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ch!”正是下课时间,班里狼嚎一片。正在偷偷庆幸学校附近没有动物园……“嗖”又一UFO直线朝我飞来,晕,又是一位拿着弹弓的.亲爱的同学。见我的样子这般无奈,他得意地笑,得意地笑!
最近,学校门口有一老头儿在卖弹弓,他卖弹弓可好了,我们惨了!不过一天,每个人都成了随身携带弹弓的“侠客”,那“裤”劲儿,甭提了!像拿着什么宝贝似的。旁边俩男生,一位一个,弃了学业,上课一直用橡皮制作“子弹”。
一日物理课上,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画光路图,只见教师后部一男生正手拿弹弓,单眼睁着,做瞄准姿势,像第一排的一位同学射击,发射!“完完完……”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字。那颗所谓的用橡皮制成的“子弹”正落在老师的脖子上……那只正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手,突然不动了,好像被点穴了。空气凝固了10秒钟,这时,可爱的物理老师缓缓转过头,面目狰狞,说了一句话让我们吐血:“真好玩儿,是不是!?”再看那位肇事者,早已退出战场,躲了起来。老师动了一下,想要把橡皮取出,不好!橡皮坠毁了,进入他的衣服中,就那样儿,别说多糗了!
物理课没闹成,再换生物课,总体来说这次还算比较成功的。我左边的“战士”这次瞄准一个体型横向发展的人,这样命中率比较高,果然,一声歇斯底里般的惨叫随即传来,被老师听见了。生物老师本来就比较小的眼睛眯了起来,仔细寻找事发地点在哪里,就像个摄像头。没找到,但被大家检举出来了,老师没收了弹弓。原来生物老师也比较贪玩儿,没收以后,拿到讲台上,自己玩儿了起来,放了一小段儿粉笔想要射出去,但他根本不会玩儿,竟然对准了自己……下面的惨状就不多说了。
唉,小小弹弓,真害人啊!
1、举例子。就是举出实例说明事物,为了说明某一事理,举出相应的例子使读者加以理解。
作用:有利于读者对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2、打比方。即我们常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叫作“打比方”。
作用:同”比喻“修辞手法作用一样,它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类别。即按照事物的性质、形状、体积等特征把事物和事理分成若干类来进行说明。
作用:它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更有条理性。
4、列数字。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用:把事物特征描述得更加的'精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作比较。通常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都会拿其它事物来与它作比较,使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
作用:能够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地位等。
6、画图表。画图表是说明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事物的相关特征。
作用:使读者更直观的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方便理解并记忆。
7、摹状物。对说明对象形象、外貌特征详细的描叙。
作用:它能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详细的描述出来,使它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8、引资料。就是引用名人名言、诗歌、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
9、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较难区分。
下定义:是对说明事物做简洁扼要的归纳。
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特点。
作用都是:能帮助读者了解某个概念或事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1)下定义的语言要求比作诠释语言要求更严格。(2)下定义要求完整的解释某个概念,并且主语和宾语能倒过来说,例如“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也可以说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这则是下定义。
作诠释虽也要能简明的说明某个事物,但它的主语和宾语是不能倒过来的。例如“常青树,是一种绿色植物。”但我们不能说“绿色植物是常青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