仔细打量着这株草,它生的十分普通,茎十分粗壮,鼓鼓的,叶子厚厚的,看上去像是十分有用的草,但我越看越觉得这只是遍地长的野草,也没有什么亮点。
当时我觉得自己被骗了,一气之下把这株野草到了地长上。过了下一会儿,我决定相信奶奶一次……
回到家里,我把这株草种在了一个小花盆里,并把它放在了我的书桌上。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早上给它浇水,每天晚上都会把不开心的事告诉它。日子长了,它仿佛能听懂我的心事了,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却少的一员。
这一天,我从梦中醒来,发现那株野草与以往不同了,还开了几朵花。
我这时才明白奶奶的用意,奶妈是想让我在照顾它的同时收获耐心与美好。奶奶把希望寄托在了这株“希望之草”上,让我的人生道路更加广阔。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现在我们取火,只要随手划着一根火柴,便能生起熊熊大火。但在古时,这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远古时代,人们只能使用自然火,后来发展到钻木取火,击石取火,直到发明了火柴,取火才变得如此方便,可以顺手拈来。
那么火柴是怎样诞生的呢?这首先就要感谢德国的炼金术士勃兰特,他在1669年意外地发现了火柴的主要材料——磷这种易燃的物质,为火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邓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对磷进行潜心研究,并在1680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火柴。他的火柴是一墙粘上琉碘顆粒的木质细棒,而“火柴盒”是一张涂上了磷的粗糙的纸。将木棒在磷上一划,火柴就点燃了,使人们取火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种火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又很容易由于纸上的白磷自燃而发生意外,于是便引起了人们对火柴改良的研究。一个世纪后,就有各种各样如“磷烛”、“磷盒”等火柴相继问世了。“磷烛”火柴是一根密封的细长玻璃管,里面没有氧气,只有一条带“磷头”的蜡纸。取火的时候,只要把玻璃管敲碎,使磷跟氧气接触而自燃,从而点燃蜡纸。这种火柴虽然大有改进,安全了许多,但携带起来却很不方便。所以,这种火柴还需要改良。
于是在1827年。一位名叫华尔克的英国药剂师通过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磨擦火柴。这种火柴是用氯化钾、硫化锑和树胶作火柴头的,用砂纸作“火柴盒”。这就比较完满地解决了火柴问题,但人们却还不满足,对火柴作了许多改进:用白磷代替氣酸钾,又用无毒的红磷代替了有毒的白磷,并用引火材料分附在火柴梗和火柴盒上,这就是今天普遍使用安全火柴的前身。
而所谓安全火柴其实是以白杨树干作火柴梗,在梗头上粘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化二锑等以胶混和的材料,在火柴盒的两侧涂上红磷粉。由于这种火柴只能用火柴盒来磨擦生火,所以十分安全,并得到“安全火柴”的名称,除此以外,由于自二战以来火柴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出现了防水火柴,防风火柴,点烟火柴,烟火火柴等一系列火柴。
想不到一盒小小的火柴,价钱又这么便宜,却有着如此不平凡的来历呢!人类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将来的火柴家族必定还会继续发展,产生出更多种类,更大用处的火柴,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
介绍火龙果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火龙果吧。
火龙果大概有我的两个拳头大。梅红色的表面十分好看,从远处望去,还真像一团火焰呢!如果你凑近仔细看,会发现火焰里面夹杂着许许多多白白的小点点。梅红色的表皮上长着十几片软软的,像剑一样的鳞片,螺旋形地长着,似乎是一条绕着圈圈的楼梯。鳞片的底下和火龙果的表皮一样,也是梅红的,中间是黄色的。等到了最上面,就完全变成绿色的了。在火龙果的顶部,有一个小洞。在火龙果的底部有三个一簇的小尖刺,扎到手上一定会出血,你可要小心哦。把鼻子凑近,深深吸一口气的话,一股淡淡的青草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切开一看,火龙果表皮里外的颜色是不一样的,靠果实的那边明显比要靠外的那边深。果肉是白色的,纤维状的,有数不清的黑籽在里面,像黑色的鱼籽酱。挖一勺尝尝,清甜爽口,像加了芝麻的冰淇淋。黑籽滑过舌尖,麻麻的,嚼一下,香脆香脆的真好吃。吃完以后,火龙果就像一只小船,红红的,漂亮极了。用手一挤,边缘里的红汗就流出来了,好像血。
这就是火龙果,你有没有垂涎三尺呢?赶快尝一尝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