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丰镇,月饼可是久负盛名,好多外地人来这里购买。每到中秋节的前几日,人们就忙乎起来。糕点铺更是忙得热火朝天。街上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买月饼的,展示出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丰镇月饼,它没有馅儿,却与带馅的一样爽口;它没有华丽的外衣,却有着实打实的内涵;它不会出现在送礼的清单中,却是内蒙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美味的食物也有它的由来。这可口的月饼用什么材料的呢?
首先,应准备好麦粉、胡油、红糖、水,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加蜂蜜和冰糖调剂。其中用胡油150克、红糖150克、面粉500克、小苏打2克。一切准备就绪,便可以开工了!当然,月饼不只是材料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月饼选用家乡的优质深井矿泉水和家乡的人们那种对月饼,对家乡的浓浓爱意。
如今,我们吃着色泽鲜润,香酥可口、回味悠长的月饼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八月十五晚上,大家把月饼对着月亮供嫦娥。因此家乡就留下月饼供嫦娥的习俗。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观赏皎洁的月亮,讲着神秘而圣洁的传说,回味着无尽的遐想。
大约十点以后,人人捧着月饼,细细品尝,又酥又香,甜而不腻。
我爱家乡,爱吃家乡的月饼,也爱家乡的传统风俗习惯。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爸爸应该会回来吧?我等呀等,盼呀盼!可等来的竟是爸爸的一通电话:“宝贝,爸爸工作太忙,赶不回来了。”我听了很沮丧。
我的表情,妈妈尽收眼底,只见她神秘地凑近我耳边:“宝贝,别生气了,妈妈带你去小丫阿姨家,过一个特别的节日。”我这才转忧为喜,跟着妈妈欢喜地来到阿姨家。
一打开门,就看到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场面。阿姨们围着一张桌子忙碌着,有调面糊的,有擀面团的,还有拿着模型挤压的,桌上已排满了各式各样的半成品饼。原来是准备自己做月饼呀!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阿姨的家,并且很快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开始做月饼了,妈妈把按比例调好的、一团柔韧而又劲道的面团给了我。刚开始我像只无头苍蝇,无从下手,粉团在我手里顽皮地摔“跟斗”。妈妈教我先在模型的图案上沾上几滴油,再把面团放进模型里,接着用食指顺着花形挤压,然后铺上一层馅,最后盖上一层面团。经过再次挤压,哈!完成了。样子有点丑,形状不均匀,我并不气馁。几次练习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月饼出现了。阿姨把月饼放进锅里,几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月饼出锅了。
“圆月出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闻声奔出了门外,只见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像玉盘。皎洁的月光洒下大地,柔似轻纱,穿梭于薄云中。我一边吃着自制的`、热气腾腾的、酥而脆的月饼,一边赏着迷人的月色,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爸爸,您在他乡想我了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